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望月追忆
精选回答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啊?什么朝代的人?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出师表作者认为朝代兴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出师表》到底是罗贯中写的还是诸葛亮写的?

《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写的目前还有争议,但是肯定不是罗贯中写的,因为在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里就引用了,这个时候根本没罗贯中呢。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用多说,大家都很熟悉,毕竟课文上都有,相对来说《后出师表》的名气会稍微小一些。

关于《后出师表》是否是诸葛亮本人所写,历史上一直很有争议:首先,《后出师表》并没有被《三国志》所收录,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诸葛亮单独成传,是极少数单独列传的臣子,而且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诸葛亮,包括《出师表》都完整的摘录了。

从这些方面来说,陈寿对诸葛亮是很推崇的,如果《后出师表》真的是诸葛亮所写,陈寿没理由不摘录。

其次,《后出师表》里写了太多的负面因素,和《出师表》里那种锐气截然相反,给人以文风完全不相称的感觉。

而且《后出师表》也是给刘禅看的,诸葛亮即使对蜀汉的前途有忧虑,不应该这么直接打击自己人的信心。

第三,在《后出师表》里提到的人物除了赵云外,其他阳群、马玉等人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过。

当然,也有人认为《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者之间都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从这点来说也可能是诸葛亮所写。

但是不管《后出师表》是否诸葛亮所著,早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就已经把《后出师表》收录其中。

裴松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死的时候不过公元451年,而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约出生在公元1330年,此时裴松之死了都快900年了。

所以《后出师表》肯定不可能是罗贯中写的,至于真实作者是谁,还有待更多的史料发现来证实。

《后出师表》的真伪一直有争议,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学家袁枚较早提出质疑,认为《出师表》是出师前的表文,按理应当表达必胜的决心,以坚定主上的信心,鼓舞士气,《前出师表》就是这样的。

而《后出师表》尽说些丧气话,对取胜根本就没做指望,傻瓜都不会这么写,何况是诸葛亮呢。

后来的傅斯年等人也赞成这个观点。

此外,陈寿的《三国志》收录了《前出师表》全文,却对《后出师表》只字未提,他编的《诸葛氏集》中也没有收《后出师表》,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疑点。

其实,袁枚的质疑并没有完全讲到点子上,《出师表》并不是战斗檄文,不是给将士们看的,而是给后主刘禅的上书,因此并不需要慷慨激昂,富于鼓动性。

这是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准备第二次出兵北伐,而朝廷内部很多人疑虑重重,后主也动摇不定的情况下写的,文中主要陈述必须出兵的六条理由,以说服后主,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倒也合情合理。

问题在于,第一,前后《出师表》反差太大,令人难以理解。

《前出师表》对北伐占领中原信心满满,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后出师表》则对出兵明显底气不足,文章最后说:“凡事如是,难可逆料。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只说尽力而为,至于取胜则毫无把握,先就为失败找好退路,回避失败的责任问题,这与《前出师表》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谈到自己为北伐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北伐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一次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损失并不大,元气未伤,而且时隔一年,应该有所恢复,而《后出师表》却说蜀国的情况是“民穷兵疲”,似乎不合情理。

第二,《后出师表》还有一些话明显违背常识,很难想象是出自诸葛亮的手笔。

文章开头说:“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他的评价是:“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就是他的管理才能优于军事才能,这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那个“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是小说的加工,因此他说自己“才弱”,并不完全是谦虚之辞。

从蜀魏的国力对比来看,曹魏占有青州、冀州等九个州,而蜀汉只有益州一地;曹魏人口443万,蜀汉人口94万,“敌强”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按理说,弱小的蜀汉只能凭险固守,而文中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不北伐是等死,北伐是找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至少从逻辑上说,这样说是没道理的。

文中还有一句:“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既然“民穷兵疲”,还要兴师动众,就很勉强,而理由是“住与行劳费正等”,驻军和主动出击的消耗是一样的,这话绝对违背常识。

哪怕将“住”理解为坐等敌人进攻,以逸待劳与劳师袭远二者的耗费和风险也相差甚远,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后出师表》为伪作的可能性很大。

但说是罗贯中所作,则缺少基本的历史知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的《后出师表》全文来源于《汉晋春秋》,而《汉晋春秋》又是引自三国时吴国大鸿胪张俨的《默记》,张俨死于266年,而罗贯中到1330年才出生,比张俨晚了一千多年,这也太穿越了吧。

