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本名称

隐水酣龙
精选回答
古代学校如何称呼

书院为乐育人才之地,是我国古代公众教育制度的一种,类似学校的教育机构。

我国最早官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自两宋至元、明、清千年之久,对于历代文化的发展,确有一定贡献。

古代书院都有教学行政组织、领导班子,有学田作为经费来源,经济独立,供学生膳食并按所制定的院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进行有序的教学和生活。

书院的主持人古称“掌教”或”主讲”,明代称“山长”,谓其尊同山岳。

古代书院大约可分为(一)讲学的书院(二)庙祀的书院(三)课士的书院三种类型。

清代州全省性课士的书院有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所,称为省城四大书院。

鳌峰、凤池两院,是教育生员和童生:正谊书院主教育举贡;致用专门研究经史兼教举贡生员、其对象各有不同。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廷明令“废除科举,广设学堂”;“改书院、办学堂”的改革措施,从而福州各书院也就逐渐转为改办学堂讲授新学,书院自此全部消亡。

一 凤池书院 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一凤池书院,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 )为福州省城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距今(1997)180年。

由于当时文化逐渐发展,士子增多,省会所在地仅有一所全省性的“鳌峰书院”不能满足读书人的需求,为了广育人才,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准选择城内风池里的三牧坊兴建书院,初名“圣功书院”有讲堂三楹十二间,专门教育生员和童生。

书院初设,旋缘经费无着,几复荒废。

到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人盐法道吴荣光积极筹措,捐俸倡率,经费才有着落。

道光元年八月十四日前督宪、巡抚颜检批准在案,以所在地为凤池里(今东街、东大路,原来状元许将所居故宅之地得名),遂把“圣功书院”改名“凤池书院”。

此时盐商萨重山、林世通等捐资,改建门楼官厅,添造横舍,撰碑文、树碑石,以垂久远。

道光二年,盐法道王楚堂捐俸建“仰止楼”五楹,以祀宋儒陈古灵、陈季慈、周公辟产宏中、游定夫、杨龟山、王信伯、李忠定、林拙斋、罗豫章、李愿中、李西山、胡康侯、胡籍溪、胡致堂、胡五峰、刘屏山、刘白水、朱元晦、蔡西山、蔡九峰、黄勉斋、陈北溪、廖子晦、真西山;明儒陈布衣、蔡虚斋、黄石斋共二十八位。

并增建讲堂,收藏书籍。

道光三年间前督宪赵慎畛又倡捐拓展“凤池”,经营一切,自此凤池书院规模大备,人文蔚起,多士观摩,鼎盛一时,实与鳌峰书院并驾齐驱。

五年,盐法道朱桓清、总督赵慎畛、巡抚孙尔准捐俸在离讲堂几步远的地方建轩,总督赵慎畛题匾取名“佳土轩”。

六年,布政使司吴荣光在“佳士轩”之南建“树人簃”,又增拓学舍多间,捐置书籍二千余卷。

八年,盐法道窦欲峻捐棒作童生奖学金。

由于官府倡导,士、商捐钱的更多,养士额比过去成倍增长。

十八年,回县贡生何恭崇、儒土柯恒喜、举人何则贤等共捐纹银820两。

二十年,又共捐钱三干缗充膏火费。

凤池书院有讲堂十二间,学舍三十余间。

院内一路梅柳夹植,松竹掩映,园林优美。

院后还有花坞、荷地。

他的左边有宋代种植的两株古荔枝树。

院内亭、榭建筑多仿苏州园亭式样,其中如“翠竹轩”/‘树人抵’/‘佳士轩”/‘横经精舍”/‘藤阴书屋”等,构造尤为精美,山长多邀集名流,觞味其中。

院中厅、堂、亭、榭悬挂许多楹联。

(清)杨平叔所书楹联:“他浴文禽,从罗舍梦里飞来,览凭苑林翔吉宇/’;“凤鸣翊凤,向刘勰笔端流书,迁乔阿阁听和声/’有些楹联则是山长抒发自己情怀,舞文弄墨,和书院毫不相干。

例如山长郭柏荫(字远堂)原系京官,因丁忧回籍,充任凤池山长,想不再出外做官,于是撰联一对,“文酒过从,喜蔗尾景佳,菜根味美/’“衣冠脱略,看投林鸟倦,出帕云闲/’所以联中有“菜根味美”和“鸟倦云闲”等语。

