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大屠杀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落叶归根
精选回答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 -一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直接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三十八个,其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四分之三。陆战场遍及欧、非、亚三大洲,其中以欧洲特别是法国为主战场,海战场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洋,尤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源于600年前的历史。自从 13 世纪中期起,一个分裂成众多小邦和公国的德意志,成了征服者的阅兵场。“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一系列的政变和小规模的战争,把一群松散的兄弟阋墙的、软弱无力的德意志小邦改造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也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德国的兴起意味着法国的衰落。在那以后,法国这个欧洲大陆上的头号政治大国,在1870~1871年的12个月战争中遭受了惨重失败。从此种下旷日持久的痛苦的种子,民族统一主义,或曰复仇战争已露端倪,俾斯麦对法国复仇精神的政治回答是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新近联合起来并获得独立的意大利。俄国倾向于法国,从而结成了两国联盟。因此,甚至在铁血宰相没落和垮台以前战线就已划定,不共戴天的死对头们已经各就各位。

几百万大军向战场迫进。1914年7月底8月初只有大小7个欧洲国家参战,在停火实现前各大洲参战国增加到 30个,有的国家背弃原来的盟约,有的中途入盟,随着战争的进展,双方都增添新的盟友。战争开始时,在满目疮痍的欧洲大地上,或者在各大海洋上,约有六、七百万人互相对峙。其中德国经过最初的动员拥有约 200 万人,经过充分动员翻了一番还多。它是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在陆地上显然超过了法国和俄国,在海上仅次于英国。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炮弹就落到贝尔格莱德。7月30 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德国向俄国提交最后通牒,稍后又向法国提交最后通牒。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 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晨,在事先发出的最后通牒后,德国通知比利时,德军将开进这个小国。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国参加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冲突。

史里芬计划设想两线同时作战。该计划预定战争爆发时,尽最大可能集中德国主力和全部精锐部队于西线,在东线则由相对力量的后备部队对付动员缓慢的俄国人,大战一爆发,西线两支大军都投入进攻。双方军队在数量上几乎旗鼓相当:78 个德国师对 62 个法国师7 个比利时师和4个英国师,两个德国右翼集团军--第1 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必须突破比利时的列日筑垒地域:迅速拔除该地要塞并及早建立强渡墨兹河的桥头堡,对要塞的攻击从8月5日夜间开始,8月 16 日大功告成。

随后,沿比利时至阿尔萨斯-洛林一线进行的一系列战斗,总称为“边境交战”。在比利时方向,德国军队于8月20 日通过布鲁塞尔,突破阿登的密林区。与此同时,执行深远迂回任务的“长柄大镰刀”的刀尖--德军第1、第2集团军继续横扫比利时。

战争迅速达到高潮,鲜血与恐怖相结合的伊普雷战役,是1914年西线的最后一场大战役,以德国人在西线控制法国最富庶的地区而告终。

1914 年最后几个月,正当西线马恩河的棋盘上决定着各国命运的时候,东线的森标湖泊和河流中,在进行着另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俄国向德国和奥匈发动进攻,随后进行的坦嫩贝格战役于8月30日结束,这是一场现代的故尼大战,它并没有把德国从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中解脱出来,而其战果由于同一时间俄军在奥匈的加里西亚取得的胜利而被部分地抵消了。在8月26日~30 日的格尼拉亚利帕河战役中,俄国压倒了奥匈第3集团军,使之向西后退至伦贝格。康拉德的退却,使奥帝国的整个加里西亚沦于俄国之手,只剩下一座被围困的普热米什尔要塞。加里西亚战役中,奥匈军死伤约 25 万人,被俘10 万人,而全国参战部队不足百万人,这是极其巨大的损失。这又是一个历史灾难的预兆,一个衰亡帝国垂死挣扎的开端。

1915 年战争扩大了英国几乎改变了它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的方针。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参战了,塞尔维亚宣告灭亡,卢西塔尼亚客轮被击沉。俄国退缩,西线陷入了僵局。毒气、齐柏标式飞艇和潜水艇给这场大屠杀火上加油。

1915 年在西线是相持不下和陷于僵局的一年。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德国人,在从瑞士到大海一线的战壕里部署了近200 万军队,面对着约达300万的协约国士兵。1915年西线的历次会战以大屠杀著称而不是以胜利著称。

随着历史上最大的两个战役-一旦尔登战役和安姆河战役集结了几个大国的力量。1916年战争的钟摆从东线又摆回了西线。1916年凡尔登战役,法国人要求沙皇牵制德国兵力,从而导致由俄国第2集团军向纳罗奇湖附近强大的德军阵地发动一场仓促上阵准备不周的进

攻。

1917年很可能是历史将永志不忘的一年,美国背弃了乔治·华盛顿关于不卷入联盟的忠告而参加了一场“结束战争的战争”和“保证世界民主制度安全的十字军”。在俄国,从这个“东欧贫民窟与犹太区兴起了一场民族革命和国际密谋战争规模扩大了越来越大。

1918 年将看到德国人在西线的最后挣扎,俄国和罗马尼亚的最后投降,协约国的集结兵力,在法国、意大利、马其顿和中东发动的强大攻势,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和德国的崩溃和投降。1918年还目睹空军未来的不祥之兆--臻于成熟,海上航线被潜艇和水面袭击者袭扰直至最后。1918 年是四年多血雨腥风的瓦格纳式的最后一幕。

凡尔塞和约直到 1919 年6 月底才签订。那已是西线月牙形战线上鸟儿重新歌唱几个月以后。德国代表遭受挫败;威尔逊十四的某些理想主义的东西最终披上了强权政治的丑陋甲胄。但是德国已无力抗议,停战条款就是要它处于这种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英、法削弱,美、日地位上升,从而促使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次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出现,同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战中首次大量使用飞机、潜艇、坦克、毒气等新式兵器,从而导致新的军兵种和新的作战方式的出现。战后涌现的各种军事思想诸如空军制胜、坦克制胜、闪击战理论和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以及总体战,大战略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产物。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紫丁香 2023-09-14 15:32:14

相关推荐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搪瓷锅的优点有哪些

1、导热快,受热均匀。搪瓷锅虽然预热要比普通锅慢,但它在预热完成后能保持稳定的热度,即使用小火也能快速烹饪好食材,总体计算起来比普通锅烹煮时间要缩短不少。再者,它受热均匀,基本不产生油烟,也不产生焦糊。2、一锅...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1、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2、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exist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等。
3、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there和时间副词now、then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come、exist、fall、follow、go、lie、remain、seem、stand(表移动或动态的不及物动词)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
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
5、在强调状语时,有以下情况:
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拟声词,谓语动词为go、come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方向等的介词词组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由“only+副词”,“only+介词词组”,“only+状语从句”构成时,句子须倒装。

锱铢必较的锱铢什么意思

“锱铢必较”的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必较,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hū bì jiào,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词:慷慨仗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喻严谨。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黄河之水天上来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出自《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大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短除法怎么用

短除法用法是:在除法中写除数的地方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然后落下两个数被公有质因数整除的商,之后再除,以此类推,直到结果互质为止。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在用短除法计算公倍数时,对其中任意两个数存在的因数都要算出,其它没有这个因数的数则原样落下。直到剩下每两个都是互质关系。求最大公约数便乘一边,求最小公倍数便乘一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