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

成熟仔
精选回答

1.苏轼打趣陈季常怕老婆

说来惭愧,初识陈季常,是因著名的《河东狮吼》,于是特意去了解了下背后的故事。发现了苏轼的这四句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诗极有意思,我们先看内容,苏轼觉得龙丘居士可怜,原因在于,他大半夜的谈论佛学不睡觉,突然听到老婆一声大吼,茫然不知所措。

短短几句,把是谁,做了什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交代的一清二楚。细节如此清晰明了,很大概率上,就是苏轼本人亲眼所见了。

更有趣的是,这首诗的题目叫《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就是说,是苏轼写给好友吴德仁的,还捎带跟这位好友在书信里聊了一下陈季常。

由此看来,苏轼对陈季常的事比较上心,也比较八卦,连人家怕老婆这种事,他都要给四处宣扬,生怕有人不知道。

放到现在,很可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就算不翻,好友老婆也可能说,以后少让那个苏轼来家里做客,省的出去啥都说。

但是苏轼和陈季常,友谊的小船并没有翻掉,反而越来越坚固。因为他两已经好到了可以随便开玩笑的地步,要不然,大半夜的,苏轼怎么在人家家里呢。

2.苏轼陈季常初相识

苏轼我们就不用多说了,为人旷达,至交好友遍天下,并且涉及各个行业。

而陈季常,因《方山子传》,世人始知其名。

《方山子传》的作者,还是我们大名鼎鼎的苏轼。无数人渴求能得他的诗文,拿不到,或者请排队,他却偏爱陈季常:兄弟,不用你来要,我都给你写好了!

多么感人肺腑的社会主义兄弟情!那这情到底从何时开始的呢。

这要从陈季常的父亲陈希亮说起,苏陈两家本是世交,陈希亮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年少气盛的苏轼调到他手下为官,性情豪爽且锋芒毕露,两人性格严重不和。

这位领导想磨砺一下苏轼,让年轻人戒骄戒躁。于是常批评苏轼,苏轼就毫不客气地怼回去,甚至还写诗讽刺他。

两人隔阂日深,苏轼干脆不赴府宴,不过知府厅堂。陈希亮果断写奏章弹劾了他,苏轼被朝廷扣了工资。

后来陈希亮造灵虚台,请苏轼作记,苏轼又趁机泼了盆冷水。谁知陈希亮未改一字,刻了上去,苏轼方知是自己年少气盛,心胸狭隘了。

此时,苏轼因陈希亮的关系和陈季常已经相识,但两人仅是泛泛之交,并未有更深的接触。

3.苏轼遭贬黄州,两人友情逐渐深厚

直到苏轼被贬黄州,故事才轰轰烈烈开始。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苏轼《方山子传》

苏轼经过崎亭时,恰巧碰到了故友陈季常,两人都很惊讶,问对方怎么在此。苏轼说了被贬之事后,陈季常请他去自己家住。两人交游,谈诗论道,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此时的苏轼是戴罪之身,昔日好友,许多人怕被他牵连,避之不及,有的连他写的信也装作没看到,苏轼饱尝人间冷暖。而身为官二代兼富二代的陈季常,却主动与他来往,让苏轼着实心中一暖,引为至交。

“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従百余日也。”

宋傅藻《东坡记年表》

在黄州的这四年,苏轼去找过陈季常三次,陈季常来找过苏轼七次,每次都聚个十天半个月的,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一百多天。

正是这份可贵的友谊,照亮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让日子显得不那么漫长与艰难。

“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独至九江。”

苏轼《崎亭五首》

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陈季常更是一路送到了九江,更显两人情谊之深厚。

四年之后,新政倒台,苏轼重得重用,陈季常千里迢迢去开封看望他,只为见故友一面。

4.苏轼遭贬惠州,劝陈季常不要来看望

因为政见不合,很快苏轼又被贬了,这次是惠州。

陈季常得知后,来信表示要来探望苏轼。

“到惠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想季常读此,捧腹绝倒也。”

苏轼《答陈季常书》

苏轼过的真的好吗,这件事有待考证。但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苏轼这是在向陈季常报平安,让他不用为自己操心,也不用前来看望,安心在家,因为此时两人年龄都比较大了,他不想陈季常为自己再奔波劳碌。

信中还说了,家中两个孩子文采见长,有超越自己的趋势。试想苏轼,多骄傲的一个人呀,文才冠绝,愿意把这样一件讲给自己的至交好友听,也料到好友读到,可能会躺在床上捧腹大笑,还是说了。

