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是始于哪个朝代

从头开始
精选回答
蹴鞠是现代足球的鼻祖吗?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蹴鞠真的很像现在我们踢的足球,它有很长的历史,现在足球是不是由蹴鞠演化并发展的?目前来说,很难有直接相关的证据。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欧洲美洲流行最广。

欧洲人认为足球是源于中世纪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一种游戏。

但是近些年,中国人提出了中国是足球的故乡,现在足球就是起源于我国的蹴鞠。

这种说法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蹴鞠,然后由阿拉伯人再传到欧洲,逐渐发展成了现代的足球。

单比较蹴鞠和现在足球的外形,确实有几分相似。

并且蹴鞠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2006年就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遗名录。

如果单从汉字的本义去理解蹴鞠,蹴鞠就是一种用脚踢的皮球。

蹴,字面意思就是用脚去踢,鞠,就是一种用动物毛皮缝制而成的球。

蹴鞠和现在足球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蹴鞠里边填充着碎步或其他柔软的填充物。

足球是充气的,不知道在中世纪,希腊的球场上,用的是哪种球。

中国的蹴鞠有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最初,在齐国古都临淄的上流社会中就开始流行,后来逐渐也在民间传开了。

估计最早举办蹴鞠赛事的就是齐国,后来才扩展到其他诸侯国和民间。

齐国古都,就是现在山东淄博。

这样来说,淄博是足球发源地,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正因为典籍记载和出土文物支撑,早在2005年,国际足联主席在国际足联成立百年纪念日时,正式宣布中国淄博临淄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中国是足球故乡,算是得到了国际认同。

蹴鞠在当下是一种很小众很小众的游戏,估计多数人都没看过蹴鞠比赛,甚至现在的蹴鞠就是一种表演娱乐节目。

但是,在古代,蹴鞠却是一种很火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兴盛和中国历代统治阶层的推广有关。

在汉代,蹴鞠与军事训练、强身健体相关联,在军队和宫廷中广为流传。

当时汉武帝的宠臣董贤,专门养着一批球技高超的鞠客,这些鞠客有点类似现在的“球星”,董贤就是蹴鞠俱乐部的主席。

唐宋时代,蹴鞠成为一种全民性运动,流行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足球,施耐庵在小说《水浒传》中就描写了一个踢球高手,因为经常陪着皇帝宋徽宗踢球,后来当了太尉,这个人就是高俅。

元代之后,蹴鞠走向衰落,到了清代会踢球的估计剩不下几个啦。

后来,足球传入中国,蹴鞠就只剩下了一个名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是的。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健身运动,起源于我国的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入到欧洲,可以说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

据目前所考察到的蹴鞠最早在1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那时候不叫蹴鞠叫石球,在距今十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发现。

石球最早是作为狩猎存在的,原始社会后期演化出了用脚踢的镂空陶球,传说是黄帝发明的。

最早出现书中是在《战国策》里,那个时候叫蹋鞠,是齐国临淄的一种娱乐活动。

到了两汉时期开始用于军事训练,班固把古代足球列为兵家技巧类。

暖阳下 2023-08-26 11:59:43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