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怎么拿满分?

太阳花
精选回答

先看看小说的考题有几种常见的基本类型:

综上,一定要记住小说的这几个考查点:

?物

?节(内容,结构)

?境

?法

?题(思想情感)

(还有一个就是读者,作品给读者怎样的感受,这一点考察次数不多)

一定要记住!因为一会你会发现小说真的只有这几个考点!

下面来说选择题

这个题类似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举个例子

[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选B项。

接下来是主观题

一.作用类(依然是从环境,人物,手法,情节,主题入手)

【提问模式】

1.考查某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如:2007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有时候命题人不是直接问某个情节的作用,而是问安排某个情节的好处或者意图,其实质,仍然是考查情节的作用。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简要分析。

2.考查某种环境描写的作用。如: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019年全国三卷: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3.考查某种物品、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在文中的作用。如:2009年全国新课标卷: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要分析。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一:“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答题切入点】注意,不是模板,不要死记硬背模板,要记住思考点):作用类试题往往可以从丰富内容、篇章结构、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读者感受几个方面入手答题。

【答题热词】(作用类)

交代(烘托)环境(身份、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象征暗示

制造悬念展开(概括、铺垫、转换、加速、集中)情节

照应下文(理下伏笔)

故事波澜

读者兴趣(想象空间)

丰富主题(人物形象、内涵)

二.人物类(依然是从环境,手法,情节,主题入手)

【提问模式】1.单纯考查人物性格特点。如: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简要分析。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分析。

2.在考查人物形象中顺便考一下塑造人物的手法。如:2007年全国新课标卷: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者采用了什么表现乎法刻画这个人物?简要分析。

【答题切入点】性格类试题往往可以从生活习惯、处事心态、自我追求、待人接物、对待大是大非问题的观点和立场几个方面答题。

【答题热词】(人物类)以下词汇很常见,请混个眼熟

老实本分质朴善良乐观开朗幽默风趣重情守信热心助人坚忍不拔刚强不屈善解人意关心他人

有责任感技艺精湛执着隐忍不拘小节固执己见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刚愎自用颐指气使目中无人

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行事鲁莽

三.技巧类(依然是从环境,手法,情节,主题入手)

【答题模式】技巧类试题往往可以从叙事写人乎法、情节结构安排、谋篇布局、环境描写乎法、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答题。

【答题热词】

(第一人称)叙述简洁、增强真实感

(第二人称)表达直接、亲切(倒叙)结构紧凑、情节集中(插叙)使情节完整、使形象丰满

(正面或直接描写)使形象生动传神

(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形象、设置悬念、做铺垫、先抑后扬、照应、伏笔、对比、映衬、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回味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主题

(语言)幽默风趣、庄重、委婉、含蓄、质朴、泼辣

(比喻、比拟)生动传神

(夸张)强调

(排比)加强气势

四.主题类(此类问题较为开放)

【提问模式】1.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要求选择作答。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你的具体理由。

2.就某一人物、问题或现象直接陈述观点。如:2009年安徽卷: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答题模式】可以从是否符合小说艺术本身的特点、是否符合为人处世的普世原则、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特殊领域的特殊标准等几个方面答题

【答题热词】

好(不好)是(不是);合适(不合适);值得同情(不值得同情)同意(不同意);一定要明确,不要含糊

告诉人们,启示我们

说明,揭示,表达,彰显,暗示

以上答题术语请牢记

不再唱情歌 2021-06-13 09:18:47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