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鲍照与古琴曲《幽兰》

日上中天 古琴
精选回答

原谱为唐代人手写的文字谱卷子,卷首和卷尾都标名为《碣石调幽兰》。谱前小序说明该谱传自丘明(公元493—590)。原件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琴曲乐谱。
“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陇西在今甘肃天水西北,其南为羌族,其北为匈奴族。《陇西行》的音乐有可能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
这个曲调曾用来填唱相和歌《步出夏门行》,和曹操所作的四首乐府诗歌:《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和《龟虽寿》。因为曹诗《观沧海》开头两句歌辞是:“东临揭石,以观沧海。”所以又把这四首诗统称之为《碣石篇》,把它的曲调称为《碣石调》,于是《陇西行》就变成了《碣石调》。
这个曲调到了晋代,又作为舞曲来使用。《南齐书乐志》中:“《碣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所说“歌四章”,即指曹操所作的四首歌。在相和曲中称“四章”为“四解”,在琴曲中则称“四拍”。现存《碣石调幽兰》谱中,在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住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有四处,也正好是四拍,可见它是源于古代的相和歌。《乐府诗集拂舞歌诗》 中介绍了晋代五篇拂舞,《碣石》是其中之一,并说:“齐多删旧辞而因其名。”这个“碣石调”,就是因袭了魏晋时代的名称。
《碣石调幽兰》则是在竭石调中,改填以《幽兰》为题的歌辞,犹如宋代的词中仍然保留词牌名称一样。那末,这首《幽兰》的歌辞是谁作的呢?见于《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中以此命名的琴歌不只一首,从孔丘到韩愈等都写过“幽兰”题材的歌辞,但在魏晋以前还不曾有人称作“碣石调”。隋唐以后,也基本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只有刘宋时期的鲍照,不仅时代最为接近,而且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切合,因而最有可能是他的作品。
鲍照(公元414?—466)是南北朝时期杰出诗人。诗作二百多首中乐府诗歌就占了八十多首,包括:拂舞歌辞和琴曲歌辞等,《幽兰》即他创作的琴曲歌辞之一。
鲍照一生中受尽了门阀特权势力的打击和歧视,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在《幽兰》中也有:“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以及“长袖?徘徊,驷马停路歧”等诗句,就是流露这样的感情。
琴曲《碣石调幽兰》谱序中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所以要强调它的“缓”和“微”,无非是为了更深刻地表达其幽怨、压抑的曲情。乐曲的第一、二、三段中,每段在结束前,都有一句大体相同的曲调,带有总结全段的意思,使它那悲债、感叹的情绪,在本段达到顶点。象第一段中出现的这种曲调:
(详见原谱)
到了第二、三段中即加以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它的表现;犹如在重重的压抑下,深长地叹息,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详见原谱)
鲍照的《幽兰》和《琴操》中所说孔丘“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的《猗兰操》,在情绪上有相似之处,因而唐人抄写此谱时,在标题下面写有“一名《倚兰》”的字样。但是现存琴曲《猗兰》和《碣石调幽兰》,在音乐方面却毫无共同之处。应该说,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两首并不相干的作品,前者是后人托名孔子所拟作,是不应该把它和《碣石调幽兰》一曲混为一谈的。
谱序中着重介绍了传谱者丘明的情况,说他是“会稽人也,梁末隐于九嶷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还说他临终前一年,才传授给宜都人王叔明。他于隋开皇十年死在丹阳,享年九十七岁。声序中并没有一句提到琴曲和孔丘有关的话,此亦可证明《幽兰》与《倚兰》并非同一琴曲。看来,丘明的一生都是活动在南方,所以他才“妙绝楚调”,但《幽兰》一曲却未必属于楚调。#p#分页标题#e#
《幽兰》一曲的音乐风格和楚调中的《广陵散》绝少相似之处,无论在乐曲结构上,或音阶调式上,都是迥然不同的。如多用si、mi,#fa和fa并存于曲调之中等等,这些特点和琴曲《小胡笳》却颇为类似。看来,它是从北方的陇西地方传到南方的音乐,因而显示出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某些联系。
《幽兰》一曲谱式古老,保存了原始的文字谱的记写方法,一个乐音住往需用几句话,才能交待清楚。用文字写出左手第几指,按某弦某徽位,从而严格地规定出音高和音色;而右手的指法和奏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节奏和装饰音的使用。现在看来,这种记谱方法自然过于繁琐,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办法。它相当准确而精密地记录出曲调的进行,许多琴曲靠它保存下来,而其它乐曲却由于没有采用这类记谱方法,就都失传了。
唐代曹柔等人开始把这种文字谱加以减化,称为“减字谱”,如:“大指按五弦七徽,右手食指挑五弦”这样两句话,就可以简化成为:“?”,这样一个符号。现存大量琴谱,就是用这种减字谱记写的。只有《碣石调幽兰》谱是唯一的例外,它是减字谱的始祖,具有可贵的历史价值。

红袖添香 2023-08-15 12:36:01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