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推荐穴位 三伏天艾灸穴位有先后顺序要求吗
艾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医疗方法,跟针灸很相似,艾炙也是在穴位上面作文章,具有增强免疫力,温经散寒,也就是去湿气的作用。三伏天到来,天气炎热湿气又重,特别是南方地区,湿气非常重。为了给身体去湿气,人们发明了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艾炙。三伏天用艾炙去湿气有很好的功效,艾炙的时候会有特定的穴位,接下来就跟小编来看看三伏天艾炙的穴位推荐吧。
一、三伏天艾灸推荐穴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三伏天艾灸穴位有先后顺序要求吗
艾灸相对针灸而言,要求比较宽泛,对穴位的要求没有那么精确,大概找准就可以。但是也不是说随便拿个盒子往穴位上一扣,或是拿根艾条随便灸灸就能起到作用的。如果艾灸顺序不当,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全身艾炙的具体顺序
先阳后阴,先左后右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就清楚记载: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的原则。
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