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事业奉献自己宝贵生命的故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为了蜀汉熬尽了最后一滴油,理应得到蜀汉上下最隆重的悼念。
但由于诸葛亮病逝,处在非常时期,不得已采取非常措施。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病逝。
当时与魏将司马懿对峙,诸葛亮考虑到要把蜀汉大军安全的撤回,就给姜维遗嘱,秘不发丧,缓缓撤军。
司马懿率军追击,看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说。
尽管是演义的说法,但诸葛亮秘不发丧的确是高明的策略,也是史实。
当时的后主刘禅也深知诸葛丞相的良苦用心,专门下诏禁止大臣前往奔丧。
但是,当时劝学从事谯周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随即前往奔丧。
由于其行动迅速,得以及时到达。
其他所有大臣由于后主刘禅的诏令,而没有前往。
谯周也就成了唯一前往为诸葛亮吊丧的人。
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按照诸葛亮遗言,部下将他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棺材,穿平时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尽管安葬非常简陋,但遵照逝者的意愿办理,就是最大的尊敬。
这件事没有任何的阴谋和疑义,是诸葛亮伟大的智慧和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
至于后主听信谗言,查抄诸葛亮的遗产,那是后话,这与没有大臣为诸葛亮奔丧没有关系。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诸葛亮为蜀汉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何只有一人前去奔丧?诸葛亮盛名天下,其实难副!这从诸葛死后的冷清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只有谯周前往吊唁!如果谯周走晚一点,也许谯周也没有机会前去吊唁。
因为诸葛亮死后,朝廷禁止官员前往吊唁诸葛亮!除此之外,朝廷还禁止为诸葛亮修庙,禁止一切悼念活动。
每年诸葛亮忌日,有的百姓要纪念诸葛亮也只能在荒郊野外烧香拜祭!后来有一些官员的反复申请,刘禅才同意为诸葛亮立庙祭祀。
诸葛亮死后为何遭此冷遇呢?其实诸葛亮的社会形象是《三国演义》吹嘘起来的,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人们口碑中的那么高尚!下面摘录《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史料在此供读者品鉴:一,做事匪夷所思。
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掌管一切,全面执政。
诸葛亮全面执政很多事情,让人无法理解。
列举三件事情说明。
1,益州从事常房受到诸葛亮不公正对待。
建兴元年夏天,牂牁太守朱褒据郡造反。
益州从事常房得知这一消息后,将朱褒的主簿抓来审问,并处死了朱褒的主簿。
朱褒知道后杀死了常房,并诬告常房谋反。
诸葛亮不问青红皂白,并将常房的几个儿子和几个弟弟都迁移到朱褒的管辖地,任由朱褒处置,以此安抚朱褒。
对此,朱褒不但没有悔过,反而联络雍凯一起反叛。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评价说:“那里有诛杀无辜来安抚匪徒的,诸葛亮这样做不是很糊涂吗?”2,对刘备的紧急求救态度暧昧。
刘备进攻汉中,遇到麻烦,送来急件,命令诸葛亮发兵救援。
对于汉中的战略意义诸葛亮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当诸葛亮收到刘备的紧急求救文书时,诸葛亮不是迅速准备发兵驰援,反而拿着刘备的救急文书去请教杨洪。
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没有汉中,就不会有益州,这是发生在家门口的祸患,要动员一切力量紧急驰援。
诸葛亮才发兵救援汉中。
3,关羽马谡事件。
刘备驾崩之前,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刘备尸骨未寒,诸葛亮就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导致全盘皆输。
对于诸葛亮不谨记刘备叮嘱,习凿齿评论说:“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训诫,就应该遵守承诺。
诸葛亮重用马谡,说明诸葛亮对刘备的训诫没有当回事。
二,掌权不得“官”心。
刘备进入益州,开创了政通人和、人人向上的局面。
刘备死后,诸葛亮全面执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可以说诸葛亮执政不得“官”心。
诸葛亮执政之初,首先是牂牁郡郡守朱褒反叛,接着是地方大户雍凯反叛。
雍凯反叛,将朝廷派往益州就任太守的张裔抓住,押送到东吴,可见雍凯的嚣张。
永嘉太守黄元更是公开向诸葛亮宣战。
刘备驾崩,永嘉太守黄元以为诸葛亮会趁机迫害自己,于是公开反叛。
三,北伐不得民心。
诸葛亮的北伐,赢得了很多的讴歌,实际情况却是给蜀汉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刘璋统治时期的蜀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蜀汉。
史书介绍,蜀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此社会风气奢侈,从事工商业富豪之家,平时穿着侯爵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品,办理婚丧之事极度奢侈,甚至耗费掉全部家产。
诸葛亮北伐之前的益州,百姓生活也很富足。
一般人出入宴会,都坐着豪华的车子。
可是,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后,老百姓就苦不堪言,用孙权官员的话说,就是民有菜色。
就是老百姓面黄肌瘦。
对于北伐,蜀汉人民是千方百计逃避的。
对于诸葛亮北伐征兵,各郡守都无法完成指标。
老百姓逃亡严重。
有的被官兵抓住,半路上就逃走了;有的为了逃避当兵,离乡背井!综上所述,刘备驾崩后,诸葛亮全面执政,实际上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当诸葛亮死后,仅仅是只有谯周一人前往吊唁,也就不值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