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立时间

此情不枉成追忆
精选回答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又是怎样建立的?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

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

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祐法的诏书。

此即谓元祐奸党案。

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

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

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

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

此即为海上之盟。

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

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

宣和七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

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

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

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

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

靖康元年九月,太原沦陷。

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

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

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

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

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金太宗所废,贬为庶人。

金朝掠走北宋宫厅几乎所有皇室成员和财宝后,建立了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另立张邦昌为帝,稍后于1130年建立一个大齐政权,立刘豫为帝,史称“刘齐”。

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难”。

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候。

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1127年,金朝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1127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又称归德军,金称之为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正式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宋高宗,即年改元建炎。

张邦昌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当时宋朝仍控制河南、关中。

高宗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梁,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

但是,高宗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不久高宗南逃扬州,宗泽亦忧愤而死。

高宗二年(1128年),金完颜宗弼又继续大举南侵,宋高宗南逃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以备日后建都。

1129年秋,完颜兀术继续挥军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难。

翌年春,金军回师,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万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日,史称黄天荡之战。

1130年秋,金专注进攻关中,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之统治。

建炎三年(1129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建康(今南京)曾短暂地是南宋之实际首都。

绍兴八年(1138)正月,宋高宗离开建康,定都临安(今杭州)。

终南宋一朝,建康依然为留都,因建康太邻近淮河,为免金人南侵迅即攻破,宋高宗定都临安,故都开封始终视为正统首都。

南宋的建立一苟且偷安的赵构宋徽宗贪图享乐,不问政事,重用六贼把个宋朝闹得鸡犬不宁,终于灭亡了。

赵构韦贤妃所生,在皇室的地位比较低,曾被宋钦宗送往金国作人质,由于金国不满意,遂换成了徽宗第五子赵枢,赵构得以逃脱。

回来后钦宗又命赵构到外地催促勤王兵马,所以在金国搋掠徽钦二帝被押往金国的时候,皇室成员只有赵构幸免于难。

金军临行时,扶持宋朝的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利用他来镇压人民。

可是赵构要登基有两个顾虑,首先他怕得罪金军,因为赵构重建宋朝,就会冒犯金军,害怕金军来兴师问罪,另一个是,当时皇室中还剩一个元祐皇太后,论辈伤比赵构高,赵构还应该称伯母,不知她会不会垂帘听政。

元祐皇太后是徽宗的嫂子,因被人陷害被逐出皇宫,出家当了女道士,金军攻破汴京时她因福得福没被金军抓走。

张邦昌当了皇帝以后为了收买人心,表示要继承宋朝法统,就把她请了回来,封作太后,元祐皇太后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她觉得自己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如今又当了皇太后,那有什么心思垂帘听政,所以写了昭告,号召人们拥护赵构当皇帝。

张邦昌这个傀儡皇帝是金军扶持的,金军一走,张邦昌就混不下去了,同意退位。

这样赵构的两个顾虑都打消了,才在大臣的劝进下,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做了皇帝,这在历史上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由于大敌当前,人心浮动,赵构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不得不作出抗金的姿态,起用了抗战派中声望最高的李纲做宰相,并且由李纲推荐宗泽做东京留守兼开封知府,领兵进驻汴京。

但同时又任命投降派黄潜善任中书侍郎掌握朝政大权,又任命投降派汪伯彦任同知枢密院事掌握军事大权,对于卖国求荣做过大楚皇帝的张邦昌,没作任何处理,反说他拥戴有功封为太师,相当于皇帝的高级顾问。

赵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从他的人事佈置和按排,就可以看出来。

宋高宗和宋徽宗宋钦宗一样,对金军怕得要死,他不但不打算把都城迁回汴京,甚至也不敢在南京应天府久留。

而是打算迁都到长江以南的江宁(今江苏南京),在那里建一个偏安小朝廷。

主战派李纲是个有血性的人。

他提了很多建议希望宋高宗下决心抗金,并且对迁都提了几个方案,对加强兵备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建议和看法完全是为宋朝着想,但是这些建议都不合宋高宗的口味,他很厌恶。

他还按照他父亲宋徽宗哥哥宋凯凯宗的老办法以妥协退让求和平,黄潜善汪伯彦等一干投降派乘机攻击李纲,说李纲的坏话。

宋高宗把主张投降的黄潜善提任宰相,为罢免李纲作准备。

他又命令一个叫朱胜非的大臣起草了一份昭书以李纲狂妄荒诞刚复自用,要抢夺皇权为由,罢免了李纲。

可怜忠诚的李钢只做了七十五天的宰相,就被投降派给排挤走了。

从此南宋的大权就掌握在以赵构为首的投降派手中。

他们准备放弃中中原,继续往南逃跑。

我们以此试图说明,宋朝积贫积弱绝不是一个皇帝两个皇帝造成的,也不是一时一事的失误,而是长期的不断的加深的一个过程,是皇帝对下一代的耳儒目染?是教育?是软骨病的遗传?宋高宗的南逃丢了宋朝的三分之二的土地,一味地享乐奢侈,贪图安逸毫无作为,难道是皇帝的通病。

十年戎马心孤单 2023-09-04 13:24:35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