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鸦杀有哪些槽点

半首蝶恋花
精选回答

《三千鸦杀》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是6.0分,等于刚刚及格。这部剧的播出也是伴随着很多槽点,例如剧中角色换脸就换的不怎么走心,感觉十分违和。还有就是女主角从燕燕变成覃川,而这两个角色分别是由两位演员饰演,导致有些观众分不清女主究竟是谁。剧情方面和原著也有比较大的出入,看起来会有点不适应。好在整体场景制作比较精良,特效也还可以,不知道后续剧情能不能带来更多惊喜。

《三千鸦杀》开播以来,角色的“脸”一直让网友们讨论不断。因换脸变得恐怖的青青大人,让网友看剧极度不适。

这个角色原来的扮演者刘露大闹火车站,带来很差影响,换脸无可厚非,但是不少网友也反映开头皇宫一段,左紫辰,皇子和傅九云,长相无什么特点,让人脸盲到认不出,看剧的时候感觉十分混乱。

最具有争议的“脸”就是女主的脸,一开始主角是蒋依依饰演公主燕燕,后来是赵露思饰演易容后的覃川,不少网友很疑惑,女主角到底是谁。在《三千鸦杀》的开头,红衣的蒋依依击鼓的镜头太抓人心,让人一开始就认定她是女主。

过于凸显蒋依依的脸后,看剧的过程中,想起公主其实是蒋依依的样子,为了赵露思的颜看剧的网友们心里会怪怪的,而喜欢蒋依依的网友也会对换脸这件事耿耿于怀。除了“脸”的问题,《三千鸦杀》仍然有一些问题,其实有点让人失望。

女主除了换脸外,总是喜欢莫名其妙得换衣服。傅九云将覃川带到自己的住处后,白镜子嫌弃覃川穿的丑,就给覃川了一些好看的衣服。

在服侍傅九云的过程中,更换几套衣服也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在女主偷偷潜入万宝阁的时候,却穿了一身夜行衣,这让人心中疑惑,这衣服哪里来的,你怎么装备那么齐全。

而在白河龙王单挑傅九云的那一段,覃川又忙里偷闲换了一件红衣服。男主都快挂了,覃川居然还有闲心换衣服,而换衣服又恰恰是换了一件可以激起男主回忆的红衣,因为蒋依依击鼓那一段穿的就是红衣。所以更换红衣这件事,有为了勾起男主回忆剧情强加的嫌疑。

《三千鸦杀》也存在一些剧情的处理上问题,老套和牵强。在燕燕还是骊国帝女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是夫子给她上白纸仙术课,听到夫子的说书声,不少人就能想到公主一定在睡觉,结果燕燕真的趴在桌子上在睡觉。

为了突出角色特点,睡觉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对一教课还趴在桌子上睡,侍女还不提醒,就有点牵强了。

再有一个就是前文说的覃川穿夜行衣的剧情,主角偷偷干什么事情一定会落下东西,这句话太配她了,在万宝阁门前,覃川掉出了她用的桂花油,被青青捡到。不过十分奇怪的是,为什么穿夜行衣还要带桂花油,这个情节就和覃川穿红衣的情节一样莫名其妙。

男主傅九云的一些举动,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边说着自己想让覃川快乐得活着,没有仇恨,每天可以都笑着。为了覃川杀了白河龙王,看起来是十分深情的,结果在香取山却送别的女人手镯,还当着覃川的面抱翠丫。

不少网友对赵露思印象深刻是因为《哦!我的皇帝陛下》,在剧中赵露思是一个方言天才,自带喜感,而且为人也神经大条,而在《三千鸦杀》这部玄幻剧中,赵露思似乎把覃川演成了《哦!我的皇帝陛下》中的洛菲菲,不再有公主的灵气,而且“川姐”和“翠丫”总是给人一种东北大碴子味。

没有一部剧是十全十美的,虽然《三千鸦杀》有一些细节上让人迷惑,但是网友们还是觉得傅九云太帅太吸引人了。《三生三世枕上书》的三生三世结束后,《三千鸦杀》十生十世接棒,后面男女主是如何甜虐的,还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文/豫立

左顾右看 2023-08-11 14:48:23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