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满园春色
精选回答

农历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你们当地有什么讲究?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你们当地有什么讲究?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节日,也没什么讲究。

只记得在老家时,那年我六岁,也是六十年前的事了。

那年阴历九月二十九,爷爷就和大伯忙起来;原本家里是比较困难,吃了上顿还得想着下顿,突然忙起来,当小孩子的就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时不时的就叫大人训一顿;爷爷不知从那里买来的猪头,自己家又杀了一只鸡,买来白面,三十晚上妈妈蒸了馒头,大娘在土炕上剪纸衣服。

妈妈的馒头蒸好了,我想吃,妈妈打了我几下,告诉我:“这是上供的,上完供再给你;”大娘的三个孩子也好不到那去,也叽叽歪歪的被大娘给打了。

第二天,也就农历十月初一,大概是阳历十一月十几了,大地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小雪;爷爷领着我带着大伯,小叔,还有我大伯家的大哥,大哥大我四岁,大伯和小叔挑着供品,来到祖坟上。

只见坟上爷爷的大哥和二哥,领着自己的家人正在烧纸呢。

爷爷他们是哥仨,爷爷最小。

坟上大小二,三十座,排成六排,最北边山顶上的坟最大,但是孤坟,往下排就多了有四五座的,有五七座的;爷爷领着大伯和小叔,在爷爷的爷爷的坟上和爷爷的父亲母亲的坟前,还有我的父亲坟前(我四岁时父亲意外死亡),摆上供品,并跪下烧纸,烧纸衣服;当时小不懂事,爷爷叫叩头就叩头,叫烧纸就烧纸,叫烧纸衣服就烧纸衣服;烧完下山时,爷爷给我和大哥一个人一个馒头和一个鸡大腿;我和大哥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回到家才知道,这次是爷爷哥仨商量好了的,也知道了是祭祖的日子,是怕逝去的人冬天没有衣服穿,给他们烧(捎)衣服不让他们冻着。

过了春节,母亲就带着我坐着火车,去了好远好远的地方,进了另一家;从此,这些事情忘的一干二净,另一家也没有这么多说道。

直到今天题主提出这一问题,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农历十月初一是“祭祖节”,又称“鬼节”,“烧衣节”也称“寒衣节”;而且,是始于秦朝统一中国以后。

以前只知道每年的清明、中元节和十月初一要上坟祭祖,却从来没想过这个日子是个节目。

那,今天到底是什么节呢? 好奇心上来查了一下,原来叫寒衣节。

原来,寒衣节是与清明节、中元节齐名的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为其送寒衣。

它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

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

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

古代祭扫坟墓分为墓祭、堂祭和家祭多种。

礼仪活动都有完备的程序。

上坟祭拜时要求“心必诚”,前三日便禁酒持斋;二要“行必敬”,进入坟地时言行举止要稳重、肃穆,礼仪过程如经历一次圣洁的洗礼。

在十月初一的前一天,北方有的地区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

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

十月初一当天,族长带领家族中的男性,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一般是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茔前祭拜,叫“上大坟”。

现已改为一家一户携带少量供品(一般是饺子)“上小坟”了。

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实际上是“烧包袱”。

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逝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

晋北地区是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

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要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逝者娱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

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寒衣节由来之三说寒衣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下面是最有名的三种说法。

1、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

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2、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由此而来。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

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今天早上寒风呼啸,冬天真的来了,大家有人记得回去祭祖,给先人送些钱粮清置衣物。

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要准备置办些冬衣了。

耳语 2023-09-03 14:26:40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蒙冲巨航一毛轻上一句

“蒙冲巨舰一毛轻。”上一句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
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静美的意思

“静美”的意思是宁静优美;也指张玉彬作品集。
拼音是:jìng měi。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静美》作品集:
诗人引用泰戈尔一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其诗作取名为《静美》,诗人通过那些静美的文句描绘出一幅幅静美的画境,也充分展现了作者静美的诗人情怀!
作者简介:
张玉彬河南驻马店人,生于1989年7月,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现已出版《玉盘》、《静美》等诗集,特长写诗、弹吉它。

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

描写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有:

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2、《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欧阳询(约557——63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