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的衰落

常青藤
精选回答

满洲的衰落

估计很难找到了

《满洲的衰落》大约15万字,于1943年五月前后最后完成,书中详细地描写了他与慈禧太后的交往、性生活以及宫中生活的细节,从1899年初到北京之时开始,一直写到1928年慈禧太后陵墓被盗。其中,最为精彩、最为详细的内容,就是1902至1908年间,他与中国第一女人慈禧太后的六年情人生活,十分详细而具体,宫内生活细节和鲜为人知的男女生活情景,无论从皮肤、头发到身体的气味,都令人叹为观止。特别精彩的地方,是他详细而逼真地描述了他和慈禧太后第一次的性关系。有些地方的记述,与史料的记载相去甚远,匪夷所思。

清朝满洲人是哪里的

满洲人是指黑龙江,吉林人。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辛亥革命之后,满洲改为满族。

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之后在赫图阿拉称汗,史称后金,这是清朝的前身。

满洲人地理意义: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辽宁省的一部分,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满洲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

八旗军战斗力迅速衰落

清朝军队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和绿营,其中最骁勇善战的,是最初跟随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多尔衮等人打天下的满八旗,可惜满八旗虽然战功赫赫,入关以后,战力衰落的速度,却非常惊人。

许多人认为八旗兵夺得天下,安于享乐,导致兵备松弛,最后连仗都不会打了,其实这只是表象之一,真正的原因在于封建体制,皇权对军队的严格管控,致使八旗兵一生只能当官或当兵,不能从事工、农、商等职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而军队需要的军人是有定额,当不了兵的满人,国家又发不了多少钱粮来养,以至于能当兵的人要养一大家子人,日子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为了维持生活,只好将田地典当或租借出去,最后慢慢的沦为权贵手下的农奴或饥民,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八旗兵制度改革,由强变弱的开始

清军入关前和入关后的兵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初级阶段的清兵在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以旗统民,以民为兵。

八旗兵制的根本是兵民合一的,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武器,马匹都是自备。这一点类似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而由于清军未入关之前,还处在奴隶制社会,满人是自由民,如果想变成奴隶主,只能走军功这条路,所以清军作战总是奋勇当先。他们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在萨尔浒以弱胜强,击败四十七万明军,杀的浑河之水尽赤。

而后又在一片石击败闯王的大顺军团,占据北京,其后又在潼关将大顺军主力完全击溃。随着明军投降人数越来越多,清朝使吴三桂,耿仲明等人,率领明军作为南征先锋,开疆辟土,而清军主力,一部分驻防北京,一部分随军南下。南下的这部分军队其实是作为监军使用,对投降的明军起震慑作用。

二,第二阶段是帝国形成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皇权对军队的严格控制,导致战力衰退。

满清打天下,靠满八旗起家,所以统治者只信任满八旗,对蒙八旗、汉八旗和绿营是加以防范的。这样就形成了满八旗的两种军制,一是驻京部队,拱卫京师。另一种是地方驻防兵,在全国战略要地驻防,防止叛乱。由于形势的变化,原先的兵民结合体制已经不适应局势。清朝皇帝开始改革兵制,由原来的兵民一体改为兵民分离。

这又类似于明朝的卫所制。但是明军是自种自收,战时打仗,而清军却变为国家养兵,军人按月领取工资。而且清朝为保持军队战斗力,严格规定旗人不得从事工、农、商等行业,只管训练。

这一开始是好事,可是随着八旗兵后代越来越多,顺治年间,住在北京的旗人就有四十万之多,而军队人数是有定额的,这样多出来的人口,既不能从事工农赏等行业,又不能当兵,成了社会闲散人员。无所事事就只能玩鸟斗蛐蛐。

这一部分人迅速腐化。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稳定,到雍正年间,矛盾加剧,雍正皇帝只好开辟出新兵种,称为养育兵,使闲散人员也能当兵吃军粮。

可是这治标不治本。

能当兵的要养家,可是家里人口又多,仅靠士兵的工资又难以维持,所以他们越来越入不敷出,直到破产。而八旗兵的各级军官,由于战争少,很多人一生几乎无仗可打,而且他们的军职是父死子承的,他们占据了上升的渠道,为了生活更好,他们一级又一级的克扣军饷。

贪污腐败使得将与兵发生了对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兵的战斗力完全败坏,拉不开弓,骑不了马成为现实。

清朝本来是想用工资养兵,让他们生活无忧,安心训练,保持战斗力,可是事与愿违的是,这反而使得八旗兵迅速衰落下来。

快乐人生 2023-12-31 14:12:36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