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年过去就是老年 初三试题
精选回答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

A.蛊惑野骛翡翠震怒肺腑

B.醇酒羽觞胆怯豺狼蠢笨

C.耕耘色缩花瓣栀子驱逐

D.苍脆精致*蜿蜒明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

A.今年省教育厅继续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人数超过一万。

B.今年,高港区将造林目标重点转向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C.记者在调查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的问题时,当地官员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D.温总理在亲笔回信中指出,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农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农村搭建更多的平台

3.下列关于作者解说错误的是(2分)………………………………………………………

A.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集《朝花夕拾》

B.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沉船》、《新月集》等

C.高尔基法国作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李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作品有《将进酒》、《静夜思》。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对岸》)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3)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

(4)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海燕》)

(5)求之不得,。(《关雎》)

(6)妈妈,如果您不在意,,。(《对岸》)

5.名著阅读

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间总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为何如此①因为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发出的笑。他的表情通常是忧郁的。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②贝多芬在同代人的印象中留下的印迹。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总是充满痛苦。世界没能给他欢乐,他却把自己创造的欢乐毫无怨言地给予了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的那句话——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③可以用来激励一切英勇心灵的一句话:“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⑴文中有三处标点符号空缺,分别用序号①、②、③标出,请将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②③

⑵这段文字选自《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作者是。(1分)

⑶你认为作为中学生,阅读《名人传》对自己的成长将起到什么作用 (2分)

答: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6.《蒹葭是一首诗,出自。(2分)

7.《蒹葭》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8.解释下列加黑的字词。(2分)

(1)大块假我以文章(2)会桃李之芳园

(3)古人秉烛夜游(4)序天伦之乐事

9.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0.联系题目,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分)

11.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刘墉

①一天,在台北我跟一位同学刚进停车场,就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给她的狗擦屁股。因为画面太有意思,我就偷偷看,只见那小姐擦完,打开车门,先把刚用完的卫生纸放进车,再把狗狗上车。我的同学说:“好恶心!”但是我说:“好感动。”她把卫生纸放进车里,而不是扔在地上,令我感动。

②这件事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纽约中央牟站,看见的一个相似的画面。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蹲在大厅中央的地上,当着旁边上千经过的人,用卫生纸擦她刚刚打翻的咖啡。纸不够,又列旁边的洗手间拿,回来继续擦。我对同行的朋友说:“真丢人!”朋友却笑笑说:“真令人尊重。”

③尊重和自尊的关系很微妙:儿子刘轩念中学的时候虽然很叛逆,但是他说过两件事,我不但服气,而且难忘。一件是我们看篮球转播。刘杆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投进球的人总是第一个返防 ”我说:“投进进的人,刚冲锋陷阵,一定最累,而且最可能接近对方的底线,为什么还最先返防 ”刘杆理直气壮地说:“就因为他立了功啊!人有自尊的时候会更拼命!”另一件是有一天,在街上走,看见墙上被人涂得乱七八糟。我骂:“真差劲!没公德!”刘轩竟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乱涂乱画当中,也布一种公德。”我怔了一下,叫起来:“有什么公德 ”刘杆说:“当然!你看!哪个涂鸦画得特别讲究、特别漂亮,别人就不会在上面再乱画,所以那些特别好的涂鸦能一直留在墙上,让大家欣赏。”我当时也有吭气。可是后来发现他说得没错,在一大片墙壁当中,你可能看见四周被涂了又涂,中间却留下一幅最捧的,没人碰。每个涂呜都躲着那张最棒的,使那张画好像成了众星拱月、特别突出。我儿于说将对——“为什么大家‘让着他’ 因为他画得好,下的工夫深,所以获得大家的尊重。”

【篇二】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单于(shàn)折腰(zhé)栖息(qī)喧嚷(xuān)

B.蓑笠(suō)赣江(Gàn)田圃(fǔ)颤动(chàn)

C.留滞(zhì)丝缕(lǚ)深邃(suì)岑寂(chén)

