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人为什么能知道是几更了

平淡是真
精选回答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到了晚上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打更人,他们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出现,然后一边敲着锣,一边喊着当时的时间,还有一句很经典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如果说百姓无法判断时间,要依靠打更人来告诉他们准确的时间的话,那打更人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打更人是如何判断当时是什么时辰,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什么是打更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更”是计量夜晚时间的一种独特计时法。它把一个夜晚分成五个部分,称为“一更”、“二更”……直到“五更”,由专门的人员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击柝振铃,告之人们此时的时间。很多大一点的市镇还建有专门的樵楼,用撞钟、击鼓来报更次;而小一点的地方,则多以“更夫”巡回于大街小巷,在担负巡夜的同时,报告夜时,使市民皆知暑刻蚤晏之节。

古代虽然将一个夜晚分为五个更次,但一夜需要敲梆六次。第一次出现在?晚上八时,也就是干支中的戍时,称为“定更”,也就是?一更天。此时锣敲一记,梆敲二记,作为一更。二更始于亥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十时。?锣声二记,梆敲两次。每隔二小时为一个更次,午夜十二时为三更天,黎明四时是五更天。五更已毕,天就快亮?了。

打更时,从三更起梆声不敲两记,只响一次?,每一击作一次。春、秋、冬三?季,昼短夜长,四时敲罢五更以后,距离天?亮还有近两个小时,所以在五时至六时之?间,再加一次“亮梆子”。这次亮梆子不敲锣,?只敲梆,而且梆声无规律,节奏极?快,是一种连续的乱敲。乱梆子敲后,天基本亮?了。人即使在熟睡中,也往往被乱梆子敲醒。

“更”这种报时制度起源于周朝的军队之中。《周礼》裁:“凡军事悬壺,以序聚柝“。这里说的“壶”是漏壶,“序”是顺着次序?更代守夜之意,“聚”是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柝”是两木相敲的意思,亦即是敲打梆子。由?于军队夜晚更要加强戒备,需要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换班值勤,用两木相击来报导夜时,击“柝”?就成为“更”的起源。因为更換守夜订出了时间,故时间也就以“更"来称呼了。这是古文献中关于“更”的最早记述,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2、怎样打更

“更”这种计时办法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唐代《初学记》记载:“夜漏起省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夜;乙夜毕、传丙夜;丙夜毕、传丁夜;丁夜毕、传戌夜;戌夜毕,是为五更。”从宋代开始,在每夜分成五更的基础上,又将每“更”细分为五个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击。《宋史律历志》上说: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更鼓也因此成为指导古人夜晚行动的一种标签。

从清代开始,“更”的报法有所改变。每天黄昏之后,先要“走更”,此时紧击鼓18下,再慢击鼓18?下,紧、慢各连打3遍、共计108下之后,便到了“起更”之时。“起更”俗称“定更”,代表现在已是初更了。从二更至五更这段时间,按更次击报,但在每更之半再多打一次,称为“交转儿”。五更时也按起更的打法,共打108下,俗称“亮?更”。清代的这种更时报法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直到钟表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才成为绝响。

古代更点制度观定“昏”为入夜,从此刻开始起更;“旦”为白天的开始,也是?“五更”的终点;昏、旦之间所包括的总刻数也就是一夜五更的总刻数。关于一更一点与此同起更时刻到底相隔多久的问题,《历志》说得很清楚;“如不满更法为初更,?不満点法为一点。”也就是说从昏刻起到满一更之数的范围,都称为一更,从昏刻始至满一点的范围都为一史一点。因此,四更五点并是五更起点,只有它的末点才等于五更初点。因此为了方便,在具体计算时一般都是取其中点而计算时刻。

