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热和能

男儿当自强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九年级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热和能本文简介:中考复习第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热与能班级:姓名:座号:类型一:物态变化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

九年级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热和能本文内容:

中考复习第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

热与能

班级:

姓名:

座号:

类型一:物态变化

1.

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熔化

3.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5.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6.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7.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8.

实施人工降雨时,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选填“吸”或“放”)热,使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降雨.

9如图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在水沸腾过程中,水要继续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0.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分钟.

1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个标准大气压.

(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

A.密度不变

B.温度降低

C.分子热运动变快

D.内能不变

类型二

分子热运动

1.

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

‥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2.

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4.

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如图甲所示,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_.晓军同学先将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使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动活塞,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

6.

生活中的“粘”

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7.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______________.

类型三、内能与比热容

1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好比热容不变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2.

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3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00

kg水内能相同

4.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附近温度会降低

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5.冬天,路上的行人一边搓手,一边对手哈气,从而使手感到暖和,“搓手”和“哈气”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分别属于(

A.做功、热传递

B.热传递、做功

C.做功、做功

D.传递、热传递

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是(

A.棉被放在太阳下晒的暖暖的,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

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

C.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D.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

8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9.湿地是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近年来,济南市已建立各地湿地公园17处,有力地保护了我市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湿度,是因为大量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湿度能调节空气的温度,是因为水的

10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塞子被弹出.在塞子被弹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_能转化成塞子的_______能.

11

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__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3kg的水,在水温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J.

12.

西气东输工程让南宁市民用上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至少需要吸收________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

类型四、热学计算题

1.

(12年福州)

2.(11年福州)福州首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于今年3月28日正式上路,这种公交车比普通公交车节能30%以上,百公里仅消耗柴油26kg,这些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柴油的热值q=3.3×107J/kg)

我永远信仰 2022-07-11 06:03:17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