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集

静水流深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精选集本文简介:文言虚词练习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2、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把)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介词/在)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以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屈。(连词/来,连接行为和目的)6、径进以啄。(连词/相当于“而”,承接关系)7、夫

中考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精选集本文内容:

文言虚词练习

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2、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把)

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介词/在)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屈。(连词/来,连接行为和目的)

6、径进以啄。(连词/相当于“而”,承接关系)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并列关系)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果关系,因为)

9、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1、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介词/到)

2、乃设九宾礼于廷。(介词/在)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与“见”配合,表被动)

6、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受;介词/向)

1、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介词/替)

2、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介词/为了)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介词/与“所”配合表被动)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动词/当作)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助词/表反诘语气,“呢”)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通过、经由)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介词/凭借、就着)

3、因利趁便,宰割天下。

(介词/趁)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连词/于是)

5、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连词/因而)

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

7、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名词/机会、因缘)

1、相如每朝,常称病,不欲与廉颇同列。

(介词/跟)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连词/和)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

5、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

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动词/赞同、拥护)

7、(王)曰:“可得闻与?”

(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

1、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连词/并列关系)

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连词/承接关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连词/转折关系,却)

4、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连词/因果关系,因而)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连词/假设关系,如果)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连词/递进关系,更、又)

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连词/修饰关系,地)

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

1、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连词/承接关系,就)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连词/假设关系,那么)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成对使用,表示前后两部分为并列关系,译作“就”,有时可不译)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加强判断,就是)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连词/表并列关系,而且、并且、又)

2、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连词/又……又、一边……一边)

3、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连词,递进关系,况且)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连词/尚且)

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副词/暂且、姑且)

1、然是说也,余犹疑之。(连词/但是)

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助词/……的样子)

3、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

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代词/这样,然则是固定结构)

5、不以为然

(形容词/对的)

6、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连词/即使)

2、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连词/虽然)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独立性,不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提宾标志)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5、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

6、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代捕蛇者)

7、然是说也,余犹疑之(代词/它,代这种说法)

8、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结构助词/所字结构,……的地方)

2、为仲卿母所遣。(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

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固定结构/……的原因)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固定结构/用来……的)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者字结构,……的人)

2、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助词/者字结构,……的梅花)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助词/用在主语后,表示判断)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兼词/用于句中,之于)

2、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兼词/用于句末,之乎)

3、诸子百家

代词/各)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助词/表希望语气,一定)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助词/反诘语气,难道)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代词/他们,代众人)

6、不知其浅深。(代词/它的)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

8、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代词/其中)

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代词/那)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3、为天下笑者,何也?(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1、事不……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语气助词/反诘语气,“吗”)

2、儿寒乎?欲食乎?(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吗”)

3、圣人之所以为圣……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揣测语气,“吧”)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在;介词/比;相当于“于”)

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夫战,勇气也。

(助词/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2、嗟夫!吾常求古仁人之心……

(助词/句末表感叹语气)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

(代词/这、那)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名词/成年男子)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2、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兼词/于何,在哪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不译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助词/……的样子)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代“师”)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副词/怎么)

追忆似水年华 2022-06-25 22:02:12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又何间焉”的“焉”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两次实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1、两者的具体含义不同。
袒露用于表示事件、物体,指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显露。坦露多用于表示思想情感,指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2、两者的具体用法有所区别。
“坦露”和“袒露”都可以表示坦率地表露,但如果只是用语言文字表白,并未流露在他人面前或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只能用“坦露”。
袒露造句:
1、我向妈妈袒露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持。
2、天太热,他袒露着上身。
3、农民们袒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造句:
1、他解开上衣,坦露着胸膛,跨马而去。
2、一年多以来,他首次就上赛季的冲突坦露心声。
3、这时不宜向别人坦露心声或与别人分享你的秘密,相反,这时适合倾听别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