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赶的意思

水晶年华
精选回答

驱逐舰到底“驱逐”的是什么?

这件事吧……这是翻译问题,驱逐舰的名字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叫做“毁灭者”,这名字要比“驱逐舰”要霸气得多。

“Destroyer”这个词就来自于毁灭“destroy”。

但还是之前的话,要研究海军,中国人还真没太大的资格,毕竟,海军的黄金时代咱们都没赶上,只能算是打酱油凑热闹的。

历史问题的了,不多做解释,现在寄希望于太空军吧,这个方面咱们还是有实力的。

本身海军的任何军舰都是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的,唯一不变的仅仅是名字而已。

例如上面的大小、外形完全不同的船,其实是历史上驱逐舰的不断演进过程,上面这些都是驱逐舰。

“驱逐舰”这个词,本来是来自于清朝末期。

这个词汇当时也说明了驱逐舰的用途,也算是信达雅的典范。

这种船主要是用来驱逐雷击舰的。

现在雷击舰已经很少见了,这东西被鱼雷艇所替代了。

但在19世纪中晚期,雷击舰往往是舰队所需要警惕的对象。

雷击舰最早是普通的小船,在前面安装了一个长杆。

利用堂齐柯德的方式将长杆上的炸药怼到对方船上。

后来鱼雷被发明出来,雷击舰可以从1-2海里以外直接发射鱼雷对舰队进行打击。

但是当时的鱼雷并没有导引功能,只能沿着近似的直线航行。

因此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想命中一艘军舰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这种雷击舰往往会在很远的位置攻击军舰的锚地或者直接对着港口发射鱼雷。

鱼雷慢悠悠地航行到锚地或者港口碰上了目标就是赚了,碰不上对于雷击舰来说也没啥损害。

所以雷击舰也就成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很让人讨厌的船。

为了对应雷击舰,海军就调拨出来一堆航行速度快火力猛的小船,在锚地和港口之外警戒航行,一旦发现不明身份的船只,就驶近,依靠还算强大的活力摧毁之。

这时候就有了Destroyer这个词。

咱们则是取其战法叫做驱逐舰了。

后来,专门的雷击舰被鱼雷艇和潜艇所取代,驱逐舰也为了适应对手的变化改成了针对于鱼雷艇和潜艇的舰种,所以我们后来也会听到驱逐舰、反潜驱逐舰等等一系列的词汇。

而且由于驱逐舰的吨位和速度要比护卫舰还大一些,更方便安装更多的临时武器,在二战期间人们又把高射炮给搬到驱逐舰上了,于是就又有了防空驱逐舰。

再后来,由于驱逐舰 本身的吨位比护卫舰大,造价比巡洋舰便宜,就让驱逐舰成了安装各种导弹的最佳平台。

在导弹上舰之后,驱逐舰才逐渐地成了一个多面手。

再再后来,垂发技术不断完善。

大伙就发现没有什么必要建立巡洋舰了。

于是驱逐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以说只是名字名字留了下来,剩下的就全变了。

当初驱逐谁的,已经并不重要了。

驱逐舰,简称DD,是一种快速的海军舰艇,自19世纪末以来,主要用于防御水面舰队和舰队护航,现代驱逐舰已经脱离过去的桎梏,变成了多功能主战军舰的代名词。

“驱逐”这个词其实是汉字翻译出来的名称,它的英文单词是“destroyer”。

这个单词的原意是“毁灭者”或“破坏者”,来自单词“destroy”。

驱逐舰出现于19世纪末,在1890年代,由于鱼雷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型战舰受到严重的威胁。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声呐辅助,鱼雷是否来袭只能靠眼睛看。

由于海面的折射问题,大型战舰清晰地看到鱼雷尾迹时,鱼雷常常已经离得不远了。

怎么办呢?人们只能制造一些快速的小炮艇进行护卫,它们围绕着舰队做外层警戒和防御,防范来袭的鱼雷,也阻止当年那些打不远的鱼雷艇靠近,必要的时候,它们自己就是挡雷的工具。

打着打着,这类小艇吨位就越来越大,以配合更好的远洋适航性。

船身的武装也越来越强,增加了大口径火炮,也增加了鱼雷发射器。

上图.哈沃克号于是驱逐舰成型了,这个词出现在1893年的英国舰艇“哈沃克”(havock)上,起初它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torpedo-boat destroyers),后来改称“Destroyer”,直译就是“毁灭者”,于是以后所有的驱逐舰都叫“毁灭者”。

“鱼雷艇驱逐舰”糅合了护卫舰的伴随功能,又有雷击舰的鱼雷攻击功能,还能进行快速地部署拦截,截杀、驱赶对方的鱼雷艇。

这些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鱼雷艇本身就是个大鱼雷舰,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它们通常被部署在舰队作战队形的前端,负责侦察敌方舰队,用炮火击退其驱逐舰,然后向其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鱼雷艇驱逐舰”拥有了更多的功能,如反潜和防空。

