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日久生情久厌情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文简介: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一、(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恶心厌恶恶贯满盈B.模型模样模棱两可C.剥削瘦削削足适履D.荷花荷载荷枪实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胫而走旁证博引即往开来B

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文内容:

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24分,每小题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恶心

厌恶

恶贯满盈

B.

模型

模样

模棱两可

C.

剥削

瘦削

削足适履

D.

荷花

荷载

荷枪实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不胫而走

旁证博引

即往开来

B.

鞭辟入里

变本加厉

瑕瑜互见

C.

轻歌曼舞

始作勇者

一愁莫展

D.

以逸代劳

谈笑风生

变换莫测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地球生物圈是自然界经过长期_______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毕业证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

③舟曲地区多处山洪________,空前的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A.

演化

终止

暴发

B.

演化

中止

爆发

C.

变化

终止

爆发

D.

变化

中止

暴发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毕业后,同学们虽然天各一方,不能常常见面,但是一直都藕断丝连,彼此牵挂。

B.

老师强调,班委成员之间要注意团结协作,要在分庭抗礼中共同推进班集体发展。

C.

竞争对手的公司成立较晚,却后来居上,迅速占领的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D.

在这次国际杂技邀请赛中,中国队参赛选手又拿出了不少令观众拍案叫绝的作品。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在交通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机动车就可以免受非机动车的干扰,从

而加快行车速度。

B.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人类走出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

境恶化困境的重要选择。

C.

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D.

为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驻本市高科技园区企业,市政府相关部门将为此类

人才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政策。

6.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和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

的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③射得人眼睛发痛

④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得望着那个地方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④②③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陆龟蒙《治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较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大陆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南西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话语主导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角度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7.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

B.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C.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意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

D.

“东风随春归”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

8.

根据文章,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大,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

B.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

C.

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位的具体确认,是通过叙述者的位置来确定的。

D.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及冈底斯山等,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

9.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方位词“东”总是与季节词“春”互相替代,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

B.

亚洲内陆河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出现在春夏期间。

C.

在古代中国,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

D.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10.

对于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自然界的东南季风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

B.

中原在地域辽阔的中国,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

C.

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D.

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东风”的说法比较广泛。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想起她很突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好不容易能够停下来吃一顿悠闲的晚餐。闹哄哄的餐厅里,服务生们来来去去,端水送饭,仿佛是因为忙碌,他们的表情都显得既紧张又机械。很快,一位小伙子给我端来了饭菜;我对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声“谢谢”。小伙子愣了愣,随即又朝我憨厚地笑了一笑,轻轻地去忙他的了。我的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也就是在那时,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昕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们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位、倒茶水,稍有空闲,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传递新闻。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条是“李昕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性,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她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用幼稚的眼光结合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所以家长中,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急切地问道:“你们猜,我倒水时,李昕的妈妈说什么?”还不等我们猜,她就迫不及待地补充说:“李昕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20年前,在那样一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见过“谢谢”?没有。有谁仅仅为倒一点点水这样的小事情说过“谢谢”,当然更没有。“谢谢”,这在当时的我们听起来,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语啊!

醒过神儿来,女生们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是呀,我听见了,李昕的妈妈说:谢谢。”那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激动使她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一脸的害羞表情。

等轮到我了,我忽然觉得心跳得厉害。李昕妈妈面前的水杯已经满了,我听见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着往里倒了一点儿,好在也没有溢出来。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摇摇头就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不客气”。

那次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昕成了我们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他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幸福啊!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大概都已经为人母了,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现在一样,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回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性。但是,我知道,她们和我一样,从那时起,就在学着使用那个词语,学着使用那一类“有温度的词语”。

的确,词语是有温度的,就像我每每经历的一样,这是我人生中至深的体味。

11.

文章从自己在外地的一次晚餐经历写起,有什么作用?(6分)

12.

文中说,“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如何理解这句话中“风度”一词的含义?(6分)

13.

结合文意,概括作者对“有温度的词语”认识的三个阶段。(6分)

14.

联系社会生活,说说“有温度的词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③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①小奚:这里指小书童。②木简:木板。③束:捆绑。后文的两个“束”是名词,为“绳索”之意。④牡下:上锁。牡,门闩,锁簧。

15.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6.

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6分)

17.

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6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早梅特点的?(5分)

19.诗人咏早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五、作文(60分)

20.

选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我们一次一次作出选择,也就意味着一次一次接受生活的邀请,见证生活的丰富与厚重。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24分,每小题4分)

1.

C2.

B3.

A

4.

D5.

C6.

C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6分)

7.

C8.

A

9.

B

10.

C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1.

(6分)

①引出下文对二十年前经历的回忆。

②表明“谢谢”一类的词语给人以温暖。

③与结尾的“至深”呼应,表明体味的真实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

(6分)

虽然外表平常普通,但其言行举止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

(意思对即可)

13.

(6分)

从未经验偶然接触学着使用

(每点2分,顺序不能颠倒)

14.

(7分)

①体现说话者的素养;②给人以亲切和温暖;③增进情感交流;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7分,另有答案合理者,也可)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

15.

(4分)

于是问船夫:“还能够赶上南城大门开么?”

16.

(6分)

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3分)

如果“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3分)

(意思对即可)

17.

(6分)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

18.

(5分)

从三个方面表现了早梅的特点:品性耐寒,香气清幽,颜色素雅。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9.

(4分)

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五、作文(60分)

20.

(60分)

评分量表

等级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要求

中心突出,

构思精巧,

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不明确,

叙写不合理

分值

20~17

16~12

11~8

7~4

3~1

要求

严谨,自然

清晰,完整

基本完整,比较有条理

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结构混乱

分值

20~17

16~12

11~8

7~4

3~1

要求

简洁,流畅,有文采

贴切,流畅

通畅,有少量语病

基本通顺,

语病较多

语言不通

分值

20~17

16~12

11~8

7~4

3~1

【说明】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1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附作文一篇】仅供参考

东坡的选择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濛濛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8

泪咽却无声 2022-07-12 07:23:35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