D.沉浸(jìn)昏晕(yūn)禁锢(gù)襁褓(qiǎng)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________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

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 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上阕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2分)

A.叙述B.描写C.说明D.议论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D.对偶、比喻、排比

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

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

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诗人用“惜”“输”“逊”等词

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

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

的英雄业绩。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9.《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3分)

10.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11.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二)欣赏儿童诗歌,回答问题。(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鲁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选自《十四岁的天空》)

12.“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作者分别抓住了樟叶的、幼笋的、蘑菇的来描写景物,把景物写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14.作者把整首诗设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这样的意境中,有什么妙处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诗经 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19.九年级(1)班举行《走进雨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1)雨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雨”的诗句,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请你再写出一联带有“雨”字的、上下联完整的古诗词。(2分)

(2)不同季节的雨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 请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70字左右)(4分)

(二)名著阅读。(4分)

20.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语,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可曾叫醒你的耳朵,聆听雨点坠落的声音 你可曾擦亮眼睛,欣赏雨丝飘洒的美丽 可曾领悟雨的柔情和雨的禅机 如果没有,你便未曾读懂雨。雨是上苍的恩赐,温雅而顽皮;雨是大自然的精灵,空灵而飘逸;雨是心灵的慰藉,亲密而醇美。它可爱、美丽、有趣,富有诗意,富有生命……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雨的世界,去品读它,你将会发现它的精彩。

请以“品读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A.单于(chán);B.田圃(pǔ);C.岑寂(cén)。]

2.A(这道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选用。关联词语一般是成套使用的,所以在判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要看是不是成套的关联词语,如果是,一般没有错误;如果不是,就要仔细推敲。二要反复品读句子,揣摩句子的意思,再来判断关联词语。三要看所选用的关联词语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试题内容一般是一段关系复杂的复句,因此,我们在解答前要先理清单句之间的关系。如这道题目,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条件变化了”前面是假设关系,因而要用“如果”,由此可以排除C项和D项;最后一个句子实际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句子,应该用“并非”和“而”,因此排除了B项,所以答案为A项。)

3.B(此题是对病句考查的最常见的形式,要想做好此类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病句的基本类型。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把“通过”或“让”去掉;C项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D项否定失当,使句子意思发生了变化,应去掉“不”。)

4.B(此题是对标点符号实际运用的综合考查,涉及问号、省略号、顿号、引号等标点符号,需要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不同用法。要注意这些标点符号的一些特殊用法,如表示选择问时,只在最后使用问号;双引号前后的用法,一句话中有两个双引号,而且中间还有其他内容,标点符号一般都用逗号;再如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最后的标点符号要在双引号内;省略号和“等”字不能连用;表示并列关系的短句之间用逗号,而词语或短语之间则用顿号。)

5.D(《星星变奏曲》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6.B(正确解答本题要看清题目中的“主要”一词。)

7.B(“欲与天公试比高”不是夸张句,而且这三句不能构成排比句。)

8.C(“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说法太武断,与词的主旨不符合,所以错误。)

9.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要联系诗歌的主题解答本题。)

10.诗人济慈通过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首先要理解其语境义。需要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然后思考一下其语境义,将语境义与文意相结合,就能体会出其象征意义。)

11.同意。大自然中,一年四季,不仅虫鸟歌声不绝,还有植物,比如娇嫩的花朵,即使在萧瑟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依旧有菊花、梅花等给我们带来如诗如画般美的享受。(同学们首先要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谈理由,可以结合课本进行多元化思考,答案不。)

12.颜*态神态(樟叶的颜色是“翠色”的。“无声地爆出地心”写的是“幼笋”的情态。“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写的是蘑菇的神态。)

13.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云雀跳动的欢跃和舞姿的优美,暗示了少年青春的躁动。[“云雀”是本体,“像”是喻词,“音符”是喻体,是典型的比喻(明喻)句。诗人本想描写“少年青春的躁动”,但太抽象,不易让读者理解。所以运用比喻,把“云雀”比喻成“音符”,使抽象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14.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年的希望,这正如青春是人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样,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春雨涤净人间的尘埃,一切变得清新、有活力,就如这“十四岁的心”将从这里出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要联系诗歌的主旨,结合“春天”和“青春”相通的特点回答。

