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没有动力怎么办 很想努力但是没有动力

彼岸花开一千年 高考助考
精选回答

高三没有动力怎么办?别着急努力,先改变思维模式。高三学生每天都过得十分茫然,机械地完成作业,学习没有计划,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其实打鸡血式的动力不会持久,以下方案才能真正解决你没动力的问题。

很想努力但是没有动力:难得知足

我有一个同学,是一个很勤奋的人。

他手机里一大堆“得到”类的APP,各种印象笔记,时间管理工具。他是个方法论大全,任何一个事情,他都能够告诉你怎样做是最好的。

大叔懒癌发作的时候,会打电话给他问:哥们,我想重新学下英语,要怎么搞?

他会告诉你哪几个网站比较经典,哪些APP非常管用,简直可以当百度用。尽管,他自己的英语仅停留在“How are u”的水平。

别误会,我没有讽刺的意思,他不是什么“低水平的努力”,他是根本不努力。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没有太多欲望的人。一份国企的好工作,乐趣是钓鱼,家底丰厚,衣食无忧,方法论只是他的一个癖好,用来增加“社交货币”,闲扯的时候满足一下“秀智商”的愉悦感而已。

这让我想起日本一个老大爷,经常出现在一家书店,每次出现必买书。有记者采访他:大爷,是什么在激励着你,这么大年纪了,仍然坚持看书学习呢?

大爷白了记者一眼:我不看书的,我只是喜欢买书而已。

我的同学和大爷是舒服地在现状里泡澡,并由衷享受的人,这种知足的心态很难的。在这个人人奋斗到焦虑,焦虑到感觉自己大势已去,就开始从娃娃开始抓的年代里,出现一个只愿坐在窗台喝茶看路人的人,很难得。

很想努力但是没有动力:活下去和活的更好

可我得先有一个窗台。

这才是不得不努力的理由。就像《天才枪手》里,班克看到母亲洗衣服破掉的手指,心中那份难受;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克里斯带着孩子居无定所时,胸口燃烧的斗志。

这种不得不,这种迫于生存压力带来的动力才是足够的。足以让人战胜一切,达成目标。

一位心理学的小师弟问我:为什么我想改变,也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就是行动不起来?要么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呢?

这很可能,是一大批人的问题。

我说:你中医世家,吃穿不愁,改变个什么劲?

他回答说:我想更加优秀。

注意这里的措辞“更加”,更加意味着更好更多,他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活的更好。活下去的动力,跟活的更好的动力,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如今这个大部分人摆脱生存压力的时代,即使不去做你计划书中的那些事情,也不会死的。

小师弟说:我每天早上起床就对着镜子给自己加油打气,每天都在给自己足够的动力。感觉也没有用……

高三没有动力怎么办:苦行僧

这个是小师弟努力的模式:

这也是我们通常的模式,看起来问题不大。只要动力足够,就可以从A点顺利到达B点。一旦停下来,我们会认为,可能是动力不足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鸡血。

(小师弟对着镜子加油,似乎是老一辈营销人常用的打鸡血方法)。

然后我们会发现,鸡血的效力总是有限的。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管用了,又需要补上一针。

我们忽视的地方在于,A点和B点之间从来都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它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这就是鸡血的效力为什么会很快消失的原因。一大块石头挡在路中间,让我们不得不找到更大的动力,不停的加油加油,打鸡血打鸡血,损耗损耗……长此以往,累不累?

太累了。于是又有人跳出来说,要自律了,要坚持,要有恒心……不错,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品德,只不过仍然会让你陷入“苦行僧模式”。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高三没有动力怎么办:要想富,先修路

从农村去城市,山路十八弯,跋山涉水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

这个时候,更经济的方案是修路。

很多人在努力的时候,可能更多考虑的是两个问题:目标和计划。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做哪些哪些事情就可以达成目标,然后开始做。

动力的问题被思考的很少,而会主动思考阻力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中了“积极心态”的毒:都还没开始做呢,就想困难干什么。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厄廷根用20年的研究告诉你:仅仅是思考积极面,不管用。你必须要把阻力也纳入思考范畴之中。

厄廷根教授研究表明,不仅仅要考虑阻力,还要考虑如何应对它的方案。也就是说,在为目标设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增加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做这件事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第二个内容:如何避开这个障碍?

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准备”啊!(这是用了多年的词语,但很少人知道怎么做)

以大叔的目标为例。我的目标是完成起码三个月以上的日更,这意味着我每天要写一篇文章。现在我来思考一下这个事件最大的阻碍。

从往常的经验里我发现,我写作的时候很怕被打扰,一旦思路打断之后要很久才能接上。因此我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段来做这件事。就是说,最大的阻碍是:有人打扰。

怎样避开这个障碍:把写作时间设置在最不忙的时候;这段时间切换手机和通讯软件,进入无扰模式;如果有人来办公室,可以请他12点之后再说,除非是紧急事件。

做好“心理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在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次要障碍,也用相同的方式一一排除。

路修好了,无需太多鸡血,轻轻一推即可。假如,你把它坐成一个滑梯呢?

直到四季都错过 2023-03-31 16:15:37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桦的意思

桦,汉语一级字,读作huà,本义:木名,桦木。桦木属植物的泛称,双子叶植物的一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容易剥离,木材致密,可制器具。形声。从木,华声。
相关组词:
1、白桦:落叶乔木,树皮白色,薄如纸,木材细密,可做家具。
2、桦烛:拼音:huà zh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
3、黑桦:别名臭桦、棘皮桦,为桦木科桦木属乔木,在我区分布广泛,每年种子产量很大。
4、桦烟:桦烛之烟。
5、桦巾:用桦树皮制的头巾。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王莽夺取了谁的皇位

王莽夺取汉平帝的皇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什么意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一个成语,释义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阿:偏袒,迁就。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挠:弯曲。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启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