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弃功

孤独一箭
精选回答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的意思

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的意思是别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做,不要浪费一点时间偷懒不用功,饱食伤身,不坚持做一件事,就会一事无成。

2、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3、这句话出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勖学卷第三》。

不弃功于寸阴上一句是什么?蛤蟆功精妙绝伦,媲美降龙十八掌,为何杨过弃而不用?

杨过已经把残缺不全的蛤蟆功融合进黯然销魂掌里面。

单论蛤蟆功,杨过即使并没有断臂,要练到欧阳锋的造诣,可能也要三十岁吧。

蛤蟆功自成体系,所学太杂不仅不能助长威力,反而会成为种种障碍,难以达到高峰。

杨过的武功的确很杂,全真派、古墓派、打狗棒、弹指神通、玉箫剑法……这些武功每一种学精了都能成为绝顶高手?但一起学却是不见其利反生其害。

金轮法王也曾对杨过提到这个道理。

学习多家武艺,也不是不能学,关键是分清主次,以一种武功为主要,其它的只是从旁相助,特别是与旗鼓相当的劲?敌交手,你只要差错一点点,对方瞧出破绽乘虚而入,纵然不死也要大受内伤。

杨过与郭靖?不同。

郭靖开始练习弓箭和江南六怪的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得马钰传授全真派内功,得全真派内功他便放弃了江南六怪的浅显内功,只是运用其招式。

再得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这门掌法威力奇大,极耗内力,偏偏郭靖底子打得非常扎实,内力深厚,学习降龙十八掌这种外表简单内劲变幻莫测的功夫,正对郭靖的性子。

等到周伯通传授九阴真经给郭靖,九阴真经和郭靖原来的全真派内功都是道家武学,一脉相承,还有空明拳也是道家武功,它们不会发生抵触。

至于双手互搏,仍然是以道家内功为根基。

所以说,郭靖的武功虽杂,却都是以道家内功为根基,招式上则以降龙十八掌为主,其它武功为辅助,层次分明,所以郭靖的功夫炉火纯青,已入化境,又没有走火入魔之弱点。

如果天下太平,郭靖不用抵抗蒙古大军,以他醇厚的个性,活到两三百岁是没有问题的。

杨过从一开始接触到的都是上乘武学。

当然年幼时穆念慈教的几招和在桃花岛偷学的几招不算。

一开始是欧阳锋传他蛤蟆功和逆行经脉,欧阳锋精神不正常,虽然自己能使出大威力,但传授的时候肯定乱的乱教,一会儿威力强大,一会儿乱七八糟。

再就是去全真教,由于种种误会,赵志敬怀恨杨过,只传口诀不传招式和运用法门。

可以说杨过这时还没有正式练过功夫。

直到拜小龙女为师,才算是杨过学武的开始。

古墓派武功不在全真教之下,更得寒玉床之助,杨过的内功已渐渐的追上了赵志敬,招式上克制全真教武功,但却克制不了其他门派。

杨过后又得洪七公黄蓉传授打狗棒法,黄药师传授弹指神通和玉箫剑法。

郭靖层次分明,基础扎实。

杨过却是没有主次,觉得哪样武功都是好的。

这导致他绝学虽多,离高手还差得太远。

直到遇上神雕,这才彻底让杨过的武功突飞猛进。

杨过的运气其实非常的好,寒玉床和普斯曲蛇蛇胆都是助长内力的,所学的都是上上绝学。

山洪中习练玄铁重剑,已经摒弃了以前所学的一切招式,真正的以大自然为师。

短短一年时间未到,断了双臂,终南山大战,分别以一招打败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

在这之前杨过双手俱全,还远不是尹克西等三人其中一人的对手。

当然,并不是说杨过以前所学的不好,只是他所学甚杂,互相冲撞,又不能像郭靖那样做到主次分明。

再到后来,杨过更上一层楼,练习木剑海潮劲风,这时功夫已稳,再重新拾起以前的多种绝学,融汇贯通,结合相思之苦的微妙心境,创造出独门武功黯然销魂掌。

杨过不是不要蛤蟆功,他已经把残缺不全的蛤蟆功与打狗棒法、玉女心经、全真武功、玉箫剑法、弹指神通、部分九阴真经等融合进黯然销魂掌里面。

至于杨过用普通铁剑在高台上与金轮法王的金轮硬拼,长剑折断,金轮丢失,内力上两个人算是平手。

但金轮法王还有四个轮子,杨过却没有什么武器了。

即使这样,如果有人上台救了郭襄下去,杨过不用分心保护郭襄,即使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失去大威力,也可以凭借其它武功来和金轮硬抗,未知鹿死谁手。

这其中也有蛤蟆功。

?