贵在坚持 2023-08-27 11:02:30

相关推荐

乌鱼为什么说是孝鱼

刚出生的小乌鱼为了报答母鱼的养育之恩自动进入母鱼口中,以保证母鱼不会被饿死,所以被称之为孝鱼。乌鱼在繁衍小鱼的时候眼睛会有一段失明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出去觅食,一部分幼鱼就会自动进入母鱼口中,成为它的食物。乌...
展开详情

2022年12月7日是什么节气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
展开详情

潘冬子的精神品质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他的精神品质包含了很多,勇敢、坚强、机智、果敢等。潘冬子是一位被刻画的很好的少年英雄,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精神在他身上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里,潘冬子在面对母亲罹难...
展开详情

红包名字写在哪个位置

红包名字写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第一,红包背面的正中,一般没有任何祝福语,只是表明送礼人就直接写上全名,第二,右下角,如果横着书写祝福语,那么署名落在右下角,第三,左下角,如果竖着写祝福语,一般名字署在左下角。红包...
展开详情

蛋壳破了膜没破能孵吗

大部分蛋生动物理论上蛋壳破了但是里面的膜没破的话,在无菌有氧的环境下是可以孵出来幼仔的。比如常见的蛋生动物,鸡,我国早些时候就已经有过实验,在无壳的情况下成功孵化小鸡。蛋壳对于胚胎是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原理就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利用陀螺经纬仪可以测定什么方向

利用陀螺经纬仪可以测定真北方向,陀螺经纬仪是一种将陀螺仪和经纬仪集成在一起的测量仪器。它利用陀螺仪本身的物理特性及地球自转的影响,实现自动寻找真北方向,从而测定任意测站上任意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陀螺经纬仪由陀螺仪和经纬仪两部分组成。经纬仪于1730年由英国人发明,经过金属经纬仪的漫长过程,20世纪20年代发展为光学经纬仪,60年代以来进入电子经纬仪阶段,现已相当先进,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陀螺仪是陀螺经纬仪的主体,主导着整机的发展进程。
陀螺经纬仪按定向准确度可分为工程级和精密级。定向原理除了英美曾经用过的速度式外,一般都用摆式。陀螺仪和经纬仪整体使用,结合方式有下挂式和上架式两类。下挂式仪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的精密级仪器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均属此类。
陀螺经纬仪的使用方式与构造特点有关。一般上架式仪器都用人工测法,下挂式仪器多用自动测法。自动测法仪器主要采用自动跟踪法、多点光电计时法和光电积分法观测。其中,光电积分法最为先进。人工测法主要采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时间法、记时摆幅法和多点记时法观测。

罢了是什么意思

罢了,汉语词语,拼音是bà le,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味,对句子的意思起冲淡的作用,前面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呼应;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时不深究的意思。
出处:
1、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2、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说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
3、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我不说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4、刘大白《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5、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6、《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说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7、《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
8、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官人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
9、《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10、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的玩话儿罢了。
1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12、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
13、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
14、《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造句:
1、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2、这不过是我的一点学习心得罢了。
3、他不愿意去也就罢了。
4、这道题很难吗?罢了。

搁浅的意思

搁浅,汉语词语,拼音为gē qiǎn,意思是船因水浅搁住不能动。也比喻事情遇到阻碍而中途停顿。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盐船搁浅了,我们快帮他去起拨!”
近义词:停止、停息、停留、中止、停顿、停滞。
反义词:沉没、漂浮、畅游。
用法:作动词,形容某件事暂时停顿。
例句:然而最可恶的是她现在要用的辞句,先生都没教过,英文读本上也找不到;她写了半行就搁浅了。
造句:
1、我开始意识到,那种至纯至美的欢乐已搁浅在童年,童年已变得十分遥远和亲切。
2、最远处那戈壁连绵起伏的沙梁,在夕晖尽染中,宛若被定格的金波荡漾的海面。晚风中摇曳的芦苇,就像没来得及起锚远航被搁浅在滩涂的帆影。
3、我倚在时光的寂深处,想象爱情恒远的缠绵。所有的故事,潋滟成文字里的幽怨,搁浅在无眠的夜里。行走在文字里的眷恋,染透了葱翠的思念,漫过记忆的潮岸,荡漾成午夜里一道寂寞的风景。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的意思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当时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谐音“雪”)家,家产丰厚,珍珠如土般堆成山,金银似铁到处都是。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