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高考将外语改为选考 具体怎么回事

梅兰竹菊
精选回答

如果高考不进一步改革,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岑建君认为,落实“双减”政策,一方面需要校内教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考试改革,如将外语由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

建议高考将外语改为选考

建议外语由高考必考改为选考,减轻学生负担

谈及“双减”时,岑建君指出,要进一步进行高考改革,否则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他认为,关于“一考定终生”、高考分数计算方式,以及外语是否该高考必考等方面,都有待再做进一步探讨。

岑建君举例指出,美国招生考试看GPA(即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韩国高考则是将学生各考试科目分数分成9个等级后,再综合计算成绩。“我们现在高考看总分,但总分很难看出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看出他各学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岑建君说。

他还提到,“很多发达国家将外语作为选考科目,而不是必考,比如日本、英国、美国。但韩国将英语作为必考,并还多出了一个第二外语(法语)。所以,今天韩国学生压力大,他们有句口号是‘四上五下’,即一天睡4个小时能考上好学校,一天睡5个小时可能就跟好学校无缘了。这种状况跟韩国的考试结构设计有关系。”

岑建君认为,如果我国将外语变成高考选考,可以减轻很多学生的负担。

开设差异化英语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据未来网报道,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也曾建议改变英语“高考必考、中小学必修”的地位,将英语学科从高考必考学科改为选考,从中小学生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李光宇称,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作为语言工具,英语的学习应以应用为导向,而非以应试为导向。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并无必要。

将高考外语(英语)由必考变为选考是否可行、必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外语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偏重日常交往,重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要么以收集数据信息为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要么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听说读写全面强调。我们今天的高考之下,把所有学生当国际化人才来培养,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佳。”岑建君说。

岑建君告诉澎湃新闻,他本人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后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务,对英语学习和将英语作为工作交流工具方面都有深刻体会。

他认为,学好英语很辛苦,但学了很久的英语不用的话就会忘。因此,在推广英语过程中不宜对所有学生都一样高标准,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

在岑建君看来,可以考虑通过教育改革,将外语变成选修课,并按不同的标准设计不同的课程学时,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时,高考中也可将英语由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

英语变选考是否影响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

此前有观点认为,高考不宜削弱英语的地位,因为英语是工具,学好英语便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及时了解、学习国外最新成果、技术。

英语变选考,是否会对我国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岑建君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在我前面提到的按需选课、分类培养中有提到,即强调英语收集数据信息的功能。这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英语选修课。对这类学生主要注重读和写的培养,不必强调对说和听的要求,也无需批评哑巴英语现象,他们的英语学习能满足吸取国外信息的需求即可。”

岑建君认为,外语教学,包括学其他技能,一定要讲实用主义,不能搞空想,否则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谁需要某样东西,就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就像开车一样,并不需要全国老百姓人人都会开车。

同时,岑建君强调,我国国际化人才(包括外交官)培养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在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国外,有一类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午用母语授课,下午用外语授课,各个科目都是如此,这属于沉浸式教学。据我所知,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学校。”岑建君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先选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沉浸式双语全科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储备力量。

英语怎么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其一,英语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想要学好英语似乎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英语作为必修课,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考试分数占比,一直都不输于语文、数学,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因此,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外教。然而,在大学毕业以后,不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基本用不到英语,所谓的四六级英语证书,也不过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其二,英语的短板让不少优秀考生无缘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想要学好就需要一定的语言氛围。但是,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之中,英语教学是服从于应试教育的。许多在物理化学甚至数学有极高天赋的学生,无法适应英语的应试教育方式,在中考和高考中往往会被成绩被拖后腿,甚至因此高考落榜无缘大学。

在中考阶段,国内已经有个别省市的教育部门,宣布降低英语的分数占比。比如,辽宁省中考之中,英语总分由120分降至100分。在新高考启用“3+1+2”之后,建议将英语降为副科后纳入选考科目的声音越来越多。此外,物理和历史既然要二选一,还有人提议,不如将这两门课升为主科,然后由考生们自行选择具体选择哪一门纳入考试,这样其实是一举两得的双赢结果。

关于取消英语的必修地位,教育部曾给出明确回应,高考改革涉及上千万考生,英语作为三门必修课程之一,不会轻易被取消,相应的英语教学也不会削弱。简而言之,英语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地位动摇的情况。因此,从目前来看,虽然已经有了中考英语总分调低、高考听力一年可以考两次等细节调整,英语被逐步弱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但是,英语依然以必考科目的身份出现在中小学及大学之中。

老大不小 2024-05-17 16:09:47

相关推荐

soul的用法总结大全

n.灵魂,精神,幽灵,人adj.美国黑人文化的soul可以用作名词soul用作名词时的基本意思是“灵魂,精华”,是可数名词。引申还可表示“高尚情操,热情,感情,精神”,作此解时是不可数名词,其前不加任何冠词。s...
展开详情

slow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慢的,迟钝的,温和的,慢于…的adv.慢慢地,缓慢地vt.&vi.(使)缓行,(使)减速vi.变慢,变萧条vt.放慢,阻碍变形:比较级:slower;最高级:slowest;过去式:slowed;现在分...
展开详情

sof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软的,柔软的,温和的,柔和的,不含酒精的,轻松的n.柔软之物,柔软的部分adv.柔和地,温柔地变形:比较级:softer;最高级:softest;soft可以用作形容词soft用作形容词时,多作“柔软的...
展开详情

silly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蠢的,糊涂的,不明事理的,没头脑的n.(常用于向孩子指出其愚蠢行为)傻孩子,淘气鬼,傻子,蠢货变形:比较级:sillier;最高级:silliest;silly可以用作形容词silly的基本意思是“傻的...
展开详情

snatch的用法总结大全

n.抢,一阵子,一下工夫,很小的数量,vi.作出握住或抢夺的动作,很快接受vt.抢夺,夺得,及时救助,[体育运动]举重变形:过去式:snatched;现在分词:snatching;过去分词:snatched;s...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1、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2、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exist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等。
3、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there和时间副词now、then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come、exist、fall、follow、go、lie、remain、seem、stand(表移动或动态的不及物动词)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
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
5、在强调状语时,有以下情况:
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拟声词,谓语动词为go、come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方向等的介词词组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由“only+副词”,“only+介词词组”,“only+状语从句”构成时,句子须倒装。

锱铢必较的锱铢什么意思

“锱铢必较”的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必较,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hū bì jiào,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词:慷慨仗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喻严谨。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黄河之水天上来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出自《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大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短除法怎么用

短除法用法是:在除法中写除数的地方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然后落下两个数被公有质因数整除的商,之后再除,以此类推,直到结果互质为止。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在用短除法计算公倍数时,对其中任意两个数存在的因数都要算出,其它没有这个因数的数则原样落下。直到剩下每两个都是互质关系。求最大公约数便乘一边,求最小公倍数便乘一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