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朝开始之后科举制度的发展
精选回答
特立独行的兔子 2024-07-01 14:08:23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唐朝,唐朝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科举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宋朝,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
元朝,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
明朝,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进学校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清朝,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相关推荐
焚和的意思
焚和的解释是:1.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fénhé]⒈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础解释谓毁灭中和之性。二、引证解释⒈谓毁灭中和之性。引《庄子·外物》:“利害相摩...
展开详情功过是非意思是什么
功过是非的解释是: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⒈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成语解释功过是非。功过是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友释义《是非功过》是2009年10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详情窥觎非望意思是什么
窥觎非望的解释是:非分的希望。犹言未曾期望。⒈窥觎:伺机行动;非望:非分的希望。寻找实机实现非分的希望。旧时多指谋求帝位。成语解释窥觎非望。窥觎非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其他释义...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