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刘禹锡的诗(望洞庭刘禹锡诗意)

漂流
精选回答

1、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4、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3.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7、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8、两说均可。

9、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10、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11、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12、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13、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赏析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4、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15、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16、」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17、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18、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1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前人之述备矣。

23、」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

24、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25、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26、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27、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28、「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29、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30、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31、「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2、「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33、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34、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35、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

36、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7、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38、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9、「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40、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41、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42、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43、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44、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45、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46、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47、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48、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49、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50、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51、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52、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夕阳星期六 2023-12-31 13:25:16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千万缕的意思

千万缕的意思是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
千丝万缕造句:
1、两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2、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月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5、宝黛二人之间的种种,有如千丝万缕,数来数不来,话也话不完。
6、新社会与旧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7、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它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9、原来是春姑娘把千丝万缕的线条从天空中投了下来。
10、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和雨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牵绊。

一狼洞其中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的词类活用: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出自《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科学实践观创立的作者

科学实践观创立者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
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意思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意思是指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世俗人的思想了。抚的意思是抚慰,安抚。凡人心则是指“世俗人之心”。
烟火,yān huǒ,汉语词汇,即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生火而燃起的烟火。
出处:
1、《庄子·徐无鬼》:“豕虱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2、《后汉书·吴汉传》:“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
3、《北史·魏陇西公仑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近义词:烽火、人烟、焰火。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