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宁山静水
精选回答

考点阐释: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美轮美奂” “万人空巷” “不刊之论” “不孚众望”等少数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复习时,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

成语的基本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2.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匠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3.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如:“义无反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一、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

①七月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了。

(火星夏历六月出现在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偏西下沉,故称“流火”。用天文变化说明时间变化,表示夏去秋来,寒天将至。这里明显被理解成形容天气热。)

②他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虽然有错,但毕竟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意思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例句中显然当成罪不当杀。)

③我们齐心协力,这点事情还办不成,三人成虎吗。

(指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喻蛊惑人心.这里误为人多力量大。)

④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之下,从局长、股长到一般经办人员,都只是市长操纵着的工具。

(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二、切忌褒贬不当

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会有不同的褒贬色彩。

如:

①“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②“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

③:“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④褒词贬用: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⑤贬词褒用: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三、忌对象不明

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成语的指代对象有人和物之别。用于人方面的成语,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谦敬之分,我们在分析时如果不加区别,就会闹出笑话。

如:

①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②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③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④呵呵,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不吝赐教吧,谈点自己的看法,跟你商榷。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易用错对象的成语还有:

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美轮美奂 炙手可热 汗牛充栋 洗心革面 如数家珍 妙手回春 如坐春风 不耻下问   一言九鼎

四、切忌轻重失当

有些成语,词义有共同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

如:

①” 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②“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 “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

“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

“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

③ 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④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

五、切忌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

如: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意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②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功亏一篑”意思是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③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而句中明确表明“听不进群众意见”,因此与句矛盾。)

④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六、用于特定句式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

如:

①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这类成语还有:同日而语、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吹灰之力、万应灵丹

七、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如:

①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②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

八、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

①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

追忆 2021-06-17 10:12:13

相关推荐

国考研究生能不能以本科专业报名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学历为报考人员所获得的最高学历。社会在职人员应以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如,招录职位表中要求限本科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展开详情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如果读完本科后直接进行考研,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为硕士;如果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就是本科。第一学历是不间断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考验后的第一学历是什么1、如果...
展开详情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兰州理工大学学费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47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4300元/学年;外语类专业4400元/学年;其他类专业学费为4000元...
展开详情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
展开详情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为需要为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需要为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需要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凉州词王翰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原文节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霸凌的意思

“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造句:
1、报复只会升高施霸凌者的侵犯气焰。
2、正如施霸凌者值得你的注意,受害者也一样。
3、试著找出施霸凌背后的真正原因,再提供适合的援助。
4、教育部透过宣示活动展现反霸凌决心。
5、对那些孤离、少与同侪互动的学生要注意,孤离的学生最易成为施霸凌的目标。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一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二指地方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出自《鸟的天堂》,作者巴金,散文,里面主要内容是说作者巴金游玩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色及其感受。
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王羲之是什么朝代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东晋大臣、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