因为声呐技术的成熟,机动灵活的驱逐舰称为反潜的头等主力军,它们配备了水听器和深水炸弹,以保护商船队和战舰免受潜艇攻击。

一旦听到风吹草动,它们便会扑向目标点四处巡曳并投掷深水炸弹,这时候被吓尿的潜艇要么逃跑,要么靠人品扛,碰见炸鱼的莫办法。

飞机的发展带动了驱逐舰的防空改进,一些驱逐舰型号开始往上大量堆砌防空火力,以辅助己方舰队防空。

如英国二战时装备的“战斗级”(Battle-class)驱逐舰就是典型的防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德军JU87“斯图卡”这类俯冲轰炸机,因此除了深水炸弹的滑轨和鱼雷发射器外,“战斗级”遍身都是刺,有8门博福斯40mm机关炮,6门厄立孔20mm机关炮,4门MKⅢ114mm炮,1门100mm高平炮,1门维克斯.303重机枪。

美军的许多驱逐舰与英国这艘“战斗级”的配置非常相像,防空的主力就是40mm博福斯和20mm厄立孔,这两款机关炮堪称那个年代的舰载防空神器。

如一代经典的萨姆纳级驱逐舰,拥有四联装40mm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机关炮2座,20mm厄利孔机关炮11座。

其实除了防空驱逐舰,还有防空巡洋舰,如美军的圣地亚哥号,这都是为海上航空作战衍生出来的。

在防空火力面前,驱逐舰是远比不上大型战舰的,但作为多功能的护航型军舰,驱逐舰能快速地在洋面上穿插,机动式地为各战舰进行火力补充,亦提供不同角度的防空打击,甚至能正面硬怼鱼雷攻击机群,给海域布雷,运兵补给,自裁,作用非常巨大。

战后的驱逐舰走向了新的道路,开始变得更加巨大也更加多功能,反潜、防空、护航功能一概不缺,更因为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电子战和导弹打击能力,甚至走向了隐身化的道路。

结果走着走着,能一船多劳的驱逐舰变成了主战武器,出现了“大驱”这种变态,它们的身板已经接近和超过了二战的重巡,攻击力极为强大,可谓下能摸黑鱼,上能捞快递。

你说它还“驱逐”个甚?现代的驱逐舰就是一等战斗舰。

总结就是,早期驱逐舰挡鱼雷,驱赶鱼雷艇,中期驱逐舰打同类、反潜、防空,现代驱逐舰已经多功能多任务化,干啥都可以。

那么驱逐舰为何从“毁灭者”变成了汉字的“驱逐舰”呢?是谁翻译的?很遗憾,关于这点已经不可考了,我们只能推测。

从1894年李鸿章购买的早期英国试验驱逐舰“飞霆号”的命名来看,中国早期并无“驱逐舰”的命名,这艘阿姆斯特朗制造的军舰被清政府称为“鱼雷炮舰”。

中国当时并没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这种称呼,相关的汉字名称可能来自日本。

可能正是日本的舰型称呼随着和制汉字在后来的历史中传入中国,毕竟它们拟定了完备的战舰、巡洋舰、驱逐舰、水雷舰、潜水舰的名称,随着那段黑暗时期的交流,没法不影响到中国。

(注:这只是种推测,欢迎交流指正)引进"海圻"号的时候,这巡洋舰还被清政府称为“穹甲快船”呢。

追逐梦想的孩子 2023-09-01 16:25:26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1、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2、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3、横批:可心就好。
上联:良辰吉日喜迁新居;
下联:人兴家旺宜住高楼。
4、横批:乔木莺迁。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5、横批:栋宇聿新。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6、横批:方寸福地。
上联:添居室金玉满堂;
下联:栋梁起流芳百世。
7、横批:四海升平。
上联:一马平川进新居;
下联:珠光宝气福满堂。
8、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9、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亏除去部首有多少画

“亏”字除去部首,还有两画。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虧”始收录于《说文解字》,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从亏雐(hū)声,本义指气不足,引申泛指缺损,再引申指短、少、差欠,又引申为毁坏,还引申为道义上的亏欠、对不起。又作幸好、幸亏讲。另外“亏”也表示讥讽。

疾行的意思

“疾行”读音jí x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快速行走。
出处:
1、《素问·气厥论》:“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伍员疾行,至于鄂渚,遥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涛万顷,无舟可渡。伍员前阻大水,后虑追兵,心中十分危急。”
造句:
1、他骑马疾行,在父亲咽气前到达了家中。
2、大队骑马背枪的胡子在山道上一路疾行,偶尔一两个山中猎户看到这群胡子,无不躲得远远的。
3、适才我看到你骑在疾行的巨无霸背上,仍然谈笑自若引吭高歌,如此临危不惧,气定神闲的大将风骨,岂是平常人所能及的。
4、杨龙和林凤仙驾着火龙,在万丈虚空之上穿云破雾,瞬息千里,飞速地朝着东南方向疾行而去。

会操是什么意思

会操,读音为huì cāo,汉语词语,意思是会合举行操演。该词是一个军事术语,古今语意不同,在清朝末年,又称为秋操、大操,意指新军的军事演习,在今天,专指军队的队列训练。
出处:《大辞海·军事卷》:“会操:集中部属对已训课目、内容进行的操演。多用于队列训练,目的是检验训练效果,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由连、营、团级单位组织实施,并组成评判组,按指定的单位或个人顺序轮流操演,结束后进行讲评。”
造句:
1、每天早晨,同学们在操场上会操。
2、我今天感到非常高兴,能够以检阅官身分出席这次结业会操。
3、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结业会操,再一次以检阅官的身分,与入境处的结业学员见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