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成功路上总施工 结婚攻略
精选回答

一、现代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1、接亲。不管是什么婚礼,在中国结婚第1步总是要接亲,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把新娘子接回家的过程,这个环节非常的重要,也是必要的,新郎往往不会单枪匹马的去到女方家,而是会带着人带着彩礼开着车,古时候是抬着轿子,当然现代婚礼为了创意也会用轿子去接。在男方到达女方家中时,往往会被女方的亲朋好友所阻拦,新郎要越过这些障碍才能够成功接到新娘。

2、迎新娘。新郎把新娘接到自己家中时,男方的亲朋好友就已经在家里做好了一系列准备,比如放鞭炮放礼炮,在新娘下车的时候还会有一位专门的人迎接新娘子的到来,小朋友们也会开心的围着新娘转场面是,非常热闹的,到了男方家里后新娘就会被新郎带到婚房中去。

3、婚礼婚宴。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把婚礼跟婚宴一同进行。有的人也会分开来。一同进行的婚礼,婚宴上主要是新人上台感谢父母,感谢来宾,宣誓,交换戒指,新人本人或者证婚人又或者父母致词等等环节,婚宴上有的婚庆公司还会增加趣味性的表演。

4、闹洞房。中式婚礼中闹洞房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只要是年轻朋友都可以参与,小孩子也喜欢这样热闹的场面,并且气氛增添了喜庆。

二、中式婚礼都有哪些礼节

三书六礼是大家印象中最基本的传统结婚礼俗,但是具体的结婚程序步骤很多人不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除了三书六礼之外,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吧。

方法/步骤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婚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三茶礼:

茶礼是我国传统婚礼习俗中一种隆重的礼节。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3

六礼:是指由求婚、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彩: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的出身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南方家卜德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因为“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传统婚俗礼仪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4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在铺上龙凤被,床上撒各种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双全,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够给新人带来好运。

5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吉祥如意。

6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吉祥如意。

7

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尾四条银笋尽标齐。

8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妹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妹妹或伴娘在新娘的头顶撑开一把红伞。婚礼习俗中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三、西方婚礼与中式婚礼的区别

1、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区别——环境布置的差异

中式婚礼

一般来讲,中式婚礼都是在古色古香的地方举行,比如:在四合院的中式酒店,新娘穿着旗袍,新郎穿唐装,然后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拜天地。

西式婚礼

而西式婚礼,一般在室外或教堂举行,因为,它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只要在现场布置上气球、鲜花、水晶吊灯、厚地毯以及小物品,则能烘托婚礼气氛,给新人一个梦幻的婚礼。

2、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区别——婚宴的差异

中式婚宴

它的菜品一般都是徽菜、闽菜、川菜以及湘菜等为主,在配酒方面,则以啤酒、红酒、白酒以及果汁为主,而且新人在婚宴期间要逐桌向宾客敬酒。

西方婚宴

它的菜品一般是蛋糕、甜点、牛排,当然,有些地方也会提供中餐,而在配酒方面,则以红酒和香槟,还有鸡尾酒为主。

3、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区别——婚礼气氛差异

中式婚礼

它一直以喜庆、热闹、温馨为主,因为,热闹的场面能充分照顾到新人以及双方亲友的情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

西式婚礼

它一直以浪漫、神圣为主,在牧师和亲友的见证下,宣读自己的誓言,让婚礼显得庄重而浪漫,因此,比较注重当事人的感觉。

4、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区别——新人礼服差异

中式婚礼

若举办中式婚礼,那么新人的礼服要以红色为主,它象征着吉祥、喜庆,比如:红色的汉服、唐装、凤冠霞帔、秀禾服以及旗袍就非常不错。

西式婚礼

若举办西式婚礼的话,则可以穿白纱,象征着纯洁和忠贞,而新郎则可以穿黑色燕尾服配配灰马甲、黑色长裤、,灰领带,黑皮鞋,这样不但好看,而且还能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

在小编今天的介绍下,想必大家对于中式婚礼仪式现场的一些流程和环节的设置也都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也知道了应该具体做出怎样的准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需以及安排去进行考虑,如今关于婚礼仪式的举办也会涉及到很多种风格,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去进行相关的筹备哦!

文竹掀起中年风 2023-08-02 17:17:2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