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有什么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个人在编写财务报告时,通过虚构或隐瞒信息来误导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以达到欺诈或误导的目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股价、信誉和经营状况受到重创,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财务报告舞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公司造成损失,还会对整个市场和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经济利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通过虚报收入、减少费用或其他手段来夸大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吸引投资者或提高股价。
2.绩效考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往往与公司的财务表现挂钩,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业绩目标,他们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操作财务报告。
3.压力和恐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恐惧,如内部政治斗争、股东压力、市场竞争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不惜采取不道德或非法的手段来满足利益需求或保护自身地位。
4.财务制度和管理漏洞: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和管理漏洞也可能导致财务报告舞弊。例如,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等都可能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机会。
5.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某些行业或市场环境下,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更为普遍,例如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这可能与其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和监管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
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段:
1.虚构收入:虚构销售收入、服务费用等,以提高企业收入水平。
2.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更改会计政策,以掩盖一些不良财务状况,如将长期资产的折旧期限延长或缩短、改变存货计量方法等。
3.隐藏负债:企业可以刻意不披露一些负债,如未披露未偿还的债务或应付账款。
4.虚构资产:企业可以虚构一些资产,如虚构研发投入、虚构无形资产等。
5.虚构费用:企业可以虚构一些费用,如虚构员工工资、虚构管理费用等。
6.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现金流量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如虚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虚构投资现金流量等。
7.虚构股东权益:企业可以虚构股东权益,如虚增股本、虚增资本公积金等。
这些手段都是不合法的,企业如果被发现使用这些手段,将面临法律制裁和商业信誉受损的风险。
三、识别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一些变动异常的指标进行相关信息差异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的波动、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其分析要点有: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小及其变化。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财务报告粉饰特别有效。
(四)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