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天池浩渺明镜浮空》

孤怜茶染香 中考试题
精选回答

呼吸苍穹逼斗躔,昆仑气脉得来先。
春风难扫千年雪,秋月能开万岭烟。
西域威灵幡两部,北都枝干络三边。
会当绝顶观初日,五岳中原小眼前。
这首《天山》诗,是清人裴景福写的。他以满腔激情沤歌那雄伟壮丽的天山:写天山之高、穿插青天直逼星座;写天山之雄,气势磅礴,为昆仑之首;写天山之美,瑰丽多彩,宛如仙居;写天山之大,中原五岳,望中显小。
其实,天山连绵几千里,胜景无穷,何止如此。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无不是真山真水,绮丽自然。且不说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恰像联翩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头上的珠冠,银光闪闪,那色彩丰富的山峦,又像开屏孔雀的丰姿,艳丽述目;只就我最为眷恋的那和杭州西湖差不多大小的天池来说,已经够引人入胜,为之神魂飞扬了!她悬挂在天山第二高峰博格达山的北坡山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境,海拔1900米处,湖面为5.2平方公里,形似葫芦,东西最宽处1500米,南北长3300多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达104米。这个高冰碛山湖,是由一条400多米长的天然大坝(冰川学称为“终碛堤”)堵塞谷地而形成的。而那条大坝的诞生不是出于火山熔岩之功,而是古代冰川泥石流的造作。湖的形状与原来的河谷有关,显得曲折幽深。四周雪峰上不断消融的雪水汇入盆地,成了这高山湖泊的无穷水源。
古来传说,天池就是西王母娘娘的仙居瑶池,专为王母与七仙女沐浴而建,又是西王母宴请群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另一传说,约在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曾与西王母在此宴乐,《穆天子传》并载有西王母相约再会之歌,歌曰:“白云在天,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新疆都统明亮,登博格达山到天池时,曾在此立碑,题曰:“神池浩渺,天镜浮空。”有人截取碑文中“天镜”、“神池”二词头尾各一字,更名“天池”。这更名多少冲淡了传说的迷信色彩,而突出了湖水的“天镜”的特点。
神话毕竟只能作为故事说说,而天池之为大自然赋予人间的“乐园”,却是客观存在。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天池风景区,但见在雪水清流之中,浪花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花;在白雪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下,一望无际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透过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日影,令人眼花缭乱,面对如此好景,你能不陶醉吗 从乌鲁木齐等地来这个深邃湖盆旅行的,一天之内,数达四五千人,说明了天池景物的魁力。

夏日炎炎,在乌鲁木齐市深感闷热难熬,但只要走出100多公里,踏上了天山脚下,沿着两山夹峙的通向天池的山谷公路,躲过几道飞流而下的山泉,攀登翠色迷眼的高峰,顿觉凉意袭人,这就预示:妙境天地快到了。喘喘气,找个适当的位置上定,一派大自然的美景,层次清晰地呈现了。雪峰环抱,云杉参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与碧玉似的天池浑然一体,显得格外的优美绚丽。向东仰望,我国著名的高达4500多米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山雪峰,好像顶戴白雪银冠,极为壮观,环顾四山,到处是人,有的在松柏覆盖的林荫下采蘑菇,有的在林隙间采野花,有的静坐池边垂钓,没有风,池水是平静的,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来自喧嚣尘土的人们一投入天池湖区的怀抱,似乎都得到了静谧的满足。偶尔,挂着彩旗的游艇,在池上徐徐航行,连马达声也几乎消失了,游艇、游人都致力于保持天池的平静。
应该说,天池的奇水险峰是大自然的杰作。地质学家对天池的成因已得出了科学的论证:“天池地区的天山,在三百万年以来,有三次大规模的冰川流动,最大一次冰川流动到了天池以北17公里以外的地方,那时寒冷的气候,使渗入到岩石裂隙的水分结冰而膨胀,它像深入到岩缝中的巨大楔子,使岩体破裂,产生崩塌。再加上冰川的流动和连带冰川陈结在一起的岩体一齐向下移动,因而产生对山的刨蚀,就像巨大的犁地机在这里耕耘,在山体的下方多形成“U”形的大峡谷,山体的上部多形成宽阔的凹地。当最后一次冰川活动时,天池东、西、南三侧山体有成千上百条冰舌,汇聚于天池四地,而后它们一起由上往下俯冲。这些冰体像巨大的推土机,把天池凹地改造成形似葫芦状的谷地,在谷地前方掘不动时,就把岩石、碎屑堆积起来,形成了一座大坝,天池的湖盆也就形成了。以后气候变暖,冰雪融水以及降水汇积于葫芦谷地,出现了天池。”天池清澈的湖水渗过地层,出露于山谷地面,形成条条山泉,滋润着山下海台子一带的牧场。山谷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毡房,维吾尔族世世代代在这儿过着游牧生活。
虔诚的佛教信徒,曾经视天池为脱离尘世的仙境。当佛教兴盛的年代,天池有十几座古刹,清磐红鱼的声音,点染了“天镜浮空”的神奇色彩。可惜王母庙、真人词、龙王宫、八卦亭等庙宇已在解放前被毁。沿着天池两岸塔松林之间的幽径上行,不多远就到了福寿寺。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全部采用青砖铁瓦,故又名“铁瓦寺”。从该寺往西南,一过“香炉台”和“马牙山”,就到了“锅底坑”和“灯杆山”了。锅底坑以形似得名,是林带之上的一处平坦的草地,地处高山草甸上的迎风坡,气候凉爽宜人,降水充沛,牧草生势旺盛,没有蚊子,是个得天独厚的夏季牧场。“灯杆山”形状奇特,绿茸茸的平坦草地上,雄伟的石山一峰突兀而起,因而得名。在天池下方的公路一侧有个小天池,清澈见底,传说原是西王母的洗脚池。
天池四山之间,有许多珍稀动物植物,最惹人喜爱的首推雪莲。雪莲,茎高40~80厘米,叶似芭蕉,淡绿色,花盘晶莹洁白,大瓣层叠,中间细丝状的花蕊,呈紫红色和橙色。一朵花有碗口那么大,香气浓郁。
近年来,政府已拨出专款,建造了盘山公路,修缮了毁记的名胜古迹,并增建了凉亭、曲径、餐厅和旅馆,天池已成为良好的旅游胜地,夏天可消夏避暑,冬天是巨大的天然冰场,又是体育健儿练功和比赛的理想场地。天山山系像一支指向东方的箭簇,接近箭簇尖端位置的博格达山,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八座高峰之一,山势高峻,雪海横空,冰川遍布,确是登山活动的好地方。

东京心跳 2022-05-03 16:37:04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