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

雪后寻梅
精选回答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考试组调研显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框架初步建立
近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考试组成员先后前往浙江、上海,就“一省一市”高考综合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调研。
专家组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情况。调研发现,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上海市和浙江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积极谋划和制定试点方案;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综合改革,强调系统推进,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调研显示,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把高考综合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改革落到实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框架初步建立,开始撬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经形成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同。
为切实将试点方案落到实处,两省市广泛征求意见,注重科学论证。上海市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全市68所高校和262所高中校长、17个区县分管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教授和高中科目教师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以及主要媒体负责人和记者代表等群体的意见建议。浙江省先后召开了20余场座谈会,听取省人大、省政协相关部门领导,市、县教育局局长,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以及考试招生机构负责人等600多人的意见,确保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细化落实试点方案,两省市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上海市出台系列配套方案,涵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调整、普通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高校春季高考试点等方面。浙江省则针对高考改革,适度调整了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中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修订公布《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印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等文件。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确保了试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在试点改革中,两省市坚持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改革特色。浙江省突出了适应选择性教育的招考理念。学生不但可在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四类考试招生模式中自由选择,还可在统考招生中的7门选考科目中任选3门;对于外语和选考科目,学生有两次考试选择的机会。同时,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将不分录取批次,实行按专业平行投档,对高校招生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上海市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是体现公平性、增强科学性,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稳步凝练特色。一方面,探索针对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不同的考试评价方式。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试验不断深入,在综合评价和招生录取方面形成了行政权、学术权和监督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另一方面,春季高考首次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成为应用技术本科人才招生录取的重要平台,不仅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坚冰,也在招考模式的深化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
在试点改革中,两省市坚持稳步推进,注重综合改革。浙江省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将试点工作与综合配套改革协调起来。上海市将试点改革方案与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同步联动研究。
为管控改革风险,两省市均积极强化监督机制,构建了完备的确保考试招生公平的制度体系,保障程序公平。浙江省制定了“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上海严格落实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落实招生考试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等。
同时,两省市高度重视对方案的培训和宣传,密切关注舆情,及时进行答疑释惑。注重培训宣传,凝聚社会共识。浙江省在方案公布后,迅速组织宣讲组,赴11个市县进行宣讲,印制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手册50余万份;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对社会集中关注的问题组织专家在线答疑。上海通过召开系列座谈会、培训沟通会等形式,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分管市长通过电视宣讲高考改革方案,主动回应社会热点。
为保障试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为全国高考改革积累经验,专家组建议,两省市在下一步的试点改革中,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同时,增加高考改革专项投入,扶持薄弱高中和弱势群体,研判改革难题,加强跟踪研究,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听泉 2021-06-16 05:15:00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