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

梦初浮生
精选回答

鸣条之战是否真的存在?

鸣条之战是真的存在,是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一场战役,商汤率领部落士兵与夏军的生死决战,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鸣条之战是商汤灭掉夏桀的连续作战中,重要的一场战斗,以商胜夏败告终。

难点在于现存历史资料的匮乏,无法完全还原当时战场的详细情况。

在本文最后将阐述当时可能的交战方式。

就像大家所知道的,越是靠后的朝代,记载越详细。

这要归功于我国纸张和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

而早期的夏商周,能够参照的资料就没有这么好条件,商周可以依靠出土文物上的甲骨文金文进行翻译,再对照后世的史书即可。

而了解夏朝和同期的战争,条件更为艰难。

目前出土的夏文化时期文物,有部分图案形式的早期文字出现,但难以完全破解它们的含义。

目前只能通过《史记》《纪年》《诗经》《尚书》中的片段推测。

从建国后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可以判断,夏这个文明是事实存在的。

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3世纪到前17世纪,其中靠前的一二期文化,国内学术界认为极大可能是夏文明的都城,靠后的三四期还有争论。

其中三期出土了两座大型宫殿遗址,布局和建筑相当成规模,到底属于商朝还是夏朝目前没有定论。

需要了解周朝之前社会概况和相关战争的话,有几本书籍可以去看一下:入门——《夏史与夏代文明》,《商史与商代文明》《西周史与西周文明》,詹子庆(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评审专家)拓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晁福林(先秦史专家)思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史学家,古史辩派)新证——《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许宏(二里头考古队队长)图为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夏文化类文字符号夏朝末期的混乱夏文明大约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世袭王朝。

对于国土,君主和各部落首领分而治之。

在统治延续了400多年以后,越来越明显的出现了衰落迹象。

夏朝后期,在孔甲继位时,崇拜鬼神,专好淫乱之事。

和各方国(属国)的关系趋于紧张,国家实力不再有往日启和少康的规模。

再往后第四个君王,即第17任君主桀,相传他很是勇武,能徒手和豺狼搏斗,跑起来追的上骏马。

然而这些威猛的技能对统治国家毫无帮助。

他在位之时,行政措施乖谬,大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据称他修建大型的倾宫,豪华的瑶台,费尽了民间的财富。

还让人挖掘了大池塘,灌入美酒,并且用酒糟做成堤坝。

一边乐队演奏靡靡之音,一边三千人一起听着鼓声豪饮不止。

大臣关龙逢直言劝谏,结果被立刻诛杀,从此官员臣属们都离心离德,像太史令终古等不少人还投奔了政治清明的商汤。

下图为山东嘉祥武梁祠拓片,东汉时期。

表现了夏桀手持戟坐在两位女仆身上。

我们可以推断东汉时期人们对夏桀的普遍印象——喜好武力,玩乐无度,轻视仆从历朝末代君主都会受到后世的各种指责,比如夏桀商纣周幽王之类。

有些责难可以说是欲加之罪,有些却确有其事。

例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经过历年对殷墟的考古,商后期宫殿内的的大型浅水池塘已经被发现,极有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酒池。

而夏朝末期还没有此种发现,不过考虑到“汤誓”里百姓对夏桀的诅咒以及臣下相继叛逃,这位君王的统治肯定有着极大的问题。

夏桀对其他方国关系的处置也存在严重失误。

他不停发动战争,征讨不服从自己的诸侯部落。

他用武力讨伐有施氏,得到了美人妹喜方才罢休。

后又进攻岷山氏,迫使对方交出了名叫琬和琰的两名美女。

这样,夏桀抛弃了原来的妻子,宠幸妹喜和琬,琰几位美人,大失民望。

他还杀掉了有缗氏的首领,囚禁商族领袖汤于夏台,后来虽然释放。

但和商族以及多个方国的关系已经不共戴天。

如此,夏王朝在桀的折腾之下,内外离心,实力大大削弱。

夏商时期,由于政治模式和生产力限制,一个王朝能直接控制的地盘比较有限。

能直接调动的民力财力和兵力也都有限。

因此往往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诸侯国或者附属部落(方国)的力量。

依附自身的诸侯越多,实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商灭夏的战略商文明在强人汤的领导下崛起之后,成汤采纳了贤臣伊尹、仲虺的提议,灭夏大计初期避免和夏直接交锋,而从剪除夏的羽翼开始。

这就是“先弱后前,先枝后干”的策略。

公元前16世纪时,商汤联合与夏有仇衅的有缗氏等诸侯势力,先消灭了靠近己方远离夏朝的顾,韦,葛等夏的附属方国(诸侯国)。

后又击败了昆吾,身为夏伯的昆吾首领被当场斩杀。

为此,商军出征十多次,获得全胜,夏朝的三个主要属国——韦,顾,昆吾全部被清除,夏桀已经处于孤立状态。

鸣条之战的情形削弱夏朝实力的同时,商汤还派伊尹做间谍,秘密潜入夏的都城斟(音zhen,xun,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或偃师市二里头,未有定论)。

伊尹通过积极活动,以及运用多种关系,从夏桀的宫廷内部刺探到了夏的真实情况。

商汤根据这些重要情报,反复试探夏朝的底线,发现对方已经丧失对全面局势的掌控,时机终于成熟。

鉴于成汤的步步紧逼,夏桀坐不住了,他不得不亲自率军前往迎击。

结果首战就在有娀之虚失败。

但夏桀不肯轻易认输,于是重整队伍,双方大军在鸣条这个地方(今山西夏县之西)的原野准备决战。

商军投入大约70俩战车,6000名死士,还有众多方国的军队。

这些部队大多经历了此前的多次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

夏军实力记载不详,但考虑到已经先输一阵,加之失去了三个主要属国的支援,人数很可能不会超过商军。

战前,成汤在现场做了激动人心的誓师大会,即《尚书》里的“汤誓”。

斥责了夏桀违逆天命的种种罪恶,表示民众们难以忍耐,即便夏桀如同太阳,也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自己现在就要讨伐夏桀来匡正天道。