“更”和“点”都是按照古代的“十二时辰”记时法形成的,这种记时法源于太阳?在天空的十二个方位变化。十二时辰记时法始于春秋,当时把以恒星为背景的天球沿赤道划分为12个天区,又将天穹以?北极划分为12个方,分别以时辰来表示。这种记时法规定正北为子时,但当太阳到达正北方位时,正好处于子时的中点,因此古人将子时一分为二,即子时前半时属于上一天,下半时?属于下一天。用现代计时法分,相当于晚上12点整前是前一天,过了12点整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3、打更人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靠滴漏或燃香,掌握准确的时间。古代使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二至四层s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

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不任性 2023-09-21 14:45:37

相关推荐

心里迷茫的伤感句子

1、暧昧的人,连再见都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本来就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谁也不是谁的谁。2、就算很失望,笑容依然要灿烂!3、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4、朋友之间很少谈论未来,但是未来他们往往还在一起;恋...
展开详情

火龙果水果保鲜的方法

1、在室内要尽量将火龙果放置在阴凉并且没有光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只能存放一天。2、火龙果在切开后有剩余,可用保鲜膜或袋子包起来,放在冰箱中冷藏。3、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因此在冰箱冷藏时,要将温度调为十五度,此方法...
展开详情

新年烧香祈福说说

1、阿弥陀佛,人生在世不容易,求佛菩萨保佑我全家人苦难不近身,平安健康永相随,一切万事顺心如意。2、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3、阿弥陀佛,祝福所有亲人朋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4、求佛保佑...
展开详情

新年感言一句话

1、祝愿新的一年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开开心心、健健健康、好运连连!2、我的祝福,如春天般的温柔甜蜜,长久深深种植地保留在您的心田,祝妈妈您拥有甜蜜温馨快乐的一年!3、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
展开详情

手上有倒刺应该怎么解决

1、温水泡手有人说起了倒刺的时候我不用手直接撕,用剪刀剪去不就行了么?不是的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打一盆四十度左右的水,然后把手浸泡进去,这样浸泡五分钟之后,手指甲以及手上的倒刺,还有手指头周围的皮肤都变的非常柔...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是独体字还是半包围结构

民是一个独体字。民的拼音是mín,意思是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出自:
1、《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2、《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3、《易·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4、《尚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5、《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用法:定语,状语。
示例: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造句:
1、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2、最颇具特色的算是一臭豆鼓鱼:采用民间古传的臭豆豉焖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回味无穷。

吾非君子什么意思

吾非君子的意思是:我不是人格高尚、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jūn zǐ,汉语词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历代儒客文人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
引证解释:
一、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1、《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清·周容《芋老人传》:“花之君子。”
二、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1、《孟子·公孙丑下》:“君子有不战。”
2、《荀子劝学》:“君子博学。”
三、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1、唐·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
2、明·顾炎武《复庵记》:“君子登山。”
四、旧时妻对夫之称。
1、《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2、《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3、唐李白《古风》之二十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4、清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五、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1、《国语·吴语》:“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
2、明梁辰鱼《浣纱记·被擒》:“越王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太湖。”
3、《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践闻吴王已出境,乃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六、美酒。
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七、竹之雅号。
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排比句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排比句有:
1、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高耸的宝塔。
2、风筝花花绿绿的,有漂亮美丽的金鱼,有穷凶极恶的鲨鱼,有舞姿优美的凤凰,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
3、我的妈妈有一张圆圆的脸,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
4、大自然真神奇,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幻化,有风雨雷电的自然天气,有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还有霞光等奇妙的景观。
5、花坛的四周,摆着许多盆花,有不畏严寒的麦冬,有粉红的月季,有翠绿的蝴蝶兰,还有美丽的海棠,真是美不胜收啊!
6、这里怪石嶙峋,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可爱的猴子,有的像温柔的仙姑,有的像慈祥的老人,真是千姿百态!

一战成名是什么意思

一战成名的意思是在一场战役中表现得异常出色(从而取胜),从此扬名天下。
成名,读音为chéng m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因为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
成名出处:
1、《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
2、《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
3、《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
4、《荀子·正名》: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5、《聊斋志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6、《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成名近义词:成功、出名、著名、闻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