但此人官心不死,又一联说:“薄宦归来,万里江湖犹恋阈/’;“故人健在,一堂风雨此谈心/’由于他“恋阈”,终又出山做官,一直做到湖北巡抚。

凤池书院的组织、经费来源、招考对象、甄别试和月课的手续、内外课录取的名额以及膏火奖金的数目,都和鳌峰书院相似。

书院名师很多,第一任山长赵在田,他教生员、童生首先要修养品德,其次才是道艺、文章。

次任山长魏敬中。

勤于工作,受到生员的爱戴。

戊戌政变(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年)后,全国知识分子思想一新,山长陈璧,他们在书院中提倡实用,学风有所转变。

末任山长曾宗彦,于清光绪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89一1901川司以在籍翰林出身的侍御身份出任该职。

曾宗彦思想和行动上属于维新派,同情支持戊戌变法,积极参与“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等主持筹办、在北京福建会馆成立的维新组织“闽学会”并成为骨干之一。

变法失败后,自感已无能为力,返回故里颐养天年,卒于民国初期。

凤池书院历时85年,前后山长十二人,书院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科举废止后,凤池书院改为全闽大学堂,首任山长叶在传。

1903年改名福建高等学堂,先后继任的有陈宝琛(第二任1905-1906);第四任:19O8-19O9两任);林炳章(第三任19O6一19O8)陈培辊(第五任:1909一1911),一至五任的四位监督(校长)均为(清)进士、翰林出身。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民国建立,陈培锟调任道尹,由本堂第一期毕业生、日本高等师范毕业的王修出任监督。

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

自1915年起改名福建省立第一中学,后又数易校名,1952年8月定现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二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的前身“正谊书局”,址设福州城内新美里(今城内黄巷人这所书局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所创立。

书局以校、刊理学总集为主要任务,选举人和五贡(拔贡、优贡,副贡、恩贡、岁贡)百人入局工作,月发津贴银五两,中间寄托“养士”、“劝学”之意旨。

共计刻成书籍五百二十五卷,定名为《正谊堂全书》。

后来地方绅士杨庆深、沈葆桢联函镇闽将军英挂,请求改书局为书院,专教十郡的举人、贡生。

时兼署总督的英柱接受他们的建议,决定购买骆舍铺(现东街省立图书馆旧址)民房改建书院,到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书院建成。

取汉儒董仲舒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意,又因书院由正谊书局演化而成,所以定院名为“正谊书院”。

书院经费除以正谊书局原有经费为基础外,另拨一笔官帑补充。

正谊书院建筑朴素大方,与鳌峰、凤池两院构造风格不同。

院大门上有一块字径盈尺青石刻的横匾,上镌“正谊书院”四个大字,是当时闽籍书法家郑世恭所书,强孝胥之父)该匾额现还嵌于福建省立图书馆后进正门上,另一复制原大青石匾嵌干福州一中校园碑廊上。

书院有大讲堂,而无学舍,后进五间排全座为山长住宅、右边有大客厅一座,中悬首任山长林鸿年所撰并书的对联:“客皆当代要津,到此地只谈风月”;“我本昔年都讲,愿诸生共筮云雷”以易经久“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谓有才以经世人书院每年二月上旬开始招考,投考资格以举人和五贡为限,不收卷资,不许冒名顶替,每年报考约四、五百人。

每年二月十五日以前,由总督、巡抚亲临书院(初在贡院)主持元考。

经评定甲乙后,录取内课(超等)十五名,每名给膏火银四两;外课(特等)八十五名,每名给膏火银三两;附课(一等)一百名,不给膏火(原定内外课名额统共只有一百名。

)书院规定每年从元考录取后开课,十二月初二散学。

散学时总督、巡抚亲临参加散学仪式,学员要穿冠服随班行礼。

书院规定每月考课两次,初二为师课,十六日为官课。

师课由山长主持,课题以制艺和试帖诗为主。

官、师各课,考列在一、二十名之内的,都另有奖赏。

正谊书院首任山长是道光十六年1836)状元林鸿年,曾任云南巡抚。

太平军初起时,袭云南边境,鸿年初次闻警,便弃城而逃,所以被劾去官。

回籍后,充正谊书院山长。

虽然他常以“状元”二字梗于胸中,脾睨一切,但在书院主讲十九年,还是造就了很多人才。

士子中如叶大焯、陈宝深、林纤、陈衍、吴增棋等皆是当时待出人才。

所以正谊书院对于晚清文学界起了推进的积极作用。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与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哪个更好
看透 2023-08-22 16:14:15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