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剧情第二十四集介绍

全力以赴
精选回答

璎珞引弘昼上钩,皇后以命救璎珞。

得到心满意足的结果后,弘昼便领着魏清泰离开了,而璎珞也一语不发的走开了。直到这时,皇后才出声,并告诉傅恒,如今这般威逼利诱让璎珞接受的结果并非君子所为,可此时的傅恒却无暇估计这些,他只希望璎珞可以平安一生。听到这话,皇后身旁的尔晴的神色明显的悲伤起来,可却无人注意。

这日,璎珞来找明玉帮忙,希望她可以替自己照看花圃,因为她连日来有些不舒服,所以想去抓点药,虽然依旧不喜璎珞,可善良的明玉还是应允了。紧接着,明玉便来到花圃浇花,却不想尔晴正在寻找璎珞,并隐晦的表明皇后十分器重璎珞,她们两人都及不上万分之一,听到这话,向来爱恨分明的璎珞显然有些不爽快,于是转身离开,可明玉却不知道,尔晴的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与此同时,璎珞已经来到了御药房寻找叶天士,去不想会被张太医百般阻拦,幸亏被病重的郭太妃叫走才算了事,而璎珞也从而得知,这郭太妃是先帝留下的一位常在,身体早就孱弱不已。紧接着,璎珞便来到后院找叶天士,却不想他一脸的愁苦,而这都是因为他的医术不仅无用武之地,还被逼无奈的天天晒药的缘故。听到叶天士的话,璎珞灵机一动,并建议叶天士在给皇上请平安脉时请辞,再佯装委屈的大哭一场,如此一来皇上定能察觉不对,而他也自会被再被挤兑。听到这番话,叶天士大喜,而璎珞也随即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找叶天士要了些一喝就睡着的药,叶天士见状于是直接拿出了制作麻醉的曼陀罗叶子。

这边,弘昼还被皇上拘留在养心殿下棋,闲暇时听些军机要务,迟迟无法出宫,让向来无拘无束的弘昼难受不已,可乾隆却不放人,还苦口婆心的劝说弘昼好好学习,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无奈的是,弘昼依旧玩性不改,让皇上不得不放人,可明日他还要将弘昼唤来宫中。离开养心殿后,弘昼便遇到了海兰察,还被问起女鬼的事情,可弘昼却一脸神秘的说解决了。正在这时,璎珞突然出现在二人面前,而弘昼也半开玩笑的叫璎珞“小姨子”,可璎珞却没说什么就离开了,看着璎珞清秀可人的脸,弘昼竟有些魂不守舍起来,也让一旁的海兰察有些担忧,并在左思右想后将这事告诉了傅恒。听到这话,傅恒难免心惊,并赶紧来到长春宫寻璎珞,却不想一帘之隔的璎珞不肯相见,还让珍珠传话,让珍珠有些被戏耍的滋味,并转身离开,徒留两人在此地。可璎珞却依旧不肯相见,而傅恒也不再勉强,并好心告诉璎珞不要惹上弘昼。

不久后,身染重病的郭太妃便去世了,而璎珞便主动请缨去寿安宫送奠仪,却不想刚出宫门不久便被本要按时出宫的弘昼盯上,可此时的弘昼却不知道,璎珞是故意引他跟来的。紧接着,璎珞便在御花园摆起烛台想要祭祀姐姐,而与宫人换了衣服的弘昼也如预料中出现。期间,弘昼故意以举发璎珞为由让璎珞从了自己,听到这话,璎珞心中窃喜,并表明一切要等自己祭奠完姐姐后再说,听到这话,即将抱得美人归的弘昼难免兴奋。紧接着,璎珞便燃起香烛开始祭奠,可不久后弘昼便发觉双眼有些迷蒙,而此时的璎珞已经举起烛台想要行凶,可最终还是让身强体壮的弘昼逃开了,躲在了假山里,让璎珞没能发现,只能悲痛的哭喊起来。直至许久,璎珞都没有停下的意思,而弘昼也终于忍耐不住,并打算偷偷逃走,却不想被璎珞一下就发现。

无奈之下,弘昼只能继续慌张的逃跑,还大声叫喊起来,让御花园内的皇上也听到,而一直跑来的璎珞顿觉不妙,于是赶紧弄乱发饰,还把自己弄得衣冠不整,一副差点被弘昼欺辱的样子。璎珞言之凿凿的话和弘昼私留在內宫的行为让皇上顿时大怒起来,并罚弘昼常跪在养心殿外,除此外还将披风扔给璎珞,让她遮体。

不多时,皇上便将璎珞带到了殿内,并询问起璎珞为何会出现在御花园,可璎珞却一脸坦然的表明,自己是去给郭太妃送奠仪,偶然才会遇上弘昼,若皇上想有意包庇,那么自己也无话可说。听到这番话,皇上心中难免动怒,却不想皇后会直接闯进来给璎珞求情,除此外还愿意用性命相保璎珞所言非虚。听到皇后的这番话,璎珞心中是无尽的感动,而皇上也最终动容,让皇后将璎珞带走。

与此同时,弘昼的生母裕太妃也得知了这事,并匆匆赶来养心殿外质问弘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紧接着,皇上便走了出来,并将弘昼所做告诉裕太妃,听到这些话,弘昼依旧不承认,大喊冤枉,可裕太妃却不容他辩解,直接拿出鞭子抽打弘昼,让弘昼连声求饶,除此外也表明自己愿意替弘昼承受罪责。可皇上却没有马上应允,而是将裕太妃送回了寿安宫,可还没等裕太妃离开,弘昼便昏迷了过去。

这边,回到长春宫后,璎珞便开始向皇后请罪,还想出言解释,可皇后却打断了璎珞,因为她早就知晓,璎珞不会原谅做错了事,还想强买强卖求原谅的弘昼,所以今日之事,她也有所预料,可是如今的事情却实在超出了她的想象。所以她希望璎珞不要再记挂这件事,因为皇上实在太过宠爱弘昼,可璎珞心中却依旧犹疑,向来温和的皇后见状大怒,并强势的命令璎珞不可再伤害弘昼,为了皇后以命担保的恩情,璎珞终于应允。

另一边,昏迷过去的弘昼已经被送去修养,可旧伤未愈的他却依旧记恨璎珞,誓要杀掉她,却不想这话会被傅恒听到,并直接冲上前掐住弘昼的脖子,让他今后不要再接近璎珞,更不准伤害他。与此同时,裕太妃还在佛堂为弘昼诵经祈福,太后见状难免心疼,要知道,裕太妃一向良善,甚至足不出户,却没想生出一个这样顽劣的儿子,怎能不叫人唏嘘。

淡淡的烟味 2023-11-04 13:16:1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