15.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可从文中“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等句概括答案。)

16.(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1)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把“结满枣子的枣树”比喻为“一片彩色瀑布”,突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无限的生机);也可从用词的角度分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从色彩方面写出了枣树的果实累累,“缀满”“垂吊”从形态方面写出了枣树果实的丰硕。(2)句中“望着”,“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把枣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枣树在风中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点拨: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的题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7.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从内容上看,文中所引的《诗经 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创造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让作者“不再悻悻”,心情变得释然,且“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从结构上看,自然引出对枣树“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的赞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点拨:要解答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组织语言解答。内容上,扣紧文本有关文字,联系文章主旨概括作答;结构上,结合文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文章上下文的关系,概括作答。

18.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文章先从悬崖上的枣树的生长环境写起,接着写这棵枣树丰硕的果实带给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然后引用民歌创设的情境,自然引出作者结尾段的感悟“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本题要求回答“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的感悟,可紧扣结尾段概括作答。)

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要求“谈看法”,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表达时要有标志性语言,如“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19.(1)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2)示例: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水灵灵的音符。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

20.【甲】鲁迅【乙】杜小康【丙】阿廖沙《童年》

21.思路点拨: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写作主题为“雨”。“品读”就是让我们静下心来,敞开心扉,或坐在窗前,或走进雨中,与雨来一次全方位的接触,或聆听或欣赏或感悟……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应该抓住雨的特征,可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远观或近看;也可以动静结合、人景结合;还可以充分展开联想、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其次,要用心体会,必须把对雨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可以从中读出雨的调皮、可爱。最后,要能做到在抒情的基础上深入感悟,睹物思人、观物思理,进行哲理提升。

例文:

听雨

咦,下雨了。

朦胧中嗅到一阵清香,是雨带来的吗 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似很轻,但又很有节奏。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屋,认真品读起来。

突然,一阵阵的雨点从空中洒落,落在池塘,落在小道,落在屋顶,渐渐变密,变大。雨调皮地跳跃在人们的头上,路人只好奔跑着,用报纸或手上的什么东西举在头上遮挡突然来袭的雨。他们心里一定在想:这种折好的“屋子顶”应该能遮住雨吧。果然,想着想着雨滴就顺着头顶上的东西往下落,“啪嗒”,落在脸上竟还发出清脆的响声。

屋檐下面更有一番景观,雨渐渐大了,细细的雨水柔顺地流了下来,形成了一道道雨帘,雨帘后面都有一座“水帘洞”,“洞”里人的身影时隐时现。雨渐渐地大起来,把房上的一些树叶冲下来,地上的雨水中漂浮着的树叶像一只小船。而雨帘是变化不停的,时粗时细,时而左飘飘,时而右飘飘。落下来的雨声不停,噼里啪啦,叮叮咚咚,像乐音。雨于是成了演奏家,奏着悠闲的雨之歌……

雨继续下着,但越来越小了,雨中的叶是绿的,是密的,是静的,是等待着的。隐隐的,谁家门前的桃树枝上湮开一片湿湿的红色。

放眼望去,整个小镇变得格外美丽,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着,很湿,也很有诗意。人们在雨富有诗意的节奏中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很静谧,也很闲适。

在生活中,我愿独望西窗雨。读雨,是一种享受,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仿佛是在听一曲悠扬的古乐;读雨,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我领略着雨之美、雨之趣,品味着生活……

【点评】本文从近处、小处、大处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写雨,动静结合,人、物结合,描写细腻生动,读出了春雨的调皮、美丽、蕴涵着生命和诗意的特点。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第3段品读雨细密的过程,品读雨中的人们,读出了春雨的调皮;第4段从屋檐的视角读雨,描写细致生动,读出了雨的温柔,像一幅画,像一首歌。

