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顶顶:灵感不是靠出去找的

年轻是一种可笑的武器
精选回答

身着西式铆钉黑色礼服,头戴孙大圣的银冠雉翎……见到萨顶顶时,她刚与环球音乐举行了续约仪式,而她的装扮,正如她长久以来的音乐特点一般,既民族又现代。

2006年,萨顶顶凭借独特的世界音乐风格加盟环球唱片,成为与环球英国总部签约的第一个中国人。在这十年间,她在全球同步推出了《万物生》《天地合》《庄周梦蝶集》等多张个人专辑,并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行过专场演出。而前段时间,萨顶顶又以“嗑着瓜子的猫”的身份亮相综艺节目舞台,展现出了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其实无论是不同的演唱嗓音,还是不同的歌曲类型、创作风格,最终都将汇总到我的音乐审美之下。未来我也将继续拓展,把音乐之路走得更加宽广。”

“萨顶顶” 源于对蒙古族外婆的思念

很多人说,萨顶顶的音乐中带有浓烈的东方神秘色彩,而这还要追溯到她童年的生活经历——萨顶顶原名周鹏,从小就跟着蒙古族的外婆一起在草原长大,外婆骑着马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中的画面,给萨顶顶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外婆骨子里的热情和勇敢,也对萨顶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她便在自己的小名‘顶顶’前冠以外婆名字中的‘萨’字,从而有了“萨顶顶”这个特别的称呼。

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的萨顶顶,自幼时起,就对自己的声音非常敏感,“从小我就开始训练自己转变声音、转换角色的能力,我一直在练习声音的宽度。对于声音的学习和调整,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有停过。”在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通俗唱法本科班后,萨顶顶参加了青歌赛,并获得了银奖。2004年,在以本名发表了首张电子风专辑《自己美》后,她回到外婆的故乡锡林浩特参加演出,“在广场上几万人看我演唱《咚巴拉》,我特别兴奋。但从那时起我也开始思考,我的音乐理想到底是什么?我有好嗓子,也了解西方的交响乐,但我又很叛逆,对电子音乐很好奇。我希望能用当代的声音交织成自己的音乐理想,因此我开始寻找各种音乐元素,开始各种实验。”凭着执念和在各地游历的成果,萨顶顶用梵语演唱了歌曲《陀罗尼》《万物生》,还在《锡林河边的老人》中独创“自语”,以纪念自己的外婆。2007年6月,属于萨顶顶的首张唱片《万物生》发行,2008年4月10日,她凭借该专辑获得了“bbc世界音乐大奖”的亚太地区最佳歌手奖。

采风 灵感是长在我身体里的一棵树

“到今天,我仍然可以骄傲地说,《万物生》的旋律是特别的,它跟所有歌曲的旋律都不一样。所以从《万物生》那张专辑开始,我真的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音乐语汇,这个旋律只要一出来,大家就会说,这是属于萨顶顶的。”正如她所言,萨顶顶的音乐拥有着强烈的个人印记,“我会抓住歌曲旋律中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然后不断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得益于萨顶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吸收和实地求证。

去世界各地游历采风,是萨顶顶一直以来在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曾踏遍欧亚大陆,接受藏传佛教、梵文的熏陶;她也曾多次深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探寻云南花腰歌舞、彝族跳菜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奥秘,再巧妙地将其融合进音乐里。不过,采风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印证,而非新知识的吸收。

“我不喜欢做无效的采风,因为有时候采风很容易变成玩耍、旅游。比如在2009年做第二张专辑时,我在去云南之前,就把相关云南26个少数民族非遗内容的9张专辑先听完、研究完。写出10首歌的小样后,再拿着它们去云南,给当地的艺术家们聆听。等到那些艺术家说,‘这音乐简直太云南了’,才ok,然后再考虑哪些非遗的部分可以在歌曲中展现。”

萨顶顶说,她的前几张专辑都是这样诞生的,包括《万物生》,“我在家把关于西藏的所有东西都吸收完,才去西藏考察。这样才会切身发现,哪些东西还要再放大或是缩小。”相对于被那些已有的音乐形态束缚住头脑,萨顶顶更愿意主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灵感不是去找来的,因为在找的过程中特别容易被左右,这样你的原创性就一定会下降,音乐特色也一定会浑浊。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很可怕的。灵感其实是长在我身体里的一棵树,等这棵树结果子的时候,我把它摘下来就行了。”

“中国感” 就像穿衣一样,混搭才会出彩

去年10月,萨顶顶受邀参加了中英企业双峰会,在伦敦兰卡斯特宫为中英两国领导人献唱。而作为首位受到格莱美邀请的中国女歌手,获得bbc世界音乐大奖的第一个华人,以及《万物生》在英国、德国、瑞士、北美等地一上市就宣告脱销……提及国际对她的认可,萨顶顶称,这得益于她身上的“中国感”——“艺术是一种感觉,它不会具象到某一个乐器、某一段旋律上。中式的感觉,不只是一个古代的乐器往这一放,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其实国际上很多做音乐的平台,都更希望看到现代人怎样诠释‘中国感’。比如《万物生》那张专辑,我运用了很多电子音源,中国乐器就只有一把古筝。但是我们把西方电子音源用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就可以彰显出东方色彩,就会给人以一种东方感。”

在《蒙面唱将猜猜猜》中,萨顶顶展现了对流行、摇滚音乐的驾驭,而在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里,萨顶顶则把自己这些年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思考和感悟都融入了进去。她一再强调将传统元素打碎再创造的重要性,“比如把昆曲和我的音乐中一些很相似的念白、和弦、节奏结构化以后,再有机融合起来,就很受大家的欢迎。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也一样,如果不戴雉翎的话别人就会以为是一件礼服,但戴上之后就会彰显出旗袍的元素,所以有的时候不管是衣服的搭配,还是旋律、节奏的语汇,都是可以展现出‘中国感’的。把这些元素打碎了之后,按照自己的审美再消化创造,就会呈现出一些独有的东西。”

鲜花怒放 2024-03-09 14:00:46

相关推荐

什么情况会被开除公职

根据《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
展开详情

泰式玉米浓汤如何做

1、先将洋葱和火腿切丁,取热锅,倒入淡奶油和面粉,小火滑炒成糊。2、在面糊中加入清水,加入玉米番茄和火腿文火慢煮。3、将洋葱在化开的黄油油锅中煎出香味后加入浓汤中。4、当玉米的香气出来时再向浓汤中加入甜辣酱焖煮...
展开详情

大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啊

1、积极参加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2、熟悉大厦楼宇结构、单元户数面积、住户的数量、管线路的走向、各种设施设备的位置、管理费的收取依据标准和做到应知应会;3、遵守劳动纪律,...
展开详情

长期吃非布司他伤肾吗

1、会有影响的。非布司他通过肝脏和肾脏途径进行消除。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但是重度肝功能不全者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非布司他。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如有异常需要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
展开详情

俞怎么读

1、俞,有三个读音:yú、yù和shù。读作yú时是文言叹词,表示允许;有安的意思,是中国姓氏读音。读作yù时古同“愈”,更加的意思。读作shù时同“腧”。2、释义:1.独木舟,见《说文》:“俞,空中木为舟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