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说话声音的词语

旧里迟暮
精选回答

微弱

解释:又小又弱。

出处:巴金 《家》四:灯光因了灯花增大而变得更微弱了。 茹志鹃 《澄河边上》:但风雨立即把他的话卷走,只剩下一点微弱的声音。

低沉

解释:低抑沉重。多指声音。

出处:巴金 《军长的心》:他又摇一下头,声音低沉地说:我现在正想到另一件事情。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萧条的风雨衬托着低沉的歌声,更显得悲壮。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刮起小风来了,嗖嗖的,吹着树枝儿,摇着树叶儿,发出低沉而又悲哀的沙沙声。

闷雷

解释:声音低沉的雷。

出处: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 桑干河 上打了闷雷,下了初夏的小雨。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水流通过粗大的铁管,喷到半空,又倒泄下来,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急促

解释:快而短促。

出处:清 何洯 《竞渡歌》:轻扬 楚 些三山落,急促 吴 謳十里闻。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歌声凄厉、简直像在呼号,再配上急促剧烈的动作,那种抢天呼地的歌舞,真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急切

解释:紧要;迫切。

出处:《后汉书崔寔传》:不彊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李贤 注:背当时之急切,而慕所闻之事,则非济时之要。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自今宫殿门城门,并须依时开闭,非有急切大事,勿復夜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早料定这庙中除了劫财害命,定还有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出来,因急切要救 安公子 ,且不能兼顾到此。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六:每次见面以后,她总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在等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沙哑

解释:声音嘶哑不清脆。

出处:叶圣陶 《火灾两样》:他们赶到家里,果然听见 若枫 的哭声转成沙哑了。 王统照 《银龙集刀柄》:店主人这时随同大众的笑语把右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夹的毛笔轻轻一放,丢在木案上,发出沙哑的声音。 巴金 《寒夜》二五:他某一次受凉失去嗓音以后,就一直用沙哑的声音

讲话

干涩

解释:形容声音嘶哑、生硬、造作。

出处: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于是鸭子叫似的干涩的陪笑声就立即被逼了出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朴园 :(干涩地)你象是有点不满意,是么?

嘶哑

解释:沙哑。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巴金 《春》六: 婉儿 的眼圈已经红了,声音也有点嘶哑。 艾青 《我爱这土地》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浑厚

解释:质朴厚重;不纤巧浮靡。

出处:宋 司马光 《述国语》:﹝《国语》﹞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故文涉浮靡者,一皆黜落,独取深醇浑厚之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此印篆文浑厚,制度精密,当是 汉 印。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此独峰峦浑厚,势状雄强。 杨朔 《东风第一枝生命在号召》:他的举动稳重,嗓音浑厚,却又处处透着自信的力量。

清脆

解释:谓声音清晰悦耳。

出处:唐 白居易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致宴宴罢同望》诗: 楚 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絃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琵琶弹得来十分圆熟清脆。 鲁迅 《彷徨长明灯》: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吧! 巴金 《秋》二:他们走进栏杆,便听见清脆的水声。

连珠炮

解释:比喻接连不断的声音等。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张进宝 连珠砲的答应嗻。

有气无力

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窃窃私语

解释:背地里小声说话。

出自: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吞吞吐吐

解释: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慢条斯理

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断断续续

解释: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如:花了一个上午,他才断断续续地说完了自己的遭遇。

铿锵有力

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自: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阴阳怪气

解释: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出自: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上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念不明你的信 2024-04-13 15:30:43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