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喜欢白起

阳光爷爷
精选回答

赵匡胤和白起,虽然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也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了,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有一次祭祀武庙的时候,见到其中有白起,赵匡胤就表现出了非常厌恶和反感的情绪,甚至将白起踢出武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白起在历史上作为大将,名气还是非常大也很厉害的,为什么赵匡胤要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武庙就是姜太公庙,姜太公就是武成王,这是唐肃宗敬佩姜太公对他进行追封。姜太公乃是兵家之祖,号“兵圣”,跟文圣孔子并列。

1、武庙十哲

孔子有十名弟子,号称“十哲”,孔子有人陪伴,姜太公自然也要有人祭祀。因此,唐朝皇帝从个朝代名将中挑选了十人出来配享武庙,合起来号称“武庙十哲”。

武庙十人分别是:田穰苴、吴起、孙武、韩信、乐毅、李绩、诸葛亮、白起、李靖,其中张良为副。

而以上是唐朝的十人版本,到了宋朝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就得从宋太宗赵匡胤说起了。宋朝建国后,赵匡胤去拜祭文武两庙,当他走到“战神”白起画像处,激动地用手杖指着白起的画像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起当时坑杀几十万俘虏,严重违背的武德,这样的人怎么还能配享武庙,供后人祭祀?

2、韩信、吴起和白起都被请出武庙

赵匡胤反感白起真的只是因为他坑死了战俘吗?

其实谁都知道白起杀战俘的原因,他也因此获得“人屠”的称号,而每一个开国帝王一路走来哪个不是尸山血海宗出来的。帝王都是冷血无情的,他断然不会同情那些战俘,也不会有什么人文道德。

因此,综合一些事件来看,就能很明白赵匡胤当时的想法了。白起是被赵匡胤清除出武庙的,祭祀结束之后,文武百官也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在对武庙重新审视一番后,还有另外2为被请出了武庙,分别是吴起和韩信。

3、为何这三个武将都请出武庙?

首先说白起是会打仗,但不服从上司安排也是很有一套。在长平之战前,白起以为自己稳当主帅,结果没想到主帅位子被王龁夺了去;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趁胜追击,灭了赵国领功,没想要又是王龁。因此,当邯郸之战不顺利,秦王要白起灭火时,他却耍起了性子,称病不去,相国范雎去请他,他也不给面子,最后被秦王气的直接赐死。

或许有可能,如果不是白起耍性子,以他的能力后期战事应该没那么难,但不管最后是白起的错还是秦王的原因,从赵匡胤的角度来看,白起就是一个十分不合格的下属。居功自傲,给领导摆脸色,他虽然很能打,但这样不听从安排的人谁敢用他,一直以来都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但白起的作风有点给军人抹黑了。

而吴起和韩信也有黑历史:吴起为了成名不择手段,多次跳槽,最后身败名裂;韩信功高盖主,向刘邦邀功,有点割据自立的意思,刘邦对他也是不相信。因此,像他们三个这样多次跳槽、不服从命令、有自己另起炉灶想法的人,赵匡胤肯定是不喜欢的。

说来说去,赵匡胤作为一个皇帝,让人把白起请出武庙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底下的人明白,不听从主子安排的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没有人敢用,而这样的人更没有资格配享武庙。

当然,这并非只是赵匡胤的手段和想法,从现实角度来看,许多公司的领导其实也是有一样的考虑,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有忠心耿耿的下属,为自己办事。

临窗观景 2023-09-20 15:45:54

相关推荐

吃喝玩乐的朋友圈说说

1、把桂圆凑近嘴边,用手一捏表皮,桂圆就会“扑溜”一声滑进嘴里,轻轻一咬,嘴里顿时灌满了新鲜的汁水,甜津津的,细腻爽口。2、今晚就我们三个女人一间房K歌,和两姐妹在一起玩得也很嗨,开心,下次继续!3、心情不好我...
展开详情

小米手机不能截长屏的原因

1、小米手机是可以截长屏的,截图失败可能是没有掌握好技巧。2、按着电源和音量下键截屏(或者其他快捷方式都一样),然后点击右上角的缩略图。3、在新的图片编辑界面点击长截图。4、接着就会显示长截图的操作界面,界面自...
展开详情

黑坑钓青鱼调漂方法

1、浮漂选择。钓青鱼时考虑到其体型和食性,通常会选择较大的线组和螺蛳这种比较沉的钓饵,因此在浮漂方面,最好使用吃铅7g以上的浮漂,以保证钓钩能够顺利躺底,子线能够在水底稍微弯曲。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钓友的频繁提竿会...
展开详情

卫生间水电安装方法

1.定卫生间地漏的位置时一定要先想好,量好尺寸。地漏最好位于砖的一边,如果在砖的中间位置的话,无论砖怎么样倾斜,地漏都不会是最低点。2.水槽和燃气灶上方装灯。卫生间空调插座均设专用开关.特别是卫生间电热水器,以...
展开详情

英灵神殿亚麻怎么种植

1、工具/原料:演示平台:台式电脑。2、电脑系统:windows10。3、电脑游戏:英灵神殿。4、首先,打开英灵神殿。5、打开后,前往北境平原。6、到达后,选择耕地钯。7、然后耕出一块土地。8、然后选择亚麻。9...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