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来自哪个地区

姑娘有苦不流泪
精选回答
今天的汉族人,祖先都来自哪些古代民族呢?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不是一个纯正血统的封闭民族,而是华夏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周围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华夏族融合东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的中上游(陕西——甘肃一带)活跃着以黄帝、炎帝为首领的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东一带)活跃着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族。

为了获得更多的领地、水源和食物,华夏族不断向东发展,东夷族不断向西发展,两大族群渐渐相遇并爆发了冲突。

5000多年前,华夏族与东夷族在涿鹿展开了一场大战,蚩尤战败被杀,东夷族并入了华夏族,拥戴黄帝位共同的首领。

涿鹿之战后,华夏族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获得了向东方发展的空间。

炎帝、黄帝和蚩尤被尊为中华三祖。

华夏族融合西戎周朝的领地位于西边,西戎那边因为大旱不断东进争夺适合放牧的水草土地。

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因为西戎东迁的压力而把周部落的首都从西边迁到南边。

周穆王时期周国势力强大发动西征,一直打到了昆仑西域地区,并将西戎的一支犬戎迁至太原。

西周末期,犬戎反攻,攻占镐京,杀死周幽王,吓得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

周国西迁后,秦国继承了周国的土地,同时也继承了周国的包袱——西戎。

但是秦国不像周国那么好欺负,在秦国与西戎几十年的战争中,周边的西戎部落逐渐被秦所吞并,融入秦人之中。

汉族形成秦汉时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华夏族开始发展成汉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奠定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为汉族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对六国之间进行人口迁徙,修建灵渠沟通湘江、珠江水系,这些措施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成了汉族的主流意识。

汉族国力威震各国,汉朝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周边国家都把汉朝人叫做汉人,汉族由此而来。

汉族融合北胡胡人指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

战争和贸易都是民族融合的方式。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百年之久,匈奴衰败,一部分逃到了欧洲,一部分归降汉朝被汉族同化。

五胡乱华期间,数十个北方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建立国家,北方沦于胡人的统治之下,留在北方的汉人与胡人杂居通婚混血。

民族融合有个规律: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

北方的游牧民族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汉族,但是他们没有像汉族一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先进的民族文化,最终还是被汉族所同化。

之后侵入中原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如此。

汉族融合百越百越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

秦始皇时期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50万秦军就此生活在了这里,与百越女子通婚。

自五华乱华始,在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数次侵扰下,原来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南迁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

汉族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由最初居住在黄河中上游的华夏族经过5000年,发展成了现在拥有14亿人口,遍及五大洲的世界第一大族。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怎么会有那么许多汉族,并且各地的口音也不同。

如果你是一个湖南人,到达广州,你问一个广东人一件事,你们两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不要紧,你们两人将文字写下来,大家一看,立刻明白,这就是汉族。

为何这就是汉族呢?我想解释一下:在殷商时,有一个姓周的叫古公亶父游牧民族的首领,由于受到狄、羌的骚扰,他带领部落到达今天的陕西岐山,那里土地肥沃,古公亶父带领部落营屋造地,成为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农耕民族。

古公亶父的子孙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公旦颁布了周礼,要求各诸侯国摒弃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春秋时,孔子继承了周礼,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儒教。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也统一了六国文字。

汉武帝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为了提倡的“君权神授”深入到每一个人心目中去,就将儒学、汉字、汉文化、汉姓教授到普通的庶民中去。

由于当时汉朝周围都是没有开化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是茹毛饮血。

西汉、东汉共四百年,儒学和汉文化使汉民族成为当时最文明的一个民族,鹤立鸡群,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汉族。

两晋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五胡乱华,五胡大量屠杀汉族,中原地区有2000万人口,到了第一次衣冠南渡时,只剩下400万人口,羯族和慕容鲜卑不但杀汉人,还将汉人当军粮,吃活人。

拓跋珪鲜卑建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汉化,北魏以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有一个鲜卑族的人,叫李虎,李虎因为军功,被封为八大柱国之一,后升为太尉。

李虎生了李昞,李昞生了李渊,李渊生了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就是说,李家父子本来就是鲜卑族,但是他们将汉文化、儒学发扬光大了。

如果说,没有鲜卑孝文帝汉化,隋唐统一了中国,也是应用鲜卑文化,几百年后,汉文化、汉字、汉姓、儒学将被打断。

安史之乱以后,又一次大量屠杀汉族,历史上出现第二次衣冠南渡。

黄巢造反以后,唐朝进入到末期。

五代与西夏、辽国平行,辽国契丹称北宋为南夷,因为他们授官衔和文字,都是用汉制。

靖康之变,金兵灭北宋,汉人第三次衣冠南渡。

南宋时,忽必烈蒙古人灭掉了南宋,崖山之后,蒙古人称南宋汉族为南人。

明被清灭掉以后,由于满清要求汉族改变祖先的传统,“剃发易服”,遭到汉族拒绝。

满清大量屠杀汉族。

尽管清朝有文字狱,没有将杀人的事例记载下来,但是实际数字显示,明末时人口是5000多万,到了清初时只剩下1500万人口,少了三分之二。

中华民族的汉族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融合。

从五胡乱华开始,许多胡人开始汉化,北魏以后整个鲜卑族全部汉化。

李世民打垮了突厥,留在中原的突厥都汉化了。

五代被宋所灭,沙陀族被汉化;辽金被蒙古所灭,契丹和女真族都汉化了;清朝被民国推翻,满清都汉化了。

中国历史上有几百个民族,这些民族现在都看不见了,都被汉民族给汉化了。

所以说,为什么中国土地上百分之九十二是汉族,这就是被汉化的胡人,汉化的根源就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的汉字、汉文化、汉姓和儒学的力量。

半城烟火半城落寞 2023-08-27 10:59:41

相关推荐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是什么意思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不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见《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使用示例:
1、《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2、唐·卢肇《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3、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亦省作“鸿鹄志”。
4、《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鹄志哉!” 
5、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6、郁达夫《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 

言有物而行有恒是什么意思

言有物而行有恒(yán yǒu wù ér xíng yǒu héng)是一个文化术语,说话要言之有物,做事要持之以恒。“言有物”即说话或写文章要有实际根据和内容,语言、文字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能想当然,不能假大空;“行有恒”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恒心、有原则,说到做到,专心一意,坚持到底,不朝三暮四或半途而废。此术语实际所包含的是一种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专一持守的诚信精神。
出处:《易经·象下》:“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易经用语,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用语。《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算卦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易经》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什么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对长安的怀念,对前朝的眷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小学体测项目有哪些

小学一、二年级体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小学三、四年级体测项目比一、二年级体测项目多了1分钟仰卧起坐。小学五、六年级体测项目比三、四年级多了50米×8往返跑。
身高体重:测量身高、体重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型。
肺活量: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
50米跑:是一个能体现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体育项目。
坐位体前屈:它的测试目的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1分钟跳绳:目的在于训练下肢耐力和协调性。
1分钟仰卧起坐:用于测量腹部肌肉的力量,及一个人的体力、耐力。
50米×8往返跑:是有效反映学生灵敏及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