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吃什么
在中国,我们有着非常多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一般来说,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里大家都会按照节日的风俗来举办一些活动或者是吃一些比较特殊的东西。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大家就会赏月和吃月饼,这也是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当然了,除了中秋节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类似的传统节日,比如腊八节。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以及在腊八节的时候应该要吃些什么东西吧!
一、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族传统节日,古人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千家粥”、“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1月20日为农历腊月初八,我们迎来了腊八节,巧合的是,今天还是“大寒”节气的开始。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在这一天,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进入腊月后,农历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民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腊八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二、腊八节吃什么
1、腊八粥
腊八粥的主要材料,采用不一样的五谷杂粮、红枣、桂圆、枸杞等营养食材凑够8种,一同煮粥制作而成,现在超市、粮油店也有很多现成包装好的腊八粥,配料不一口味不同。
在古代,在腊八节当天,一早就要喝腊八粥,这属于庆祝腊八节的传统饮食,祈求新年好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团聚,一同喝粥,其乐融融。
2、腊八蒜
没吃过腊八蒜的朋友,会觉得这些蒜头是变质的,否则怎么会呈如翡翠碧玉般绿油油?
但其实腊八蒜就是这样,昨天我也分享了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因为过了腊月初八后,临近过年的气氛会越来越浓郁。有的地方人群比如华北地区,就习惯在腊八节当天,把紫皮蒜剥皮,用米醋浸泡腌制,腌制到临近过年,蒜米完全变绿,就能开罐品尝,鲜爽酸脆,清香消腻。
其实腊八蒜的由来,更像是谐音“腊八算”,意思是,临近年关了,已经到了腊月初八,做生意的也要开始算账,该还款的还款,该收账的收账,到了年关清账时候。
3、腊八面,腊八豆腐
腊八节食用腊八面的目的,不仅是祈求来年事事顺利,风调雨顺,更有驱鬼辟邪的说法。
腊八豆腐是寓意新一年福气满满,采用豆腐、辣椒、盐、五香料及部分配料制作,制作出的卖相与火腿有几分相似,所以腊八豆腐还有“素火腿”的说法,味道非常好,咸甜适中,入口松软,美味可口。
三、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历史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节煮“五豆”的习俗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