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写什么书好

苍景流年
精选回答
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首先是真的读了,然后才可能有读后感,有的人读书的时候读的速度很快,基本上就是没读时间就是应付或者浪费。

当我们读完任何一篇文章,我们自己都有一些收获,但是收获让我们写出来的时候,好像很多人感觉到无话可说,三言两句就表达完了,那么对于写作文写读后感是不可以的。

如果让我们写读后感的话,我觉得应当从下面几个过程或者说步骤来入手。

首先我们应当直接表达出我们读书之后的感觉,或者好或者不好,或者我们截取几个重要的特点,表达了某某事情某某观点。

接着我们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律师的过程一般应当举起个例子,举几个例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充实了我们文章的文字,论述和例子,应当相互结合。

当我们利用了普通的论证方法完成了之后,我们需要把我们的观点进行升华,升华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思想的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可以超出原来的感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体会,这个是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的。

当然在整个行为过程中,我们注意分段和标点符号的合理利用,千万不能出现一篇文章,一段话中间全是逗号,最后一句用句号这样的简单错误。

总之读后感还是让我们能够提炼自己读书的体会的。

大家好,我是余老诗,每天为你分享关于孩子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中小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

一、孩子写读后感经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什么叫读后感呢?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然后自己有了感想——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感想写成一篇文章,这就是读后感。

不少孩子都喜欢读书,都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可是,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要写读后感,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写读后感。

该怎么办呢?看样子,读后感离不开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读,第二件事就是“感”。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说怎样围绕“读”和“感”来写好读后感。

相信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

二、以一个寓言故事为例,说说怎么写读后感三年级下册有一篇寓言故事的课文,题目叫《守株待兔》。

大意讲的就是一个宋国农民(耕田者),有一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自己的农田里面遇上了一只撞在树桩上撞死的兔子。

他非常开心,觉得这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

于是,每天不工作了,就坐在这个木桩下面等着送送上门来的兔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

活儿荒废了,啥也没干成,兔子也没等到,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看完这个寓言故事,我们能不能写一篇读后感呢?当然是可以的。

怎么找到读后感的点呢? 给大家提供3条思路:1. 抓人物比如刚才这个寓言故事,其中人物是谁呢?宋国的耕田者。

我们读完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我们会不会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或者我们身边类似的人?我们从“人”想开去,这个宋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想不劳而获。

那么,不劳而获的人我们身边有吗?有。

比如说一些同学平常不想用功学习,考试却想要通过搞小动作(例如学“长颈鹿”)去偷看别人的答案。

最后很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被老师抓了。

你说他的这种行为,跟宋国人的这种想要不劳而获是不是很相似?至少他们都是一种没有付出却想要有回报的荒唐可笑的想法。

好,抓住人物,我们就能有所联想,写出一篇读后感。

2.抓事件第二条思路,我们是否可以抓住时间的某个环节,然后有感想呢?也是可以的。

这事情的关键环节在哪?就是兔子偶然间撞在木桩上,这个环节。

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哪些人会痴心妄想,会把这偶然性的一个事件当作经常发生的必然的事情呢?有啊,比如说我们这次疫情期间,有很多人都去转行卖口罩。

大家想一想,这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还是一个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呢?其实我觉得并不一定经常会发生,是吧?那么只有那些自己真正在做口罩行业的人,他才能够赚到钱。

而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恐怕就很难了。

你看,这不就是一个跟实际相联系的感想吗?3.抓结果再说抓事件的结果。

我们可以先想一想这个事情的结果,是这个宋国人最终一无所获而且自己被宋国国人耻笑。

对吧?好,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想靠运气获得成功最终却血本无归的类似现象呢?也是有的,有很多人每天都想着买各种彩票,然后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喜提1000万,获得人生逆袭。

结果呢,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中1000万的好运和几率。

事实上,多数人都无法如其所愿,最后还因为不断投入买彩票的钱,很可能亏大了。

这也是可以写的。

你看这就是读后感,找对了思路就不难。

三、写读后感的方法总结:1. 读是前提能想象不认真读文章或者书,就写出读后感吗?几乎不可能。

因此,首先要引导孩子认真读,沉浸式读。

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让自己有所触动的具体内容。

这里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某一个物品,某一件工具,某一个细节,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等。

有了读,才有可能有“感”。

2. 感是关键如何去“感”呢?和读分不开,读的过程中,抓住让自己感动、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一个点,然后问问自己,这里是什么让自己有了触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触动?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守株待兔》,读完后之后如果觉得那位宋国农夫很可笑,可以进一步问问自己“宋国人为什么可笑?”。

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所在。

3. 想是重点读后感的想,是有方向的想,而不是漫无目的左思右想。

回过头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讲解《守株待兔》读后感的三条思路的。

这就是方向。

有了方向,就要问问自己身边或者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或者相反的一些现象,包括人和事。

比如,上文我们由宋国人联想到了在学习上不劳而获想搞小动作考出好成绩,最终却一无所成的人。

对这样的人和事,加以简要评说,也就是说说你的看法和观点,这其实就已经上升为议论了。

从小学到初中,议论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升级版”写作文能力。

你看,掌握了读后感的写法,是不是对孩子提高语文整体能力有帮助呢?还是那句话,祝愿孩子们都能“我思故我在”,写出有自己独特观点的好文章。

忙着老去 2023-08-24 14:19:39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