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理科生最后30天应试技巧

不再畏惧
精选回答

相比于高考文科生来说,理科生在高考备考的整个阶段少了大量的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却要求高了。作为理科生,如果你已经熟悉了必考的知识点,不妨在高考最后三十天中好好的学会综合运用知识,那样,在高考考场,既可以解答基础题,对于综合难题也有解决的途径。卓越教育老师为理科生们整理了各科的应试技巧,如下:

一、语文:重点关注阅读和写作

最后50天,复习要参照考纲,明确复习和训练的具体对象。同时还必须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语文题,找准高考题型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对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写作是重点。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先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题,总结答题思路,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

作文方面,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要舍得在立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应试技巧:作文减少非智力失分

拿到试题后,可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

值得注意的是,卷面要整洁美观,无把握的主观题须打草稿(或腹稿),严禁在答题卡上乱涂乱改,否则既影响答题空间,又影响卷面。在不违反考纪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试题卷,可在上面作一些必要的阅读标记或痕迹,并可直接在相关句子上进行修改、概括等工作。

同时,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如有的考生因超过字数而扣分,有的因作文不写标题而扣分,有的因字数不够而扣分等。

二、英语:后期复习重点是阅读和填空

在最后30天里,要想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和大幅提高成绩已不太可能,应做的主要是复习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熟练掌握应试技巧、调整心理和生理状态。

后期的复习重点应转移到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上来,因为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本身就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通过阅读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帮助记忆。

同时还要强化应考能力,建议每周应安排一次时间,每次两个小时,完全模拟高考的形式进行训练。所使用的题目最好以湖北高考英语真题为主,适当搭配其他省市的高考真题。且每周听力训练不能少于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

应试技巧:相信第一语感

冲刺最后阶段,要注意生物钟的调节,建议学生每晚11点钟准时睡觉,保证睡眠质量,以确保白天的精力。6月8日下午考英语,学生在6月7日晚上和6月8日午休后考前读两篇文章,这样英语的思维在大脑中热起来,考试就会很快进入状态。

在应考过程中,在阅读上求稳和书写上求清楚,并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考生要养成完成一道大题、填涂一道大题的习惯,避免出现错行或者是漏填涂的情况。

三、数学:不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截至目前,高三数学复习已经完成了两轮,对整个知识结构已经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后期一个月的时间,应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查漏补缺,保持状态。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应试技巧:不盲目“贪多求怪”

一般说来,数学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然后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细心算题,规范答题。其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究快速、准确。

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这一段时间,如果抓得好,抓得落实,不盲目的“贪多求怪”,扎扎实实把那些关键的东西弄懂练熟,高考一定能有好的成绩,这也是以前无数学生用实践证明了的。

四、理综:解题方法应灵活多变

在冲刺阶段复习时,要做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课本,以“本”为主;二是回归考试大纲,以“纲”为导;三是回归高考题,以“练”为辅。抓“主干知识”的运用。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做题时注重总结,梳理各类题型与老师专题教学的联系,准备错题本,注意查漏补缺,积累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

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应高效利用学校组织的适应性训练锻炼自己准确、快速、规范答题的能力。

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考生往往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读题不仔细,或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

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同时,平时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以减少不必要丢分。

自言君心半城书 2021-06-23 03:55:47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