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新人教版

匆匆过客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新人教版本文简介: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作业(十六)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我国台湾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图K16-1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新人教版本文内容: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我国台湾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图K16-1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据此回答1~2题。

图K16-1

1.推测台湾地区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

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5年

C.2026年、2025年

D.2024年、2022年

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

)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波动大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图K16-2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K16-2

3.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数量萎缩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

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4.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

A.

电子装配业

B.

汽车制造业

C.

金融服务业

D.

文化创意产业

读下表,回答5~6题。

省级

行政区

面积

(104km2)

总人口数

(104人)

人口出生率

(‰)

人口自然

增长率(‰)

北京市

1.***

2115

8.93

4.41

天津市

1.19

1472

8.28

2.28

吉林省

18.74

2751

5.36

0.32

湖南省

21.18

6691

13.50

6.54

广西壮族

自治区

23.67

4719

14.28

7.93

5.依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

A.

天津市年净增人口数最低

B.

吉林省的人口死亡率最高

C.

湖南省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D.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高

6.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

A.

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

B.

首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

C.

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

D.

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读图K16-3(含预测),回答7~8题。

广东和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生产总值、20~39岁人口占全国比例

图K16-3

7.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的

B.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的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

D.从户籍人口上看,2010—2030年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的

8.结合图中信息,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

A.鼓励适龄人口积极生育

B.放宽条件大量吸引外地人口迁入

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

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

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1297.9万锐减至2014年的473.9万。图K16-4示意东北地区约35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据此完成9~11题。

图K16-4

9.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0.1980—2014年东北地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工业基地衰落

B.移民外迁

C.医疗水平较低

D.人口政策

11.推测2030年后东北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A.人口迁入压力增加

B.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劳动适龄人口陡减

D.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图K16-5)。

图K16-5

材料二

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有学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

2301.91万人。

上海市常住人口容量的估算(单位: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

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

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

人口容量

1788.5~

1870

1841.5~

1935

1894.5~

2000

(1)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相关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

13.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份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比2000年增长9.7%。

材料二

图K16-6为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图K16-6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

(2)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

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国家

移民人口数

(人)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

移民人口比重(%)

移民人口占本

国人口比重(%)

45785090

19.8

14.3

110480***

4.8

7.7

7826981

3.4

83.7

7824131

3.4

12.4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英国

B.美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

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表中③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

③移民政策宽松

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

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图K17-1示意我国省级行政区间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年、2030年为预测,不包含港、澳、台数据)。据此完成3~4题。

图K17-1

3.我国省级行政区间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人口集聚程度提高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人口集聚程度提高

4.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间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C.省级行政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下表为深圳市第六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据表回答5~6题。

数据

来源

常住人口

(104人)

男女比例

≥65岁

人口比重

(%)

≤14岁

人口比重

(%)

“六普”

数据

1035

54.2∶45.8

1.76

9.84

“五普”

数据

700

49.43∶50.57

1.11

8.50

5.下列关于深圳市人口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压力增大

B.老龄化程度低,社会负担轻

C.男女比例失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D.1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6.近年来,深圳市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原因最可能是深圳市(

)

A.产业结构调整

B.技术人才外流

C.水资源匮乏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研究发现,迁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沿海城市群是其主要集中地,且沿海集中区有连绵化的趋势。图K17-2示意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读图,完成7~8题。

图K17-2

7.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呈现以省级行政区间迁移为主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B.政策C.环境D.资源

8.2010年,中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内人口迁移比重增长较大。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

B.加剧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

C.拉大中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

D.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9~11题。

图K17-3

9.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区、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10.甲、丙两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11.1995年以后,乙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K17-4是2010年三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级行政区统计情况。

图K17-4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迁入?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3.阅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K17-5

2000年中国跨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省(区、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

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省(区、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

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结合图K17-5,从三大产业的角度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课时作业(十六)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的时间知,这轮的生育高峰是2012年龙年,低谷是2010年虎年。结合材料信息,12年为一个周期。推测台湾地区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2024年、2022年。第2题,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波动小。台湾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老龄化现象严重。图示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先持续上升,后波动下降。

