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红人物分析 红楼梦小红的结局

宁静致远
精选回答

小红(林红玉)是贾府管家林之孝家生女,父母为她谋了个怡红院的闲职。小红最终嫁给了贾芸,贾府破败后救过巧姐儿,八十回以后没有细表。下面是红楼梦小红人物分析,欢迎阅读。

1.小红,贾府管家林之孝家生女

如果人生要像过山车一样翻转起伏,你是愿意闭上眼睛一抹黑装作什么都看不见,还是睁大眼睛感受那份步步惊心?

前者属于尤二姐式的糊涂,后者乃林红玉式的清醒。

林红玉,又名小红,贾府管家林之孝家生女,怡红院的三等丫鬟。

“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宴席。”这话从一个丫鬟口中说出,清醒得令人心惊。能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中看到盛极必衰之理的,绝非一般见识。聪明如凤姐,最不懂的也就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之道。

宴席必散,宝哥哥和林妹妹也说过类似的话。

黛玉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徒增惆怅,所以倒还是不开的好。”

——林黛玉的清醒里有着对情的执拗,正因为对人对物的全情投入,她的伤感惆怅才较他人更格外些。就好像有些人无法面对爱过之后的千疮百孔一样,她宁愿从来没有爱过。

那宝玉呢?“只愿长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及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从本质上说,宝玉和黛玉是一样的,都是痴于情的,但是相对于爱过之后的万般悲伤,宝玉还是贪恋欢愉时的刻骨铭心。在他看来,大不了化成灰散了,而此时此刻此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这都是参透了人生的虚无。然而,面对人生中这份无可避免必然到来的虚无,不同的人又是不同的态度。

务虚与务实,是宝黛与小红的区别。宝黛二人是生活在大观园里的诗意闲人,物质上极其丰盈,所以追求精神上的极致;小红是生活在红尘里的俗人,如果她不想虚无地迎接必然到来的虚无,就必定要单枪匹马、独闯江湖,以务实的态度生存,然后才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安然地对自己说:我经历过,没有辜负自己的心。

2.小红的身份为何如此低微

关于小红的身份,是令许多读者疑惑的存在。她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却只混到怡红院做三等丫鬟,连端茶递水的活儿都够不着。此是为何呢?

我却觉得林之孝夫妇是聪明人。尽管在凤姐眼里,夫妻二人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属于“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主,但是想想偌大一个荣国府,能够混到管家的位置上,肚子里没有什么货,单凭老实就能青云直上,可能吗?

哪一个父母不想儿女挣个好前景?但每个父母对好前景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就像今天有些父母希望儿女成为样样全通的学霸级天才,有些父母只希望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

林之孝夫妇对女儿的期待大概就属于后者。既然女儿天生的命就是做伺候主子的丫鬟,那做哪种丫鬟最舒服自由呢?一等丫鬟,如袭人者,挣扎着爬向姨娘的位置;如平儿者,在凤姐贾琏之间周旋;如鸳鸯者,被老色鬼贾赦看中……她们的人生,真的就幸福了吗?二等丫鬟,如辱骂小红的秋纹碧痕,混得个打水倒茶,想爬到姨娘位置已是隔了万重山,同时还要防止着三等丫鬟爬上来抢了她们的位置,过的容易吗?林之孝夫妻一直靠近权力的中心,靠近领导层,知道伴君如伴虎,知道与人打交道的艰辛。

所以他们为小红谋了个怡红院的闲职。小红在怡红院里,浇花、喂鸟、烧茶水,又自由,又清闲,就这么一点活,还是几个丫鬟轮流着干。清幽雅静的怡红院,不管下人的主子宝玉,这工作简直是大观园体制内最舒服的活了,父母为女儿做此安排有何不妥呢?

3.父母为女儿谋闲职有何不妥?