因为这笑,是知己间的交流。是陈季常得见晚辈成长的欣慰,亦是对苏轼自身的打趣,一如多年苏轼说河东狮吼一样。

好的友谊,是我无伤大雅笑笑你的同时,也愿意让你笑笑,唯愿你开心而已。

此后,两位老友再未见过面,正应了白居易那句“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5.真正的友谊,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应该像苏轼和陈季常这样。

苏轼因陈父和陈季常相识,但未因和陈父一些个人见解上的摩擦和恩怨,而对陈季常心怀偏见,陈季常亦未因此对苏轼打击报复。这是君子之交的开始。

苏轼遭贬黄州,世人皆与他疏远,陈季常与他成为至交,并多方照顾。他后期被召回开封,亦未忘了昔日好友。成败荣辱,成了存在于他们友谊之外的东西。这是君子之交的深化。

苏轼遭贬惠州,山高水远,一个要去看望,一个赶忙劝阻。陈季常怕苏轼过的不好,苏轼怕他奔波辛苦。两人并未因疏于往来而情义淡漠。恰如王勃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君子之交的高深境界。

如水般澄澈,绵远流长。

相见,你在我眼前。

不见,你在我心间。

反观我们现在,多少人因互惠互利而交友,因得失荣辱而变脸?因未曾见面而忘记?或许可言朋友遍天下,但真正知己有几人?

我们缺的,不正是像苏轼和陈季常这样纯粹的友谊吗?不论在哪里,总能像一束光,照亮你的生活,像一把火,温暖你的内心。

若能得这样的挚友,我想,纵使前路坎坷,我们也能冲破迷雾,迎来新的生机。

素雅 2023-08-13 12:34:52

相关推荐

验车几年一次 多久年审一次

相对来说,2013年1.如果在2020年已经上线年审过的车辆,在2021年是不用年审的,等2022年再次年审。两年一次。2.如果在2020年没有上线年审的车辆,需要在2021年上线年审,之后也是两年一次年审。当...
展开详情

牙结石怎么去除妙招 牙结石可以自己抠掉吗

是咀嚼食物和用牙齿消化食物的第一关。它起到了防死、警惕的作用。食物进入胃后,第一次必须通过牙齿磨碎,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如今,人们的牙齿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人们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牙齿问题。有些人有蛀牙,...
展开详情

婆媳关系的经典句子 婆媳关系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坦白说,海外婆媳关系没有国内复杂。因为外国人有很强的边界感,我们中国人心中非常注重孝道,所以只要我们用孝道约束我们的妻子和儿媳;当期待婆媳关系好的时候,通常是得不偿失的。为什么不说“婆媳关系”之类的,而是要注意...
展开详情

一年养车费用 养一辆车一年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对于潜在的车主来说,他们确切地知道一辆车要花多少钱。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还没有买车的车主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养车一年要多少钱?今天简单分析一下,供新手车主参考。根据“二八定律”,我们重点分析普通紧凑型车和中型...
展开详情

在路上的励志句子 30句充满力量的励志句子

有人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每次说一本书的书名,对方的回应往往是:《心灵鸡汤》。我好像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书,因为它总能在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我一些鼓励,偶尔喝点鸡汤,我觉得挺好的。也许是因为工作。每次看一些金句美...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有几画

民有5画。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民是指事字。甲骨文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疑即“盲”的本字。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金文“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齐文字“民”从“目”,晋文字亦有从“目”者。楚文字“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或加ㄇ形饰笔;竖画或向上穿出,或在上部加“V”形饰笔。小篆尖器变成斜钩,中间一点变为一横;左眼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再隶变为汉代隶书和楷书的“民”字。

涌跃报名的涌是哪个

涌跃报名的涌是这个。涌跃,汉语词语,读音yǒng yuè,意思是升腾;跳跃。出自晋挚虞《观鱼赋》:“乃有洧泉之鲤,濯陂之鰋,瀺灂涌跃,没浪赴远。”
用法:做定语,状语。
示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近义词:踊跃、积极、奋勇、勇于。
反义词:消极。
造句:
1、广大客户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为白云骏景家园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一流的户型产品赞不绝口,现场成交落定十分涌跃。
2、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

山高水长表达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cháng,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自《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长地远、万古流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造句:
1、我俩的情谊山高水长。
2、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3、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4、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5、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