3.B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国人口老少比稳定上升,说明老年人口占比例不断增大。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老少比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说明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无法判断人口总量的变化。第4题,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人口数下降,主要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影响较大。

5.C

6.D

[解析]

第5题,年净增人口数=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计算可知,吉林省年净增人口数最少;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计算可知,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湖南省;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湖南省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面积,通过计算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北京市。第6题,

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7.B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高于广东的,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比例,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从户籍人口上看,2010—2030年长江三角洲的20~39岁的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较稳定,而广东的将迅速上升,故其经济活力低于广东。第8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环境、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当地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

9.B

10.D

11.C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占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在1990年开始陡降,说明小学生数量1990年开始陡降。小学生数量的降低滞后于出生率的降低。由题干材料中可知,东北地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1

297.9万锐减至2014年的473.9万,由此可以推断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陡降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政策是造成出生率降低、进而造成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第11题,由于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东北地区出生率降低,至2030年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迁入压力有所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并且人口合理容量增大不属于人口问题。

12.(1)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2)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上海市20~***岁人口比重最大,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即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对住房、就业等压力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第(2)题,由图表可知,上海人口与水资源、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上海市现在的人口总数已经超出了按水资源和经济发展计算的人口容量,这是现实问题。所以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需要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13.(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判断,美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第(2)题,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其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课时作业(十七)

1.B

2.B

[解析]

第1题,

本国人口数=移民人口数÷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结合表中数据计算并联系已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美国,②为俄罗斯,③为阿联酋,④为英国。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阿联酋。根据所学知识,阿联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并不宜人;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

3.C

4.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净迁入省级行政区中迁入数量比较大的是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南地区地狭人稠,人口迁入将使得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人口集聚程度提高。第4题,2020—203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间人口流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5.D

6.A

[解析]

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65岁人口比重和≤14岁人口比重在两次普查中变化不大,说明1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比较稳定,而社会总人口增加较多,说明1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呈增加趋势。深圳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大量人口迁入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由表可知,深圳市老年人口比重小,老龄化程度低,社会负担轻。表中数据显示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为54.2:45.8,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导致社会问题严重。第6题,近年来,深圳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人口迁入有所减少,人口迁移率下降。

7.A

8.

A

[解析]

第7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社会福利完善,收入高,吸引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迁入,省级行政区间人口迁移所占比重最大。相对于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环境、资源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具有优势,但这不是迁移原因。第8题,2010年,中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内人口迁移比例的增长较大,主要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定居;这有利于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省级行政区内人口迁移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9.B

10.A

11.C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省(区、市)1985—2010

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省(区、市)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省(区、市)的;且甲省(区、市)在

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省(区、市)的,因此甲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省(区、市)的,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地,因此丙表示河南省,则丁表示云南省。第10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1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

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故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

12.(1)来自(地理位置)邻近的省级行政区,人口众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的比例高。

(2)三省与三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三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扮演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湖北、四川等地,上海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广州的外来人口来源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对比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大多来自邻近的省级行政区,这些省级行政区大部分属于中东部地区,且来自河南、四川、湖北等人口众多的省级行政区的外来人口众多。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说明三省人口迁出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三省均是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这与三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三省都位于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文化具有过渡性,适应性强。第(3)题,支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主要分析人口迁入给城市带来的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不支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主要从外来人口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

13.(1)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或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主要由中西部省级行政区流向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级行政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级行政区,或从内陆省级行政区流向沿海省级行政区)。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主要流向工业、建筑业、餐饮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流向农业的比例很小,即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000年我国人口跨省级行政区流动主要是从中西部流向东部,从经济欠发达的省级行政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级行政区,从内陆省级行政区流向沿海省级行政区。第(3)题,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对乡村的影响主要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但也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

孤单旅人 2022-07-13 14:11:59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