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盐碱化

散钓风光
精选回答
次生盐碱化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分,并随着潜水蒸发,将盐分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就是次生盐碱化,又称“次生盐渍化”。

不合理的灌溉可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如何从根本上减轻甚至消除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袁隆平院士牵头研发的“海水稻”就是向我国数量不少,而且将来有进一步面积增加的盐碱地要粮食!不少地方土壤盐渍化已是不争事实,其中有不少是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引起,也有不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那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呢?看看土壤盐渍化的基本原理,从认识上来区别引起的原因。

土壤的盐渍化也称为盐碱化,从土壤的外表及理化性状上来看,根据盐渍化的轻重程度,当土壤在干燥时,轻度盐渍化会出现白色盐斑,而程度加重就会呈现红色。

发生盐渍化的土壤在团粒结构方面也是容易出现板结,通透性不佳;盐渍化的土壤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高浓度的盐分造成作物在水分和营养吸收上出现“反渗透”现象,容易造成植株缺水、缺肥而萎蔫。

另外一般盐渍化的土壤也容易形成重金属超标的局面,农作物的产品就容易造成重金属残留而出现超标现象。

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盐分来自哪里呢?很多人误认为是施肥,特别是施用化肥引起的,把因过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板结与土壤盐渍化混为一堂。

实际上,从土壤的PH值来分析,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危害导致的是让土壤酸化,而土壤盐渍化却是土壤呈碱性。

所以,过度施用化肥对土壤盐碱化的“贡献”主要是提供了部分可溶性盐。

土壤盐碱化的情况不少是来自自然因素。

首要的原因是含盐量高的地下水来到了土壤表层,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富集在土壤中导致。

有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高,在毛细现象下,当地表缺水,容易将地下水虹吸上来;有些地势低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地下水侵入土壤表层,这是很多低洼地盐碱化的关键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人为因素之一是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经常性地将土壤漫灌,易造成过多的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将水路与地下水衔接,盐分就容易向地表渗透;人为因素之二是一些沿海地方,随着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的盐度大大增加,那土壤就更容易出现盐渍化了;人为因素之三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总是在同丘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类型同品种的作物,大量施用化肥,就容易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失衡,当一些盐离子养分过多就引起了土壤次生盐渍化。

根据引起土壤盐渍化的不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不少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我们的方向就重在治理环境或想办法适应环境。

1.地势低洼地段,采取开深沟沥水,保持土壤干燥,降低土层地下水水位;2.积极开发类似袁隆平“海水稻”这样的耐盐碱作物,能够在自然形成的轻度盐渍地进行农业生产;3.利用化学手段,如在土壤中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物质来改良土壤。

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就应该改变人的行为,采用正确的方式或取代方法。

1.对于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就需要从社会层面通过“南水北调”类似的人工工程来减少沿海地区地下水的使用。

那些直接使用地下水抽上来用于灌溉的也要考虑尽量使用陆地淡水资源;2.灌溉方式要从粗放的漫灌向更科学的滴灌、喷灌等方式改进,灌溉的同时结合排水,使土壤干湿交替,改善土壤团粒结构;3.减少使用化肥,特别是连年单一施用同类型化肥的局面,及时注意和调节土壤PH值,防止土壤板结和盐分富集。

多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绿肥、饼肥等的使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营造土壤好的保水保肥特性。

4.对土壤布局科学的耕作制度,避免同丘块长时期地种植同类作物,造成土壤营养素的失衡引起盐分的升高和重金属富集。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在科研院所层面涉及多,而在农村基层提到得少,但其危害却不容忽视,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或多或少有土壤的问题,在此粗浅作答以供参考。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收藏和转发,更多内容请关注“原生态乡村”!

次生盐渍化不是一两年形成的,从根本上消除需要大量的投入成本和时间,现实很难允许我们这样理想化的操作,网传的日本在山东莱阳承包千亩土地五年不长庄稼,休耕生草就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这种模式目前很难复制,而且他们做的也很不成功。

土壤是一个“江湖”,这里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有益菌和有害菌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共存,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下,矿物质元素被微生物不断地分解,供给作物生长,我们叫他土壤生态。

次生盐渍化就是我们为了高产不断地大量的投入矿物质元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微生物菌群遭到破坏,分解能力越来越差,导致矿物质元素浓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起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外在表现是浇水后土壤表层发白。

多年来的不合理投入后,我们也逐渐发现和重视盐害,于是投入了不少解盐产品,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其实只能短暂的缓解土壤问题,却无法让土壤恢复。

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我们发现这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秸秆腐烂后生成大量的有机质,成本远低于商品有机肥,这些有机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温床,当菌群再次建立并达到平衡的时候,土壤生态就得到恢复了。

这比日本包地的休耕更有效。

全面的改良土壤目前很难,但局部土壤的改良完全可行,所以在葡萄生产中我们集中力量改良根部周围的土壤,让这里的土壤生态率先得到回复和重建,这让葡萄的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几年葡萄越来越甜,果香越来越浓郁。

其他作物也可以探索合适的途径。

宁静致远 2023-08-25 13:19:44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