父母的出发点总是好的,做儿女的未必懂得。走过千山万水的林之孝夫妇只想宁静安稳,却谁想女儿小红不走平常路——从小在贾府长大的小红正值年少,她有野心、有想法,欲向上攀高。纵然高处不胜寒,但是没有爬到之前还是不太甘心,更何况,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以彼时的社会环境,女子想向上攀登,要么拼颜值、要么拼运气。前者如秦可卿,后者如娇杏。运气这事先不说,像是中亿万大奖一样,一般人被砸中的几率太低。

拼颜值也很艰难。首先,爹妈的基因要好。小红的颜值在大观园里应该属于中上,书中用“俏丽干净”来形容,可以肯定,虽没有倾国倾城之美,也算是万紫千红中独特的那一种吧。看,宝玉果真留了心,第二日便想唤她使用。可这只是一个念头,并未付诸行动。到了后来王熙凤问宝玉要小红来使,宝玉心里连一丁点儿惋惜也没有,送得干脆利索。可见,长相不够出色的女子想靠颜值上位是行不通的。

纵使是颜值够高,也未必就能成功。美人们机会多,遇到的陷阱更多,尤二姐尤三姐都是失败的版本。上流社会,美女如云,乱花渐欲迷人眼,审美会疲劳的。当美人迟暮,珍珠变成鱼目,那赖以攀爬的唯一资本也没有了,被遗弃是必然命运。更何况,人性总是靠不住的,红白玫瑰的贪婪每个男人都有。古往今来这样的剧本何其多矣!

所以,拼颜值太难!拼得过颜值拼不过时光,拼得过时光拼不过人性。走这条路,终会落败的。

你看,小红刚开始露脸,就被逼到了绝境。

她只是给宝玉倒了一杯水,就被秋纹碧痕大肆辱骂。

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

秋纹碧痕和小红属于同一阶层,都是下等小人物。虽然我们有时很是无法理解小人物对小人物的诋毁诽谤,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生活常态。

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无非有两点:一是小人物之间存在着利益纷争,说小红不配递茶递水的秋纹和碧痕是不是自己太在意在宝玉面前露脸了?诋毁别人什么,往往是自己心里更在意什么。第二点更可悲,那就是小人物只有对小人物进行诋毁的能力,离她远的,比她高的,她们都够不着,只能遥望仰视。而对于身边的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她们才有践踏的能力。这难道不是鲁迅笔下的阿Q吗?能作践的只有小尼姑。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如此而已。

借诋毁别人来对抗自己对生活的无力感,大概变成了诋毁者取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值得欣赏的是,小红对待这份诋毁体现出难得的视野和心胸。当佳惠小姑娘同情小红在怡红院的不公正待遇时,小红并没有因此而怜悯自己记恨她人,她对佳惠说:“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宴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正因为有这份见识,小红才能从各种羁绊中侧身而过,从流言蜚语中穿出,走到自己心中想去的地方。

4.小红最终“攀上高枝”靠的还是才华。

被一番辱骂过的小红,心内也灰了一半。灰的这一半是靠近宝玉的私心,留下的一半是向上爬的野心。

凤姐招手叫,小红弃了众人跑来,这是身为下层的灵动和勇气;凤姐交代了任务,小红用一大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话语出色传达完毕,这是好口才;能够随机应变把凤姐的话巧妙接下来,这是聪慧;在做事过程中被晴雯指责,自己一条一条反驳,这是不卑不亢守尊严;听罢晴雯冷嘲热讽地说自己爬上高枝,忍着气不分辨,这是气度。

有如此才华的小红,被同样聪明干练的凤姐所激赏,自在情理之中。

其实,人在江湖间,遭受闲言碎语冷枪暗弹都是难免的,和对方对着干吗?当然不!只要和对方纠缠,自己就已经输了。伤人八百,自损三千。

小红的做法或许对今天的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示范。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是嫉恨我吗?你不是嘲讽我吗?那我就真的跑的快快的,爬的高高的,让你的流言追不上我奔跑的速度,让你有一天发现我已经走到了让你仰望的高度。当彼此不在一个平面时,任何诋毁奈我如何?

