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简介及人生经历(秦始皇的人生)

我心依旧
精选回答

秦始皇在赵国的经历?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赵国为质,所以秦始皇在赵国出生,也成为质子在赵国长大。在赵国生活期间,秦始皇跟随母亲赵姬姓赵,因为在正月出生取名赵政。

秦始皇两岁时,秦国围攻邯郸,惹怒了赵国人,当时就想杀掉异人这个人质。吕不韦得到消息后,买通守城官吏,带着异人逃跑。

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抛下赵姬母子二人,逃往秦国。而赵国人知道异人逃走后,就想杀掉赵姬二人。赵姬是赵国人,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加上娘家人的暗里帮忙,赵姬带着秦始皇东躲西藏了一段时间,总算安全生存下来,秦始皇九岁时才被送回秦国。

在赵国的这段经历多秦始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非常痛恨赵人。

秦朝是封建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立为始皇帝开始,到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结束。在我国史学界,把公元前475年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开始,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所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

秦朝的建立,如果是按马克思划分法,应该是属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并不像欧洲的封建社会那样,分一块地给自己的后代去管理。而是把全国全部分郡县一一制度。由皇帝亲自命令大臣去管理各地方的事务。各地方的首领只对皇帝负责。保证了中央集权的权威。以西方国家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

秦朝不是奴隶制社会。秦朝是封建主义社会。

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主义国家。

中国封建社会是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历史时期,其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秦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从秦穆公时开始慢慢强大起来,经历了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建立起秦朝政权。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有勇有谋,但封建王朝的出现也预示着以后世人将被“封建”所束缚。前207年秦国灭亡,灭亡原因是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和项羽同时对抗秦朝,导致秦朝的覆灭,随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起了汉朝。

秦朝是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朝建立后正式形成相应的封建制度。此后各代相继沿袭。一直沿袭到清朝

秦始皇为什么要那么残暴?

其实也是后期造成的,秦始皇之所以大变,在他统一六国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事刺激。

1首先是弟弟成蛟,一直和自己作对,而嬴政的祖母却一直偏袒这个弟弟。后来成蛟叛秦降赵,嬴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战乱。

2第二个威胁来自于目前赵姬染指不清,还生了两个私生子。在嬴政的冠礼上,嫪毐发动了叛乱,嬴政顺势抓获嫪毐,将他车裂而死,其私生子也被摔死了。

3

第三个威胁就是丞相吕不韦了。

虽说是吕不韦救出了嬴政,但他和自己目前之前的暧昧关系,以及强大的势力都是嬴政无法容忍的,他一直认吕不韦为仲父,心底里却十分记恨他。处理完嫪毐之后,嬴政大权在握,才开始碰吕不韦这个钉子。

他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然后将他打入死囚,最后赐毒酒而死!

纵观秦始皇嬴政的这一切,波折不断,恐怕正因为非同寻常的经历,才使得他晚年会如此暴行吧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千古一帝名副其实。

始皇帝

他是第一个封自己为皇帝的人,自称为始皇帝,秦始皇之前,夏商周,基本上是神话传说一般,三皇五帝。

秦始皇直接取皇和帝,加称为始皇帝。

奠定了中华之后实行了几千年的帝制,在当时,是一大壮举。

秦始皇简介及人生经历(秦始皇的人生)

六国毕,四海一

周天子不敌诸侯国,之后诸侯称霸,历经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小国林立,诸侯纷争,民不聊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国吞并小国,问鼎中原。

直到秦始皇在父辈的励精图治之下,接过富强的秦国,东征西伐,南征北战,统一六国。

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地域版图。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众多,语言文字也非常多,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很难沟通。

秦始皇简介及人生经历(秦始皇的人生)

同朝的大臣可能有来自楚国的,齐国的,文字语言不同,鸡同鸭讲,一件事都讲不清。

于是让李斯创出了小篆。

一路演变,才变成如今的汉字。

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终于周敬王三十九年,即公元前四八一年,为时共二百四十二年。战国时期,始于周敬王四十年,即公元前四八O年,终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二二二年,为时共二百五十八年。春秋战国为时五百年,诸侯纷争,战祸连年,可知当时天下苍生何等无奈与无为。

始皇积累世之功,终统天下。凭借其空前未有之盛业,内则大兴土木,外则大举征伐,民疲而财竭。

一夫发难,云集而景从,秦亡而汉兴矣。

评价一位皇帝是否是“千古一帝”应该有一个标准,我认为,这个“度量衡”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下面,我不揣浅陋,试着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请友友们多多赐教。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一:统一六国,开疆拓土。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将近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无休止的战乱,完成了原来的秦国几代国君的梦想,更顺应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大一统的愿望。然而,秦始皇并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他有自己的宏图伟略,他的心目中的国家的版图要比周朝更为广阔。所以,他先命令蒙恬率领军队打败了匈奴,占领了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秦朝国都咸阳的威胁。

接着,他命王翦等将军带领部队向南进发,下岭南,克百越,先后设立桂林,南海,象郡等数个郡县。把秦朝的疆域扩大到南海。经过了一系列的南征北战,秦朝的疆域的规模空前庞大。它东到东海,西到陇东,南到南海,北到塞外长城,秦朝设立的郡县最多时有48个,领土面积达354多万平方公里。大中国的雏形初步形成。秦始皇建立的是不世之功,他的承前和继往就是统一六国,开来和启后就是开疆拓土!

