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作文范文精选

云天轻舞
精选回答

见贤思齐,我会拥有伟大的梦想;见贤思齐,我会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见贤思齐,我会严于律己,做勇敢的后浪!见贤思齐,用奋斗为青春喝彩,期待有一天祖国实现复兴梦,我能自豪的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作文题目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振华中学将举办“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高三(6)班为此进行了“热身”交流,李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李博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高三(6)班的一名学生,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完全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试题共有两段文字。

第一段带入作文情境,为征文比赛举行交流,着重突出由李博同学介绍曾国藩这个历史名人。介绍曾国藩时,用了5个并列句式,暗示从5个角度去解读曾国藩,这也是写作的方向:

第二段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和情境限制。写作身份为高三(6)班的一名学生,要从李博同学讲述曾国藩的材料中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或角度写一篇文章。同时绝不能忽略写作的目的——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征文的主题是“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务必要联系现实,结合自我。 参考立意:(1)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树立远大理想;不懈努力,实现理想。(2)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勤能补拙;锲而不舍。(3)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敬畏;自律。(4)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艰苦生活能磨砺人生。(5)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节俭,不追求物质享受。

成功生于忧患,你我可成大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hellip; hellip;曾国藩虽身为清朝朝廷大臣,官员却每餐只有一个菜,嘴上挂的总是不忘艰难生活,这无不使人深刻地体会到忧患,对于我们人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忧患可以明确志向,志向乃大器所成之因。

观古今中外之伟人,心中无不充满大志,项羽生于乱世,民不聊生的楚国使他揭竿而起,志向直指皇朝。欧阳修与苏轼可谓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北宋初期的文坛,流行骈文,文风奢靡,辞藻华丽,一片靡靡之音。文人进行科举考试,写散文重点基本上已经不在其内容,反而更重视文采。怀着对这种文风的忧患,欧阳修、苏轼开创诗文革新运动,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忧患则思变,忧患则明志引领古今青年成大器。

忧患可以磨砺毅力,毅力乃大器所成之需。

在忧患之中仅有志向是不够的,要在艰苦的困境之中成就伟业,还需要过人的毅力。春秋战国时期,战败的越王被迫在吴国奴役,历尽苦难。回国后的他不忘忧患,每日命将士提醒自己,并卧草薪、尝苦胆,最终打败吴国并称霸主。忧患磨砺了越王坚韧的毅力使其终成大器。匡衡凿壁,借光发奋读书,一举考中摆脱困境,宋濂自幼好学,家贫无书,借之于有书人家,日夜抄读。终被明开国皇帝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无不见忧患使人终成大器。浇灭我们青年半途而废的念头,磨砺毅力勇往直前。

忧患可以使人自省,自省大器所成之要。

有所成就,并不意味着放松,否则便可能再度失败,因此,我们仍需忧患,正如老舍那样,虽已著多部书籍,却仍能每月每日坚持写作的习惯,未得仅是忧患中自省,反观胜利后的吴王,终日在玩乐之中,不朝政因而取得败绩,忧患可使人自省,不失大器。

由此观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每当身处困境时,不应悲叹人生不易,命途多舛而且应把握当下,充分利用忧患所带给我们的财富去成就我们的大器,谱写我们灿烂的明天。

心怀敬畏 自律行远

潇湘之畔,万山红遍,中华名人曾国藩,实现了他“立德、立功、立言”的宏大志愿。历史虽逝,但曾公敬畏自律之精神,却如星如火,照耀在我们青春成长的路上。

他心怀敬畏,畏天命,静心修身立德,反求诸己。

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又何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又何妨?曾公明白:与其抱怨哀叹命运不公,不若敬畏天命,杜门自修;与其随波逐流,不若淡泊明志,于喧嚣中叩问初心,于污浊中修身立德。曾公想到了,也做到了。同样做到的还有,于杂草丛生的龙场中静心割竹子的王阳明,于乱石穿空的黄州山坡上“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苏轼。他们敬畏天命、反求诸己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着我们前行。

他心怀敬畏,畏人言,以自身为典范,造福一方。

畏人言并以身作则,不仅仅是面对小争执时“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豁达,更是无时无刻不心怀百姓的胸膛。曾公造轮船,建学堂,译书籍,力挽狂澜,福泽一方。我们的中华名人中从未缺少过曾公这样的仁爱者:古有一心为风气清正、为一方教化鞠躬尽瘁的韩愈、柳宗元;近有一路向西,一路让“林公井”清水潺湲的林则徐、一路让“左公柳”绿了玉门关外的左宗棠;如今,“鲲龙”击水,“嫦娥”奔月,“奋斗者”探索深渊,“天眼”瞭望宇宙……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畏人言,以自身为典范,让国人充满自信,让民族挺起脊梁。

心怀敬畏,畏君父,恪守准则不逾矩,自律行远。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曾公无论修学兴业还是治军为官,始终心怀敬畏,恪守规则,一如河中石、山间松,历经冲刷,笃定坚强。在疫情面前,有人抱怨逃匿,有人如孙家栋所言“祖国需要,我就去做”。我们凝视着那逆行而上的背影,找到了前行灯火;诵读那恪守职业道德的事迹,看到了前方星河。秉持敬畏之心,谨遵规则,我们方能发现阴霾背后,春天不远;反之,则只能在逃匿的泥潭深陷,在抱怨的黑洞沉沦。

凛冬将过,万物即生,我们正青春。我们愿,学着榜样的样子,奔赴春天;怀着虔诚的敬畏,遇见更好的自己;带着自律的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

留点小胡须 2024-05-18 15:09:32

相关推荐

soul的用法总结大全

n.灵魂,精神,幽灵,人adj.美国黑人文化的soul可以用作名词soul用作名词时的基本意思是“灵魂,精华”,是可数名词。引申还可表示“高尚情操,热情,感情,精神”,作此解时是不可数名词,其前不加任何冠词。s...
展开详情

slow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慢的,迟钝的,温和的,慢于…的adv.慢慢地,缓慢地vt.&vi.(使)缓行,(使)减速vi.变慢,变萧条vt.放慢,阻碍变形:比较级:slower;最高级:slowest;过去式:slowed;现在分...
展开详情

sof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软的,柔软的,温和的,柔和的,不含酒精的,轻松的n.柔软之物,柔软的部分adv.柔和地,温柔地变形:比较级:softer;最高级:softest;soft可以用作形容词soft用作形容词时,多作“柔软的...
展开详情

sorry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对不起的,无价值的,低等的,遗憾的,感到伤心的变形:比较级:sorrier;最高级:sorriest;sorry可以用作形容词sorry的基本意思是“感到伤心,觉得难过”,指因损失、创伤、不幸和烦恼等引...
展开详情

snatch的用法总结大全

n.抢,一阵子,一下工夫,很小的数量,vi.作出握住或抢夺的动作,很快接受vt.抢夺,夺得,及时救助,[体育运动]举重变形:过去式:snatched;现在分词:snatching;过去分词:snatched;s...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