5.她谋生,亦谋爱。

小红的爱情配得上她的才华。我非常欣赏芸红配,在《红楼梦》所有的爱情里,他们必将是最幸福的一对。

他们的爱情不是镜中花水中月,是建立在谋生的基础之上,二人都是先谋生,后谋爱。爱情的存在形式有许多种,王子公主是一种,村姑野夫也是一种。芸红二人,都是精通人情世故的红尘中人,他们一样来自底层,一样挣扎着向上,一样被异样的眼光冷观,一样充满着追逐凡世的热力和生命力,爱情的种子必将在他们务实的努力下蓬勃生长。

小红有识人的眼光,贾芸这个自家爷们在一群纨绔子弟面前显得那么卓尔不群,他穷他卑微,但是谁人能欺负少年穷呢?以贾芸的生存技能,到哪儿都是发光体。小红在择人时,是理性的,不慕虚荣,不贪富贵,选择了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的男人。如果尤二姐早有这样的清醒,怎会因为贪恋贾琏的荣华富贵,从此走向不归路?

小红更有过人的勇气。爱情也是一件稍纵即逝的事,小红这个姑娘做事和说话一样干脆,遇到那个心仪的人之后,立刻就放手一搏,主动迎接这份爱情。梦里对那人心心念念是少女情愫,醒来之后的行动是对幸福的追逐。

小红那莫名丢失的手帕是一份情感的试探。试探对方懂不懂我的情,试探对方是不是聪明人。爱情是需要两个人情商相当时才能对上眼,贾芸果不负此心。芸儿捡到手帕后,藏起来,把自己的手帕换了过去,这份默契,岂是爱情中的呆子能够懂得?

这世间花有百媚千红,红楼中女儿个个皆不同。

而小红这个女孩子,是最普通的那种花,起着一个极大众的名字,卑微地在夹缝中生存。

冷若牡丹的宝钗不会懂得这份不易。在她眼里,小红“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这是人处不同阶层时的识见。于既得利益者,对于竭力向上爬的小人物总是没有好感,他们唯恐小人物打破现有的秩序,分得他们的一杯羹。凤姐也只是借用小红的才华,若是小红的野心超出她的可控范围,必将打压。这世间,能有多少大度宽厚的仁爱上司心甘情愿做铺路石,提拔举荐有才华的下属呢?

小红,就像红尘中的众生,身为一只小小小小鸟,渴望飞却飞不高,为了理想的燃烧,也寻找着温暖的怀抱,这一路的沐风栉雨,可曾得到体谅?

纵是浅碧轻红色,又何妨是花中第一流呢?

逆流而上的鱼 2024-05-24 16:01:05

相关推荐

soul的用法总结大全

n.灵魂,精神,幽灵,人adj.美国黑人文化的soul可以用作名词soul用作名词时的基本意思是“灵魂,精华”,是可数名词。引申还可表示“高尚情操,热情,感情,精神”,作此解时是不可数名词,其前不加任何冠词。s...
展开详情

slow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慢的,迟钝的,温和的,慢于…的adv.慢慢地,缓慢地vt.&vi.(使)缓行,(使)减速vi.变慢,变萧条vt.放慢,阻碍变形:比较级:slower;最高级:slowest;过去式:slowed;现在分...
展开详情

sof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软的,柔软的,温和的,柔和的,不含酒精的,轻松的n.柔软之物,柔软的部分adv.柔和地,温柔地变形:比较级:softer;最高级:softest;soft可以用作形容词soft用作形容词时,多作“柔软的...
展开详情

soon的用法总结大全

adv.立刻,马上,一会儿,不久,快,宁愿变形:比较级:sooner;最高级:soonest;soon可以用作副词soon用作副词,意思是“不久”,可指“将来”,表示“预期的时刻不久就会到来”,用以谈论不久将来...
展开详情

smar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聪明的,敏捷的,漂亮的,整齐的vi.疼痛,感到刺痛,难过n.创伤,刺痛,疼痛,痛苦vt.引起…的疼痛(或痛苦、苦恼等)adv.聪明伶俐地,轻快地,漂亮地变形:副词:smartly;比较级:smarter...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