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童,艺术启蒙这样做
为什么要学艺术? 艺术是拯救。 懂艺术、懂美、懂人性的孩子,不管以后成就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是拿到了一个“武器”,这个“武器”,可以安抚自己,更可能创造幸福。 艺术是工具。 学艺术,可以提高智慧和创造力,提升思维、想象力,使动作协调灵敏,情感丰富等,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全面发育。 艺术是钥匙。 在未来社会,艺术学习也是孩子为自己储备技能,借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是什么? 蒋勋老师在《美是最高信仰》中谈论起“高才低能”的孩子,他一语中的地指出根源:“我们的孩子,在大环境里沦为了训练机器。而对人,对人性他太陌生,完全不懂得感情是什么。”
“我家孩子有艺术天赋吗?”这是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刚接触画画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天赋”究竟是什么? 天赋是从小就技艺很高超、一点就通、画什么像什么吗?是,也并不全是!
大多数孩子可能并未显露如此闪亮的“天赋”——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有的孩子色感非常棒,对颜色十分敏锐,可以很有意识地去搭配颜色;有的孩子观察能力很强,对事物的特点形态都抓得非常准确;有的孩子是“细节控”,非常有耐心,可以把作品的细节完成得非常精致;有的孩子笔锋很豪放,寥寥几笔,作品就很有韵味…… 作为老师和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每个孩子身上这些不同的闪光点,这就是TA们的天赋,并因材施教。
艺术启蒙,何时开始?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早在100年前提出“敏感期”概念。“敏感期”特指0—6岁之间,期内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 如果是家庭艺术启蒙,其实可以更早。 国际上一些知名艺术家1岁就给孩子纸笔和颜料玩了。当孩子不吃手,就开始给TA笔,开始涂涂画画啦。这个阶段看似乱涂乱画,其实是婴幼儿的身体运动和手眼训练。
到了一定时间(通常在3岁左右),TA便能发展出很好的手眼协调能力,画出“稳定”的线条和圆圈。当孩子能够拿着笔在纸上专注地从一个点开始,再回到那个点,画出一个完整的圆的时候,TA作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人类,实现了质的成长——心智得以开启,绘画活动从无意识的涂鸦迈向了有意识的涂鸦。 TA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线条,直线、弧线、圆圈、点点、Z字形、太阳等等,这些有意识的涂画激发TA进一步去探索。因此,两岁多到三岁的时候,是最佳的艺术启蒙的年龄。
如何给孩子做艺术启蒙 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是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的,更多的是影响。”优秀的父母,更多是提供氛围,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然后静待花开。 1、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表达自己 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表达自己,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重要一步。
2、有效激励,具体、有意识地引导 有效激励无处不在,并不是只会说“宝贝你好棒”之类,不需要道具,就看家长有没有用心。 在《艺术人生的开端》书里,苏清华女士提到了她们家两岁的女儿画了一条长长的竖线给她看,她看完说“真棒!我的宝贝是要画一串糖葫芦吗?这条直线很像穿葫芦的竹签对吧?如果能够在这根竹签上再画几个糖葫芦,那多好!妈妈就有糖葫芦吃了!” 小姑娘就沿着这条竖线画了很多不成形的圆圈,苏清华女士就赶紧表扬,小姑娘非常兴奋!
第二天小姑娘自己又画了一串糖葫芦,苏清华女士凑过去一看,那是一串橙色的糖葫芦的形状,她就开始表扬“哇!这串糖葫芦好甜!比昨天的更甜!宝贝的作品妈妈收藏好,妈妈奖励你一张大白纸,喜欢你就继续画吧!” 真正有效的表扬,应该具体化,并加上有意识的引导。表扬和赞美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绘画敏感期涂鸦的天赋转化为自主绘画的意识,同时让TA有成就感,能够爱上创作这种行为。
3、营造美好氛围,创造感受“美”的场景 家长能给孩子提供的肥沃的土壤,就是营造美好的氛围。 平时,带孩子去多看画展、舞台剧等艺术作品,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开眼看世界,把家里装饰得很漂亮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