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在绍兴》

猎虎 中考试题
精选回答

在绍兴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去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拦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昧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象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象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我人闵从北山下乘车前去。
车轮卷着灰尘,迅速的前进。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象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涉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象一条潇洒的阔飘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来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溶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溶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瘭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边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象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象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有时在群峰之上,又露出一座更秀隽的山峰,象忽地昂起头来,窥探一下,看谁跑得快。
近处,又看见碧油油的大地上,一条明亮的小河蜿蜓流过。河身不宽,可有时也象伸出双臂,抱住几个小绿洲。
萧山、柯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象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析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求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连那盆草叶茂密的建兰也不甘寂寞,唠叨地诉说着它是怎样被一双宽厚的手培养起来。
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的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和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断墙、菜圃依然保留着。高大的榆树和皂荚树那边,新建了一座亭子,鲁迅先生塑像端坐在亭中间。
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也跑到断墙下,在那儿寻觅,可还有象人形一样的何首乌 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象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象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我们也是从那扇黑油的竹门走进去的,并且大声的数到第三间。
书房里的陈设,正象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好象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我默默地站在匐迅先生幼年读书的桌旁,很想看看他所描摹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这间房不很大,只有前面一排窗户。后园也很小,墙也高,花坛上的才能腊树还顽强的活着。
孩子们在唧唧哝哝的讲话。
是的,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块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户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要整队回去了。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乌篷船。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的划动一根大桨。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象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的驯服着。又是芦苇迎着河边来了,芦花轻轻飘拂,象老人银白的胡须。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在路上,车又经过这样一个地方:四山环绕,又高又黑,山下溪水潺潺。象在朝鲜的山中。记得当时我走在那些大山里,觉得象是走在坚强战斗英雄队伍的身边,今天我仍有这样的感觉,在我刚才到过的地方,和正要去的地方,以及走在祖国任何城市和乡村里,都有这样的感觉。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远远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象一片光的海。
1956年10月,杭州

清晓花浅笑 2022-04-25 01:37:05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彩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平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下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即汉语拼音中以z、c、s开头的音节。
彩是汉语一级字,读作cǎi,最早见于汉魏两晋时代,本义是指丰富美丽的颜色。另说其本义为文采,文章才华。即《说文》:“彩,文章也。从彡,采声”,用作名词是指彩色的丝织物,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负伤流血等。

曦月的寓意是什么

曦月的寓意:前程似锦、光辉、积极向上、明朗、贞洁、洁净、智慧、爱与美的象征之义。
曦月,读音为xī yuè,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文中的日月。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日光,在文中指太阳。)
曦,汉语二级字,读作xī,汉字,意思是多指(早晨的)阳光。
曦出处:《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
曦相关组词:曦月、晨曦、春曦、曦光、斜曦、曦轮、赫曦、曦舒、霆曦。

尽在是什么意思

“尽在”的意思:都在,全在。尽:完全,都,全部。
“尽在”造句:
1、雪已经停了,田野里洁白一片,冀中平原尽在红装素裹之中。
2、有些人尽在细节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厌。
3、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破釜沉舟,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4、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波澜不惊,又平淡无奇。又像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5、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云之苍苍江水泱泱山高水长什么意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出自《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译文: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福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