高考频繁大改革,对孩子是良策还是

厚德载物 高考志愿填报
精选回答

高考频繁大改革,对孩子是良策还是危机?

18年高考刚刚结束,作为改革先锋的江苏省终于要在2021年改回全国卷,这十年改革四次,先不说江苏考生都经历了什么。但是随后河南省、安徽省、以及湖南等省份又将在2019年的秋季新的高一,新生入学时实行改革。首先江苏省试验了这么多年,最终改回全国卷,其他省份纷纷开始改革很多家长表示无奈。

自己的孩子即将在2019年成为改革对象,孩子、高考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未来,至少对每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各个省份是否需要在时机成熟户的时候再进行改革呢?

小编先带大家看一下接下来各个省高考改革的时间点:

第一批改革试点,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9年开始。也就是说,2019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试点,已经于2019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19年高考时,上述地区的考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统一高考。

第三批,有大量省份在2019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启动改革:河南、江苏、广东、河北、江西、西藏、黑龙江、辽宁、贵州、山西、四川、吉林、湖南、重庆、湖北、福建、内蒙古、安徽。

第四批,陕西、云南、宁夏、青海、甘肃、广西的改革会在2019年秋季启动。

随着江苏回归全国卷的消息公布,立即引发了家长的激烈讨论。很多家长说:“既然已经在江苏证明3+3改革方案彻底失败了,其他省份就不要准备开始3+3方案了,为什么还在势不可挡地进行?难道要重复江苏的闹剧吗?”也有家长说心疼江苏考生,感谢他们对全国高考改革做出的贡献。

清华大学教授李锋亮的文章,也提到高考不能进行频繁、大幅度的改革。

毫不夸张,对中国广大普通老百姓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人一生命运的大事。高考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压舱石。正因为如此,在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大环境下,为保证高考能够继续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切忌频繁、大幅度地进行高考改革。

首先,高考改革日益倾向于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的难度,有观点认为这能够减轻孩子的负担,进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纵观近现代世界史上各强国的发展,哪个不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厚积薄发?若无厚实的基础科学根基,所谓创新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顶多是昙花一现罢了。所以,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应须加强而非削弱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要求。

俗话说,求其上才能得其中,如果取其中可能只能得其下。拿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来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19年之前,中国选手相比于别国选手具有碾压式的优势,而这种差距优势在2019年开始逐渐缩小,到2019年已经被美国选手赶超了。有网友分析,2019年的高三学生正好是2019年实行新课标的第一届初中生。虽然不能简单将中国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的颓势和新课标直接挂钩,但是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难度在逻辑上会导致考生整体水平的下降,以至于最顶尖的考生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其中也提到了关于江苏的考试

江苏省的高考改革。前几年,在江苏省高考改革将物理设置为选考后,国内多家顶尖高校一致反馈,认为江苏生源不但在物理方面的素质大幅下降,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也随之降低,江苏生源从传统的优质生源一下子跌落为中下生源。这就是江苏省大幅度高考改革的后果,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江苏省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初改革做法的不妥当,所以在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的前夕,江苏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检讨,其相关新闻也瞬间刷爆朋友圈,激起朵朵涟漪。只是这波舆情很快就过去,那么会不会很快又有哪些省市想在高考身上打“锐意改革”的算盘呢?

对于减少考试科目并降低难度的高考改革倾向,笔者非常担心这会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我国目前虽然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千万不能未富强先自我消磨斗志。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踏实肯干的精神不但不能丢,而且要继续加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考要继续发挥其鼓励青年一代真学实干的引导作用,并为国家选拔大量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的建设者。

其次,高考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千千万万个学生、老师和学校的,不同地区及个人间存在着巨大的起点差距。如果高考频繁改革或者改革的幅度过大,那么只有那些占据优势资源的学生、老师和学校,才能很快跟上改革步伐,并以此在高考中进一步获得优势。而那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学生、老师和学校,要跟上现有的高考体系就已十分吃力,面对高考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将被迫去费力了解、适应,而其与优势地位的群体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所以,少数网友在讨论高考改革时,竟然用阴谋论去揣测高喊改革的背后动机,认为这是优势群体为了甩掉弱势群体的一个策略;因为弱势群体经不起高考改革的折腾,几轮下来,可能不得不选择放弃。笔者当然不相信这种阴谋论,但同意这种阴谋论的逻辑,那就是频繁、大幅度的高考改革大大有利于优势群体,而劣势群体的劣势将会更加凸显。因为频繁的高考改革会导致弱势群体的无可适从,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与正义的。

清风煮酒 2022-10-03 09:49:12

相关推荐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多少分及格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考到70分及格。但是按照卷面成绩乘以0.8得到实际成绩的算法,考生卷面成绩要达到87.5分才能及格。面试成绩查询时不显示分数,只显示合格与不合格,所以没有具体的分数要求。...
展开详情

省考会有补录吗

省考有补录。补录是在公示之后,经过面试、体检和考察,部分职位出现空缺,需要面向社会公开调剂补充人选。考生们应首先确定自己的笔试成绩是否符合补录报考条件,一旦符合条件,应尽快分析职位,选择报考。省考补录要求如下:...
展开详情

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哪天开始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研报名入口是什么考生可登...
展开详情

教资考试重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具体方法包括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
展开详情

自考本科和统招本科的区别

自考本科和统招本科的区别自考本科和统招本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入学门槛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时间不同、毕业要求不同、毕业证书不同。尽管自考本科与统招本科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未来就业、考研、考证、工资定级、人事改革、...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太阳主要内容

《太阳》主要介绍了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太阳跟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而第二部分讲的就是太阳跟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它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这两部分相互关联,正因为太阳很大,温度很高,离我们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温暖和光芒。用原文的话说就是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呢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可可被“我”收养后,从长期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并且对我恋恋不舍。通过可可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出自《动物笑谈》。
《动物笑谈》以作者自己的观察来描写几种动物,并由此获得自我“可笑”的感受(而不是动物蠢笨可笑),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充满对动物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动物笑谈》句子赏析:
1、“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用风趣的语言写出了小鸭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
2、“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活化出鹦鹉可可聪明、调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类比推理是什么意思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是从观察个别现象开始的,因而近似归纳推理。但它又不是由特殊到一般,而是由特殊到特殊,因而又不同于归纳推理。分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这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科学家常根据类比推理得出重要结论。

有志者事竟成的全句

“有志者事竟成”的全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一副自勉联,作者是蒲松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由来:
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突然,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