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考级常见问题有哪些?古筝考级常识问答

邂逅郁金香 器乐考级
精选回答

1、考级曲目到底分几级?

答:古筝考级曲目就目前所编辑出版的教本而言,一般分为9级或10级。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编的教本分为9级;而中国民族管弦学会编的教本则分为10级。还有其它艺术院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编印的教本,也有9级或者10级的,不一而同。无论分9级还是分10级,其宗旨都相同:第一,这些衡量学习程度和艺术水平的曲目大多相同;或者说,第9级和第10级的曲目在演奏技能和艺术水准方面,基本属于同一层次。这就好比坐公共汽车,你要从起点到达终点目的地,距离是一定的,至于中途分几站,似乎并不重要。第二,无论分几级,其目的都是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繁多曲目中,划定一个专家公认的、相对规范而又便于识辨和操作的公约标准,作为共遵守的考核依据,才产生了一级、二级……九级、十级的级别划分。其实这完全是近年来掀起了学筝热、考级热的产物。需要说的是,级别的高低,却不是以数学概念上的加减多少来划分,而是以技术含量为手段,达到艺术表现的高下优劣来评判的。

2、考生不适应考场的筝怎么办?

可以自备筝。自备筝如果要转调不也麻烦吗?所以考场一般备两台筝;一台D调,一台G调。两个调的筝一般够用了。至于某些变音、变调的曲目(一般是高级别的),考生可以临时变调或自备乐器均可。这里有三个问题须注意;一是自备乐器由于来回折腾,常常出现音调不准而影响演奏效果;二是弹筝还应学会适应不同乐器的能力。面对一台陌生的筝,不要急于一座就弹,应首先轻轻弹一下全程音列(所有弦),听听弦准不准。再用左手按压,找一下按弦的软硬轻重的感觉,这只要几秒钟完成,这既是一种锻炼和适应,也应是一种职业习惯才对;三是报考高级别的考生需要临时变音、变调的,应该由自己熟练完成。考场评委不应代高级别考生定音调弦。

3、中老年人能不能参加古筝考级?

可以,古筝考级没有对象限制。少儿可以考级,中老年也可以考级;在校生可以考,学龄前、学龄后也可以考;中国人可以考,外国人也可以考;健全人可以考,残疾人也可以考;没有任何限制。

4、演奏中出现故障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

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属于自然原因,比如弦断,琴码倒了,指甲飞了等意外,评委们一般会原谅,不影响考试成绩;但如果是人为故障,比如错弹、漏弹(少弹)、多弹、忘谱、中断等失误,评为视其情况扣分,失误多了当然会影响成绩。

5、考级时,考生要注意些什么?

有三个带普遍性问题需引起注意:一、克服紧张情绪。考级紧张是多数人的“临床易发症”,而且年龄愈大几率愈高,“症状”愈甚。分析原因,与外乎是心理压力大、担心考不好;或者技术尚不过硬,担心演奏中发生故障;也有人不适应陌生环境等等,都可能导致情绪紧张,影响正常发挥。克服紧张的根本办法,就是平时要苦练基本功,做到技术过硬,曲谱烂熟于心,演奏娴熟自如,考试自然就有信心,有信心就不会紧张。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实在不行,你就假装不紧张也有效果。另外,平时应该多找机会做表演性的锻炼,提高面对生人、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可行方法之一。二是做好考前准备。如检查古筝定弦准不准、试验弦的张力软硬手感,指甲是否戴好了,琴架、坐凳是否搁置稳妥、高低是否合适等,尽量避免临场发生故障。三、最关键的是,演奏时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心无旁骛、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投入演奏。这是每个演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表演作风。考生入场后,应首先向评委老师交验准考证,报告自己的考号、姓名以及报考的曲目名称,以便评委验证和准备。考试完毕后不要忘了带走准考证。

多数考生都比较注意礼貌、注意仪表,这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值得肯定。笔者注意到,曾经有某些地区的考生,全是十二、十三岁的窈窕淑女,全穿各式旗袍,往筝前一坐,随着乐曲起伏跌宕,甚是赏心悦目,颇有置身舞台音乐会的感觉;而是西宁考点又出现一道新风景;百余人的考生全部身着白色T恤衫,胸前印着一个偌大的“筝”字。在诸多专业考级峰会上尤其显得卓尔不凡,格外生机蓬勃。它昭示着古筝学科正在崛起的张力和自信,给人以执着向上的群体冲击的鼓舞,值得称道。但我们对此没有提倡或禁止的义务。然而有些不良现象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如考生吊儿郎当、脏乱邋遢等;演奏时口里大声唱着曲谱;脚下踏着拍子;钟摆似的摇头晃脑;眼睛向评委扫来扫去,窥视考级评语等等,均属于不正之风,切勿效仿。

空谷幽兰 2023-08-12 15:36:40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又何间焉”的“焉”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两次实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1、两者的具体含义不同。
袒露用于表示事件、物体,指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显露。坦露多用于表示思想情感,指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2、两者的具体用法有所区别。
“坦露”和“袒露”都可以表示坦率地表露,但如果只是用语言文字表白,并未流露在他人面前或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只能用“坦露”。
袒露造句:
1、我向妈妈袒露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持。
2、天太热,他袒露着上身。
3、农民们袒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造句:
1、他解开上衣,坦露着胸膛,跨马而去。
2、一年多以来,他首次就上赛季的冲突坦露心声。
3、这时不宜向别人坦露心声或与别人分享你的秘密,相反,这时适合倾听别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