欧阳锋的独门绝学蛤蟆功,招式极为精妙,威力能与降龙十八掌持平,他能位列五绝,这套绝学功不可没,甚至王重阳诈死,正是忌惮此套武功。

既然如此,为何这么精深的武学,也会遭到冷落。

杨过曾苦练蛤蟆功,虽说远不及义父欧阳锋,可是练成之后,足以匹敌天下间任何高手。

后来加入古墓派,身兼诸多绝学,以致蛤蟆功弃而不用。

首先以劲力而论,这套武功不逊色五绝,纵使一阳指和弹指神通,蛤蟆功也能与之比肩。

若杨过勤练不辍,后期必定胜过欧阳锋,而弃用的原因之一,正是断臂之痛。

独臂的杨过,想要将此绝学发挥到淋漓尽致,可谓难于登天,即便练成之后,也会出现许多破绽。

高手之间的对决,皆在须臾之间,此时蛤蟆功稍将不敌,就会遭到如潮水般的猛攻,试问杨过如此抵挡?发功的时候,不同于一阳指和降龙十八掌,能在瞬间伤敌。

蛤蟆功威力惊人,但蓄足内劲之后,方能重伤对手,否则威力如同隔靴搔痒。

当双手平贴于地,匍匐后运起内劲,瞬间直击出去,威力不容小觑。

既然需要双手,杨过断臂之后,招式的功法,已然难以满足,故而威力势必大减。

假设蛤蟆功十成力道,断臂运功施展,只有可怜的三分内劲而已。

余下七分力道,正是缺少手臂的缘故,蛤蟆功的绝妙之处便在于此,杨过弃而不用,也合乎情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原因。

须知断臂之后,杨过以玄铁剑法为主,后期独创黯然销魂掌。

这柄玄铁剑重达八十一斤,练成潮汐内力,能极好的驾驭这柄利器,只是重量惊人,施展蛤蟆功之时,定然受到影响。

许多人坦言,既然宝剑极重,为何杨过行走江湖,也会不辞劳累的背负它。

众所周知,杨过剑法凌厉刚猛,对敌之时,能占据先机,若宝剑未随身携带,恐怕会惴惴不安。

可重量如此惊人,蛤蟆功的招式,已然毫无优势。

我们试想一下,背负八十一的斤的宝剑,然后单臂匍匐在地。

招式起手之时,必然速度极慢,待到那时漏洞百出,五绝任意一位高手,皆能击败杨过。

若弃用宝剑,改为蛤蟆功对敌,斗至百余招后,杨过尚能与其平手,可对方使用卑鄙的手段,断然会处于下风。

后期与金轮法王一战,已经渐显端倪,杨过宁可弃用蛤蟆功,都不能丢失重剑,以己之短对敌所长,此乃大忌也。

杨过的蛤蟆功,还未登峰造极,招式之间的变化,远不及欧阳锋。

后期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已然摧枯拉朽,关于父亲杨康死因,他一直百思不解,以为是郭靖所为。

假设运用蛤蟆功与之周旋,定然不及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首先郭靖和欧阳锋是死对头,彼此间极为了解。

倘若杨过施展蛤蟆功,郭靖能够巧妙化解,反手施展诸多绝学,杨过手忙脚乱之时,已经处于下风。

或许对于杨过而言,蛤蟆功属于至高无上,可是与郭靖拆招,他眼中的蛤蟆功绝非无懈可击,若杨过为父报仇,必然用自己的独门绝学。

蛤蟆功固然精妙,可是招式之中的破绽,郭靖焉能不知。

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的时候,想必关于其中的奥妙,早已倾囊相授。

诸多劣势之下,这套武功的威力早已骤减,又岂能比肩郭靖。

当然谈及蛤蟆功,恐怕杨过的心中,有一道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也是弃用的主要原因。

初入古墓派的时候,小龙女传授杨过武功,谁曾想练功之时,欧阳锋突然出现,利用点穴手法,使得小龙女无法动弹。

后来尹志平的出现,改变了小龙女的一生,若非杨过离开,到远处修炼蛤蟆功,小龙女的贞洁,也不会被人夺去。

当想起这套武功,想必在他的心中,始终会有一道坎,很难轻松地迈过去。

甚至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会无比的自责,若当时在一旁守护,尹志平也无法趁虚而入。

从爱情的角度而言,小龙女愤然离去,险些下嫁公孙止,都与杨过紧密相连。

虽然对蛤蟆功谈不上恨之入骨,可是每当想到此处,他不免自责。

蛤蟆功是精深的武学,杨过弃而不用,正是因为以今时今日的武功,已经不需要蛤蟆功支撑,同时由于断臂所限,这套诡异莫测的武功,已然被打入冷宫。

假设杨过右臂健在,未曾遭到斩断,或许会偶尔使用蛤蟆功,不至于彻底的弃用。

单以武学而论,剑法之凌厉,不逊色蛤蟆功,他可以在剑法上寻求突破,何苦为了并不擅长的蛤蟆功,而绞尽脑汁,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要重来多少次才会明白 2023-08-25 13:14:53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