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热衷不热衷中国高考状元

超越梦想
精选回答

小鱼儿写了一篇美国有没有高考状元,大家的反响比较强烈。实事上,美国人没有高考状元,而且美国人也不热衷于中国的高考状元。

许多人讲,为什么?高考状元们成绩那么高,理应是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学生啊!可是,错了,美国人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并不是如我们中国的高考一样,只是单纯地看高考的成绩,对你的过去,以及你所从事过的社会活动,都不会重视。这我们好理解,毕竟现在中国的高考竞争如此激烈,而且每年考大学的人如此多,如果一一去申报那么多的申请资料的话,中国的招生工作人员,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们要理解中国的高考现状,但是,还是建议中国的高考可以不要只是单纯地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仅一次考试成绩,会让许多优秀的学生错失了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希望这种高分低能,或者是低分高能的现象可以在中国得到改善。

好了,美国的高校为什么对我们中国的这些高分学校不热衷呢?

事实上,这与美国招生制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招生部门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并不是如中国那样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SAT考试成绩。实际上,在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是十分看中的,一般情况下,会包含以下内容:一,高中在校成绩;二,标准化考试成绩;三,课外活动的具体经历;四,家庭背景。因此,如果你是高分学生,千万不要乐呵呵地认为,自己就会立刻被美国的高校录取。

中国的高考一向是以成绩说话的,哪个学生的成绩高,那自然不管这个孩子有无其他的毛病,比如仅仅是一个书呆子,而并非是一个善于自理能力的孩子,不管怎样,学校都会抢着要高考状元,然后会给出一个统计,讲什么某个学校在今年的招生中,总共录取了多少个高考状元,或者是某个中学也会打出广告,说,某某某高考状元出自本校一类的。真是,天下唯高考状元之大了。

美国的高校在接到中国的高考状元的申请资料的时候,闪入他们脑海的第一个词是:高分低能。

为什么?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如果没有历史原因,或者是没有前科,美国的高校从哪里了解中国的状元们?所以说,以前美国的高校接受过中国的高考状元,他们在没有调查其他方面的资料前,只看到中国学生的高成绩,也会把高考状元惊为天人,智商了得,于是录取了这个高考状元,可是等高考状元真正地进入高样学习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高考状元不会讨论,不会参加课外活动,不会自理自己的生活,不会和别人接触,一直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只知道学习,除了看书,学习,他什么都不会。这样的人,终于把美国的高校给惹毛了。这种人才根本不是美国的高校所要招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会体育,会讨论,会生活,会享受,生参加课外活动,会走出自己宿舍的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丰富内涵,有其他非学习能力的学生。

我们得承认,美国的高校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有着丰富的招收经验,也就是说,为什么它不只是看中学生的成绩,是有它的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人才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再以一成绩来定人生成败。他们有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因此,在这些经验之上建立起来的招生体系,一定也有他的道理,是科学的,先进的,比较实用的,无论如何,都应该值得中国的高校招生体系做参考。

我们现在的世界也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需要不同结构和层面的人才,因此,用一分定成败的过程,其实是陈旧的。这只会把我们中国的学生培养成单一的,统一的型号的产品。这样,我想是不利于未来的中国大发展。

中国一直在讲,要提倡学生们的素质教育,这得到了亿万中国人的支持和赞同。可是,实际上真的实行了素质教育了吗?

如果真的实行了素质教育,那么就不会再出现高考一分定成败的现状了。为什么?

如果真是素质教育了,那么能上大学的学生就不会仅仅是靠成绩走独木桥的,而是各种各样的有能力,有头脑,有才能,有理想的孩子都能上大学了。虽然现在大学已经开始在中国普及,据说,某个地区今年的录取率会高达90%以上,但是,提高某一个地区的高考录取率,就能代表中国的大学普及了吗?不,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中国的高考还是以一分定未来的模式运行着,这证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我们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口号,而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许多人说,中国高考是公平的,我也承认,如果单纯地从分数上的意义来讲,中国的高考的确是公平的。然而,这个公平的背后,隐藏了多少不公平?许多本来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却因此而非公平地被迫离开高校的教育,这是谁的责任,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公平是一个相对来词,而不是绝对意义的词。其实,在如此庞大的竞争团队,中国的招生工作人员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更有效,更针对的录取的方法和手段,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在执行的时候,往往会偏颇了初衷。

书呆子教育到底教育出来了什么?据相关人士调查,百名前高考状元,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并没有出彩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或许真如许多人讲的,其实高考状元们也想低调,可是低调比不过自己的母校,还有家庭的兴奋,于是,最后变成了被动高调。或许有时候,我们给高考状元们少一些关注,少一些荣誉,这些孩子,会还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真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什么高考状元这样的称号了……

时光教会你看清每个人 2021-06-17 11:20:56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