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二:车同辙,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秦朝大一统之前,六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货币,度量衡甚至车子的宽度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经济的发展。秦始皇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先者,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秦始皇的征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后者,文字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让这个国家拥有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不管以后经历怎样的分崩离析,我们的国家终究会走向大一统!反观欧洲,他们的历史上虽然不乏有名的君主,如凯撒大帝,屋大维,亚历山大等,有人问,为什么他们不能统一欧洲呢?他们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语言文字,怎么可能统一!特别是秦始皇统一文字这一招棋,说明了他老人家是一位极富远见卓识的战略家!

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三: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比三皇五帝都厉害,所以他干脆就叫自己皇帝!并且由于他自己是秦朝的第一任皇帝,所以,他就叫自己始皇帝,这就是秦始皇的由来。他规定国家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政务、军事和监察。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在全国设立36个郡,郡下设县,各级官吏都有皇帝任免!如此一来,秦始皇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说郡县制不是秦朝的发明,但是,自秦始皇时得到了全面地应用。以后的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沿用秦朝建立的这一整套政治制度,可以说,秦朝的这种政治制度是开百代之先河,他标志着中国正式地进入了封建社会,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间,这不就是“继往开来”吗?

综上所述,秦始皇就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帝王,“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废分封,置州具,开创了中央集权制,中国告别了落后的奴隶制,进入了较先进的封建社会。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创立的中央皇帝制度,结束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施郡县制,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全中国。尤其是统一了度量衡,语言文字,使文化上具有了统一的意识,也让后来每位帝王以统一华夏为己任。

“始皇”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皇帝,不仅仅在于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语言文字等等,更关键的是形成了华夏炎黄子孙一体格局,有效抵制了蛮夷匈奴之徒入侵中华,为后世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所有体制也都是由此开始。

秦始皇简介及人生经历(秦始皇的人生)

结束混乱不堪的战争,统一经济发展的量衡,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散统一文化。

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国,二,他是统一了文字,度量衡,郡县制,修秦直道,三,他修长城抵御匈奴,四,统一全国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统一了中国,统一了货币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政府(以后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所有开创者都以统一全国为己任)。

2.统一文字(文化认同)。

3.统一货币(促进国内经济流通,加上各地方的经济建议)。

4.统一度量衡(统一标准,包括车同轨)。

5.北筑长城(保护中原的农耕文明,使之可以休养生息)。

6.南修灵渠,修驰道(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

秦始皇是怎样统一6国的?经历什么战役?

战役名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战 战争双方:秦,赵,韩,燕,魏,齐,楚六国 战争背景:秦孝公到秦王政100多年中秦国国力空前强盛,军事上采取远交近政,渐渐蚕食并占领地区,军事力量远胜于6国。山东6国长期相互征战,争权夺利,实力消耗,国力衰退。

战争过程:秦国政策上,从内部瓦解六国合纵之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并用李斯的建议: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急迫,一统全国,于公元前22年,先后灭掉韩赵砚楚齐 六国,统一全国。

秦朝有多少代?多少年?

秦朝共有3代皇帝: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继而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3、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低调 2024-05-10 13:52:06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第一种: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例如:她磕磕巴巴地说,一句话丌能流畅地表达完整。
第二种: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例如:说上面这个,什么都有,它包括稻鸡、角鸡、鹁鸪等等。
第三种:表示说话的中断:例如:由于穿长袍的丌认识戴礼帽的兄弟,所以问到这位是的时候突然中断,随即后面戴礼帽的回答。
第四种: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例如:“你这个人真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欲言又止,都丌知道该怎么说了,这就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的空间了。
第五种: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即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时用省略号代替。例如:我在几十分钟内想了很多,重复很多-次,说明我内心想的东西之多。

陀螺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高洪波,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及《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版权输出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籴和粜是什么意思

“籴”拼音是dí,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例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作者豁达、豪爽,大丈夫当率性而为,视死如归的思想情感。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赏析:古诗描写边塞将士们很难得的一次欢聚的酒宴,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边地荒凉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的写照,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