【篇三】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

A.蛊惑野骛翡翠震怒肺腑

B.醇酒羽觞胆怯豺狼蠢笨

C.耕耘色缩花瓣栀子驱逐

D.苍脆精致*蜿蜒明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

A.今年省教育厅继续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人数超过一万。

B.今年,高港区将造林目标重点转向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C.记者在调查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的问题时,当地官员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D.温总理在亲笔回信中指出,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农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农村搭建更多的平台

3.下列关于作者解说错误的是(2分)………………………………………………………

A.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集《朝花夕拾》

B.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沉船》、《新月集》等

C.高尔基法国作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李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作品有《将进酒》、《静夜思》。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对岸》)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3)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

(4)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海燕》)

(5)求之不得,。(《关雎》)

(6)妈妈,如果您不在意,,。(《对岸》)

5.名著阅读

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间总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为何如此①因为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发出的笑。他的表情通常是忧郁的。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②贝多芬在同代人的印象中留下的印迹。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总是充满痛苦。世界没能给他欢乐,他却把自己创造的欢乐毫无怨言地给予了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的那句话——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③可以用来激励一切英勇心灵的一句话:“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⑴文中有三处标点符号空缺,分别用序号①、②、③标出,请将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②③

⑵这段文字选自《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作者是。(1分)

⑶你认为作为中学生,阅读《名人传》对自己的成长将起到什么作用 (2分)

答: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6.《蒹葭是一首诗,出自。(2分)

7.《蒹葭》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8.解释下列加黑的字词。(2分)

(1)大块假我以文章(2)会桃李之芳园

(3)古人秉烛夜游(4)序天伦之乐事

9.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0.联系题目,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分)

11.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刘墉

①一天,在台北我跟一位同学刚进停车场,就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给她的狗擦屁股。因为画面太有意思,我就偷偷看,只见那小姐擦完,打开车门,先把刚用完的卫生纸放进车,再把狗狗上车。我的同学说:“好恶心!”但是我说:“好感动。”她把卫生纸放进车里,而不是扔在地上,令我感动。

②这件事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纽约中央牟站,看见的一个相似的画面。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蹲在大厅中央的地上,当着旁边上千经过的人,用卫生纸擦她刚刚打翻的咖啡。纸不够,又列旁边的洗手间拿,回来继续擦。我对同行的朋友说:“真丢人!”朋友却笑笑说:“真令人尊重。”

③尊重和自尊的关系很微妙:儿子刘轩念中学的时候虽然很叛逆,但是他说过两件事,我不但服气,而且难忘。一件是我们看篮球转播。刘杆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投进球的人总是第一个返防 ”我说:“投进进的人,刚冲锋陷阵,一定最累,而且最可能接近对方的底线,为什么还最先返防 ”刘杆理直气壮地说:“就因为他立了功啊!人有自尊的时候会更拼命!”另一件是有一天,在街上走,看见墙上被人涂得乱七八糟。我骂:“真差劲!没公德!”刘轩竟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乱涂乱画当中,也布一种公德。”我怔了一下,叫起来:“有什么公德 ”刘杆说:“当然!你看!哪个涂鸦画得特别讲究、特别漂亮,别人就不会在上面再乱画,所以那些特别好的涂鸦能一直留在墙上,让大家欣赏。”我当时也有吭气。可是后来发现他说得没错,在一大片墙壁当中,你可能看见四周被涂了又涂,中间却留下一幅最捧的,没人碰。每个涂呜都躲着那张最棒的,使那张画好像成了众星拱月、特别突出。我儿于说将对——“为什么大家‘让着他’ 因为他画得好,下的工夫深,所以获得大家的尊重。”

安之若素 2022-04-15 11:33:52

相关推荐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1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及方法

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基本都拿出了本校相对较好的专业,部分还是特色专业和优质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那么陕西单招缴费时间是什么时候?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单招报名时间2021年3月3号缴费时间:2021年3月9日打...
展开详情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无锡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1、无锡鸿文教育2、无锡骑安体育3、无锡遥远体育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如何选择高考体育冲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