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考过了初级会计,想继续考证,中级、注会和税务师应该怎样选?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考证还是一步一步来吧,如果题主达到报名条件的话,最好还是从最简单的中级入手,这样循序渐进也没那么吃力。
考证不是买大白菜,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首先了解一下这三个考试的拿证难度情况:
中级会计考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门,两年内通过就可以拿到证了。它的考试内容比起初会难了不少,但还是比较基础,考试范围也不会脱离教材,备考的时候只要立足于教材就可以了。
中级会计考试的报名人数每年都在上涨,2019年的报名人数超过了160万,通过率并不是很高。不过这个考试的报名门槛有点高,除了博士大佬都要求从业年限,其中本科生要求四年。
注会考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和税法,还有一个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共七门,要求五年内通过。这个考试不愧是名声在外,它的考试内容是真的多,考题也不按常理出牌,难度是一方面,主要是备考时间长,很难坚持下去。
注会可以说是财会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了,2019年的报名人数高达169万,比中级还要多,但是通过率低的可怜。它的报名门槛比较低,专科毕业以上学历就可以。
税务师考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和涉税服务实务五门,要求在五年内考过。它的考试内容又杂又多,难度比起注会小了一些,但还是很难通过。
税务师的发生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报名人数也是越来越多,19年超过了55万人。报名要求更偏向于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其他专业则要求最高三年的从业年限。
对比来看,中级会计应该是最简单的存在,虽然通过率低了一点,但只要认真备考,备考半年时间差不多能拿下。而注会和税务师起码得三年起吧,这还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先考中级的话,能在短时间内拿到证,也能早点享受到拿证的福利。
这三个证中我目前只拿到了中级证,对税务不太感冒,也没打算考,注会才过了两门,离拿证还遥遥无期。考证的确是很辛苦,尤其是在职,回想起我备考中级时候正处于一个低谷期,还好坚持了下来,最后拿到证,迎来了胜利。
刚开始我是没想着考这些证的,因为毕业之后,工作一直很顺心,我也安逸了下来,就没再考虑以后。但是去年有一个晋升的机会被后辈抢走了,因为他有中级证,能胜任更高的职位,受了这个打击,我才开始意识到想在工作中安逸是不可能的。
受了这份委屈,我就想跳槽,但发现看中的那些岗位都要求持有中级会计证。算是迷途知返吧,我打算先把中级证考到手,然后换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点。
从三月份报名到九月考试,我差不多准备了半年时间,这个考试虽然有一点难度,但还是比较好通过的,备考资料主要是教材、网课和题,考注会时候要费劲多了。
买教材的时候我打算直接用轻一来着,但是同事说中级跟初级不一样,它考察的范围更广,轻一怕是没有那么全面。于是我直接用了官方教材,但它的内容真的是很枯燥还看不懂,我还硬着头皮看了几天,感觉实在是费劲,就听网课老师讲解去了。
网课我前前后后听了四个,张敬富的实务、达江的财管和侯永斌的经济法,还有南文文核心800题。听前三个课的时候,感觉老师们对备战中会的经验都很丰富,听完他们的讲解,我再去看书就轻松多了。那么多知识点我也不愁背不完,因为老师们会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位老师讲课都很好,我跟着他们学习感觉挺轻松的,但可能是他们没有把重点内容突出来吧,我学完一遍之后很不好去把握重点。而且老师们只讲了怎么去理解和背那些知识点,没有讲怎么把知识点和题联系起来,我做题的时候只会生套概念,不会变通。
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挺慌的,既然是在考证,不会做题怎么行。于是我开始转变备考思路,去看了南文文核心800题,南老师讲课很透,那些知识点我听一遍就能懂。我跟着他把教材上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了一遍,尤其是那些重点内容和之前掌握的比较薄弱的地方。
每次听南老师讲解例题,我都会先暂停视频,自己把题做一遍,然后听南老师讲解,完善自己的做题步骤和思路。这样我做题的时候,会具体分析了,只要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和条件按照步骤把答案算出来就可以了。
跟着南老师学完之后,我的错题少了很多,成绩也在一直上升,也知道该重点复习哪些内容了。而且我还发现自己做题时候经常遇到南老师强调的那些核心考点,所以后来我把这些考点反复学习了几遍,直到掌握牢固,这样我考试过线才比较稳。
做题是备考时候必经的一个过程,但我觉得没必要做很多题,又不是在练书法,认真吃透一套题比多做十几套题有用的多。当然做题也是讲究质量的,历年的真题卷子就很不错,题型经典,综合性也比较强。而且这些题都是经历过考场检验的,研究好了还可以把握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规律,可以说是一举好几得。
但是做题不能只做,最好认真研究自己做错的题,从中找出自己掌握不足的地方,再通过看书或者网课学习一遍,夯实自己的基础。这样能让自己对知识点掌握地更牢固,还能提高成绩和学习效率。
备考中级的时候,我基本是两点一线,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学习,很少外出。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最后总算是把证拿到手了,然后很快跳槽换工作,日子过的顺心多了。
总算是会未雨绸缪了,中级证到手之后,我趁热打铁,把注会里的会计和经济法给过了,剩下的几门慢慢考。反正不是很需要,可以缓一缓考证的步伐。
证到用时方恨少,考证没必要这么纠结,从必要性、含金量和好不好考等方面综合比对下来,自己的心中就有答案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不要忘记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