并且鼓励将士们英勇作战,自己定会赏罚分明。

根据《甲骨文合集》《二里头文化兵器初论》等学术著作以及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当时的场面。

由于夏朝末期战车发展尚不成熟,多是两人坐小车,难以承担作战任务。

因此,夏商两军都以步兵为主。

(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已经是战车决胜)这时期的战斗还处在相对原始的交战模式下,以正面攻击为主。

双方的士兵数量,质量,士气等综合因素将决定战斗的胜负。

两军的首领和贵族将官手持铜钺或铜戈站在人群之中,他们身穿藤木和整块兽皮做成的盔甲,十分雄壮。

身旁大群平民士兵们则手持石头打制的斧钺和石矛,其中不少士兵拿着弓带着一壶骨箭石箭。

看起来也许稍显寒酸,但杀伤力可不容小视,这些精细打磨过的锋刃可以轻易切开人体,甚至伤到骨头。

一些精锐的老兵有资格拿着铜斧或者铜钺,准备充分的商军铜制武器更多些,这些粗重的武器威力比石斧石矛来的更大,对方会极不情愿面对这种经验丰富的战士。

夏商两军没有特殊的阵型,夏桀的亲军和成汤的卫士都布置在中央,每个方国的战士们各自聚集成群,簇拥着他们的领袖。

部署在主力战士们的两侧。

商军阵容显得更庞大些,有缗氏有莘氏等部落的士兵一群接一群。

反观夏军除了亲军战士,临时招募的武装平民之外,就只有些昆吾的残兵,气势上看过去输了一大截。

很快,商汤和夏桀各自下令,对攻开始了。

两军战士们吼叫着乱糟糟的向对方冲去。

这个距今3600年的战场和后来更先进的战场一样血腥,商军的战士们个个争先,挥舞着石斧石钺,企图立功受奖。

夏军的士兵们则慑于桀的权威,不得不卖力拼杀。

混战多时之后,夏军渐渐无法抵挡商军士气高涨之下的凶猛攻击。

见眼前的夏军开始后退,商军武士们奋勇追击,砍杀了大量夏军将士。

《山海经》里提到的将领夏耕可能就在这里死于商军的斧钺。

即便是盲人聋子也能感到,夏桀的全盘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他的军队现在四处溃散,整个鸣条原野一片尸山血海。

夏亡商兴这位暴虐的君王,正放下了他的架子,被少量亲兵们保护着往东逃窜。

慌不择路之际,夏桀溜进了就近属国三朡(音zong)的地盘寻求保护。

三朡这个方国此时还算忠于夏王朝,他们立刻出兵阻挡追击的商汤大军。

结果自然可以预料,三朡军螳臂挡车,被乘胜而来的商军打的大败。

商军在这一战不仅歼灭了三朡军,还把夏桀的残兵和部属基本全部消灭。

从中缴获了大量珍贵的宝玉和财物。

夏桀用事实证明,即便是逃跑自己的速度也难有人匹敌,他带着爱妾妹喜等人再次逃脱,奔往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湖)。

在荒山野岭之中,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哀叹:“我后悔啊!没有在夏台杀掉那个商汤,才落得这样的下场!”不久之后,夏桀便死于此处。

成汤在获胜之后,想把夏的社稷迁走他处,打算完全灭亡夏的势力。

结果同盟的各方国似乎并不支持此种激烈举动,成汤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还是册封了夏的后裔,保留下夏的残余力量。

至此,整个中原已经在商汤的控制之下,一个辉煌的奴隶文明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而夏的遗民,一部分追随桀的逃亡路径,往南迁徙。

根据《史记》和《括地谱》,夏桀的儿子淳维继承了他的妻妾,带着另一部分夏民往北而去。

他们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和当地原住民杂居,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匈奴”。

爱你一如既往 2023-09-02 15:26:45

相关推荐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芸窗是什么意思

芸窗,读音yún chuānɡ,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书斋。亦作“芸牕”。出自唐·萧项《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造句:
1、并蒂芙蓉映彩霞绣阁花香酒似诗芸窗学友结同心。
2、儿在京身体尚佳,精神亦适,风雨芸窗,友朋甚广,赋诗唱酬,不虞寂寞,媳妇来京反嫌不便。
3、绛桃春暖鱼龙变,向芸牕志绝韦编,功名一字总由天
4、举案欲看德耀妆芸窗学友早栽兰并蒂红花向党开。
5、三载芸窗烧烛短,一篇文论耗时长。

九霄云外的意思

九霄云外,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xiāo yún wài,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用于表消失意义动词之后。
近义词: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造句:
1、他贪玩的时候早把老师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了。
2、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3、小英在路上贪玩,早把妈妈让她买酱油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4、当你在弥留之际,别人对你的看法造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什么是优美

“优美”是一个美学名词,该词是指美好、美妙的意思。
出处:
1、《后汉书·蔡邕传》:“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
2、《北史·魏临淮王彧传》:“三人才学虽并优美,然安丰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
造句:
1、优美的歌声在草原上随风飘荡。
2、此地山明水秀,风景优美。
3、优美的大自然可以纯净人的心灵。
4、山中绿树成阴,泉水淙淙,风景优美。
5、她的舞步轻盈优美,她的歌声悦耳动听。
6、看晨练的老人们打太极拳的动作伸展自如,看上去很优美。

靡使归聘的靡是什么意思

“靡使归聘”的“靡”的意思是无法,没有。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
原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