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 哪个省份好

水清云淡
精选回答
如果高考全国都统一试卷,哪个省份的考生成绩更好?

两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对话:A:你高考考了多少分?B:600多一点。

你呢?你考了多少分?A:差几分就到500了。

B:这么低的分都能上这个学校?我可是比你多一百多分啊!这段对话来自我的两个室友,是我进入大学第一天听到的。

我听到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室友A来自天津,室友B来自山东,所以一看省份,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俩人分数不同,却能上同一所大学,住同一个宿舍这个问题了。

我进入大学第一年住的宿舍基本上能算得上是一个“大杂烩”,因为宿舍八个人,分别来自八个不同的省份:山东,云南,新疆,宁夏,天津,河南,黑龙江,江西。

可能是辅导员觉得我们这些人大老远的跑到天津去上学,会不习惯,所以直接把都是外地的我们这几个人分到一个宿舍。

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新疆的水果,江西我们听不懂的方言等等,所以我们在一起可聊的话题也比较多。

而这里面难免少不了“高考”这个话题。

因为用的试卷不同,我们学校在各个省份的招录分数也不相同,所以有的人分数高,有的人分数低,再加上其中三个室友是少数民族,她们又有加分,所以大家的高考分数就更不一样了,400多,500多,600多的都有。

看这个分数和我室友的家乡,大概也能猜出来来自哪个省的考了多少分。

可能是多年的学习习惯,山东的那个考六百多分的室友,学习依然很勤奋,处处争强好胜,各种奖学金,优秀奖状都想拿,而有些室友则觉得无所谓,只要大学毕业能拿到毕业证就行。

每到高考季,我们都会坐在宿舍里感叹,这个说她们那个省份的试卷难,那个说她们省份的考生人数多,还有的说同样一个大学,她们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高等等,七嘴八舌,为了一个“高考成绩”的事,简直不知道要听谁的。

之所以面对高考,我们宿舍有这么多话题,是因为我们大家用的试卷不一样,分数线也不一样。

如果高考时,全国统一试卷,用同样的卷子考试,那么哪个省份的考生会考得好一点?就按现在大家用不同的试卷考出这个成绩来看,很明显,山东,河南,河北等这些省份的考生成绩应该会不错。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这几个省份是高考大省,每年的考生基数大的吓人。

就拿河南来说,每年动辄数百万的考生,占据高考总人数的大约1/10。

而河南考生每年的成绩也是很多其它省份的考生所望不可及的。

其次,河南,山东的考生勤奋。

并不是说其它省份的考生不勤奋,只是相对来说,这几个省份的考生会更加勤奋。

或许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竞争太大,本省的好大学又不多,想要考到外地去读一个好的大学,真的要比别的省份的考生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大家都听过衡水中学,也知道他们的学习模式,虽然我没上过衡水中学,但是我当年的高中生活也是只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辛苦”。

我所就读的是河南一个小县城里的普通高中,在我们那个县城里,从初中开始,学生早读开始的时间就是5:20-6:00,所以每天早上5点左右的时候就要起床,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可能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最多在家里呆一天就开学了。

我们那时候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每天只知道学习,心中只有一个方向,就是高考。

在我没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全国所有的高中生都和我们一样,都是每天早上五点起来上早读。

上了大学,和室友讨论起这件事时,她们很惊讶,因为她们从来没有这么早起来上过早读,她们的早读都是吃过早饭才开始。

以前对这种高考的差距体会的不是很明显,在那一刻,我真是深深体会到了河南考生的辛苦和不容易。

其实“全国统一试卷”这件事并不是没有过,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但是后来成绩出来之后发现是有差距的,也容易引起矛盾,或许也是为了某些地区的面子问题等等,反正总而言之,后来不再采取全国统一试卷这种模式,而是出现很多湖北卷,江苏卷,上海卷,北京卷等等地方高考试卷。

为什么我们在高考时不能使用全国统一试卷?首先,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存在差距。

虽然总体上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各地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北上广深和云南,甘肃等农村地区的经济还说有很大不同的。

而经济差异,也导致了教育资源存在偏差,比如说深圳某中学的老师是清华研究生毕业的,而偏远地区山村则缺乏教师,可能这些地方的孩子靠的是支教的老师来上课。

并且他们还无法全身心的学习,或许回家还要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

如果让这些山区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用同一套试卷,划定同样的分数线,那对山区的孩子来说有点残酷。

其次,各个省份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模式不相同。

现在各个省份之间所学的教材都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地区,教材可能也有所不同,并且有些地方的教学模式是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而指定的,比如“6+3”,“5+4”等,大家的进度也不同,所以很难用同一套试卷参加高考。

而且有些地区在出题时,会融入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比如说如果高考作文出现“黄梅戏”,那安徽的考生可能会比较熟悉,其它地区的考生则会觉得陌生,如果出现“豫剧”,河南的考生又会觉得比较熟悉。

所以统一试卷,对于出题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最后,各个省份的考生人数不同。

有的省份只有几万考生,有的省份则有上百万考生,如果用同一套试卷,相同的分数线来进行招录,那估计很多学校都要被河南,山东等这几个高考大省的学生占据了,其它省份的考生机会显得就会少很多。

将来有没有可能再次实现高考时全国统一试卷?在最近几年应该是比较难实现,因为所涉及到的人数较多,再加上各地经济发展不一,教育资源不同,所以肯定还是会延续目前分试卷的方式组织高考。

而未来有没有可能全国高考考生统一试卷,那还是要看发展情况了。

高考全国统一试卷,好像是曾经使用过,但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是不稳定因素,因为各省的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中西部省份和直辖市考生严重落榜。

反之,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的考生会得到好处,更多的考生进入大学。

这些大省一般是江苏,广东,河南,山东等。

淡然处之 2023-08-22 16:06:32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彩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平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下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即汉语拼音中以z、c、s开头的音节。
彩是汉语一级字,读作cǎi,最早见于汉魏两晋时代,本义是指丰富美丽的颜色。另说其本义为文采,文章才华。即《说文》:“彩,文章也。从彡,采声”,用作名词是指彩色的丝织物,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负伤流血等。

曦月的寓意是什么

曦月的寓意:前程似锦、光辉、积极向上、明朗、贞洁、洁净、智慧、爱与美的象征之义。
曦月,读音为xī yuè,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文中的日月。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日光,在文中指太阳。)
曦,汉语二级字,读作xī,汉字,意思是多指(早晨的)阳光。
曦出处:《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
曦相关组词:曦月、晨曦、春曦、曦光、斜曦、曦轮、赫曦、曦舒、霆曦。

尽在是什么意思

“尽在”的意思:都在,全在。尽:完全,都,全部。
“尽在”造句:
1、雪已经停了,田野里洁白一片,冀中平原尽在红装素裹之中。
2、有些人尽在细节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厌。
3、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破釜沉舟,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4、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波澜不惊,又平淡无奇。又像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5、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云之苍苍江水泱泱山高水长什么意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出自《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译文: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福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